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9,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法会
世论
道法
寺院
信人
法事
破戒
教义
圣像
明教
圣体
道教
真道
教门
二教
《國語辭典》:法会(法會)  拼音:fǎ huì
1.说法或举行供佛、供僧及布施等佛教活动的集会。《五灯会元。卷二。鸟窠道林禅师》:「及南归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
2.道教指修建斋醮道场。
《漢語大詞典》:世论(世論)
(1).当时的舆论。晋书·庾冰传:“兄 亮 以名德流训, 冰 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 宋 苏轼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诗:“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鲁迅 《集外集拾遗·〈蜕龛印存〉序》:“予于 杜君 未相见,唯读其书,窃熹抱守遗阙,不以世论失其故常,有同志者,因序之云。”
(2).佛教称其他宗教、学派言论。 晋 法显 神僧传:“﹝ 佛图澄 ﹞身长八尺,风姿甚美,妙解深经,旁通世论。”
《國語辭典》:道法  拼音:dào fǎ
1.道理、法度。《荀子。正名》:「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
2.天道、自然。《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
3.指道家法术或教义。《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生行起道法,举手照冢顶连扇数扇,水气都尽,其土顿乾。」《醒世恒言。卷二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几曾见你道门中阐扬道法,普度群生,只是独吃自痾。」
《國語辭典》:寺院  拼音:sì yuàn
佛寺的通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许。」《西游记》第三六回:「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也称为「寺庙」。
《國語辭典》:信人  拼音:xìn rén
1.诚实不欺、重信用的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狱卒惊醒,看了一看道:『有这等信人!』那人道:『小人怎敢不来,有累哥哥。』」
2.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卷一四。鲍永传》:「乃收系大伯,封所持节于晋阳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长安。」
《國語辭典》:法事  拼音:fǎ shì
1.礼法之事。《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
2.僧道设坛祈福、禳灾等事。
《國語辭典》:破戒  拼音:pò jiè
1.一种习惯戒除后,又重新回复那习惯。如:「你不是戒了烟,怎么今天就破戒?」
2.佛教徒的行为,违反其所受戒律,称为「破戒」。
《國語辭典》:教义(教義)  拼音:jiào yì
宗教的义理与宗旨。如:「任何宗教的教义,总是劝人向善。」
《國語辭典》:圣像(聖像)  拼音:shèng xiàng
神明、天主的雕像或画像。如:「教堂内四周墙壁上挂著几幅耶稣基督的圣像。」
《國語辭典》:明教  拼音:míng jiào
1.由摩尼教发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组织。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思想。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在五代、宋、元时,常被利用作为组织作乱的工具。最著名的有方腊之乱、王念经之乱。
2.高明的指教。《战国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漢語大詞典》:圣体(聖體)
(1).旧称皇帝身体。亦借指皇帝。汉书·王嘉传:“今圣体久不平,此臣 嘉 所内惧也。”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南闚北户,西巡王城,翱翔万域,圣体浮轻。”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昨者圣体不安,纔经累日,穆卜罔害,勿药有瘳,此所以表北极之长尊,配 南山 而永固者也。”《宣和遗事》后集:“ 汪佰彦 、 黄潜善 从容言於上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圣体耳。’”
(2).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为“感谢祭”。天主教、东正教圣事之一。传说 耶稣 受难前夕与门徒聚餐时,曾以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体和血分给门徒们领食。至今教徒们以在弥撒时领食面饼和葡萄酒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运动后,新教各派改称圣餐。
(3).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host。意为“牺牲”。天主教称弥撒时经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领食的面饼。
《國語辭典》:道教  拼音:dào jiào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漢語大詞典》:真道
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间,正为此耳。” 唐 康骈 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严士则 本 穆宗 朝为尚衣奉御,颇好真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抑或有心怀疑义者欲寻其绪而识其端,不遇解释之人而疑终莫袪,无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终不明於人心也。”
《國語辭典》:教门(教門)  拼音:jiào mén
1.宗派。唐。李华〈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或问:『南北教门,岂无差别?』对曰:『家家门外,有长安道。』」
2.教徒、信徒。《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道:『我是教门,不用大荤。』」
3.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二教
两种宗教。指佛教、道教。南齐书·顾欢传:“夫辨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标经句。” 唐 李涉 《酬举生许遇山居》诗:“不似本宗疏二教,许过云壑访潜夫。” 明 李昌祺 《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二教之大,鬼神之著,甚至矣乎!曩吾僻见,过毁 老 释 ,今致削官减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