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素封  拼音:sù fēng
语出《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指无官爵封邑,而资财丰厚的富人。《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约半年,人烟腾茂,类素封家。」
《國語辭典》:贬黜(貶黜)  拼音:biǎn chù
贬官革职。《汉书。卷七三。韦贤传》:「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贬黜十年之间,遂继父相位,封侯故国,荣当世焉。」《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馀至贬黜。」
《漢語大詞典》:爵土
(1).官爵和封地。东观汉记·阴兴传:“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新唐书·封常清传赞:“ 常清 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 元 丁复 《次韵噩无梦楩用堂吴中倡和佳什》:“ 刘郎 爵土方诸将, 严子 生涯老一裘。”
(2).指接受官爵和封地。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
《國語辭典》:班序  拼音:bān xù
1.班列次序。《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2.依官爵或年纪排列的次序。《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
《漢語大詞典》:南班
宋仁宗 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宗子授南班官,世传 王文正 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 景祐 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 刁约 草表上闻……自此遂有南班之授。”宋史·光宗纪:“﹝ 绍熙 元年﹞秋七月癸丑,詔 秀王 诸孙并授南班。”
《國語辭典》:拜爵  拼音:bài jué
封授官爵。《史记。卷三○。平准书》:「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分類:封授官爵
《漢語大詞典》:烂羊(爛羊)
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 唐 张说 《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王侯无种,屠狗起於将军;战伐有功,烂羊超於都尉。”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屠狗可怜长结客,烂羊终日听封侯。” 清 王韬 《停捐纳》:“再閲数十年,将所谓官者,满街悉是,徧地皆然,烂羊续貂之誚,重见於今日矣!”
《漢語大詞典》:官赏(官賞)
(1).授加官爵和赏赐。
(2).谓对官吏的赏赐。通典·职官五:“﹝司勋郎中﹞掌校定勋绩、论官赏、勋官、告身等事。”
《漢語大詞典》:八命
(1).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周礼·春官·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周礼·春官·大宗伯》:“八命作牧。” 郑玄 注:“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於诸侯。”
(2).泛指朝廷重臣。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曾祖 雅 ,位登八命。”
(3).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 郑玄 注:“国之大事,待蓍龟而决者有八,定作其辞於将卜,以命龟也。 郑司农 云:‘征,为征伐人也;象,谓灾变云物,如众赤鸟之属,有所象似……与,谓予人物也;谋,谓谋议也;果,谓事成与不也;至,谓至不也;雨,谓雨不也;瘳,谓疾瘳不也。’”
《國語辭典》:纳粟(納粟)  拼音:nà sù
古代有捐纳粟米得官或入国子监,后改用银两,以迄清末。《宋史。卷四二九。道学列传三。朱熹》:「讫事,奉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國語辭典》:封赏(封賞)  拼音:fēng shǎng
古代国君将官爵、土地或财物赏赐给臣子。《晋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入辽宫,论功封赏各有差。」
《漢語大詞典》:圭符
封官爵的信符。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 李善 注引周礼:“上公之礼执桓珪,诸侯之礼执信珪,诸伯执躬珪。”
《國語辭典》:殊品  拼音:shū pǐn
1.异类。《文选。左思。蜀都赋》:「水物殊品,鳞介异族。」
2.绝品。《文选。曹植。七启》:「丽草交植,殊品诡类。」
《漢語大詞典》:五马贵(五馬貴)
犹言官爵显贵。五马,太守的代称。 唐 杜甫 《送贾阁老出汝州》诗:“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张达明 ﹞奉祠居 临川 ,郡守月旦謁之。 达明 见其騶导,叹曰:‘人生五马贵!’” 明 何景明 《寄边太常》诗:“乾坤五马贵,江海一麾遥。”
《漢語大詞典》:分圭
亦作“ 分珪 ”。 帝王以圭分授于受封者。后泛指帝王封赐官爵。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尉三让扬州表》:“古之驭教,当有道焉,量能而受赏,撰智而锡位,深乃裂组,远故分珪。”《北史·房彦谦传》:“伏惟皇帝望云就日,仁孝夙彰,锡社分珪。” 唐 刘禹锡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旌节下朝臺,分圭从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