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04,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定
既定
详定
定国
安定
入定
定省
定远
定论
定制
初定
素定
定交
定数
平定
《國語辭典》:一定  拼音:yī dìng
1.一经确定。《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
2.固定不变。如:「药量一定,不可乱增减。」三国魏。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3.必然。《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你一定是送方老太太的!」《文明小史》第五○回:「倘然辞了他,跑到香港,一定被人耻笑,不如将就将就罢。」
4.相当的。如:「只要努力,必有一定的成效。」
《國語辭典》:既定  拼音:jì dìng
已经决定或确定。如:「工程的蓝图既定,就该早日动工。」
《漢語大詞典》:详定(詳定)
(1).考察订定。《陈书·宣帝纪》:“市估津税,军令国章,更须详定,唯务平允。”宋史·选举志五:“ 咸平 末,命翰林学士承旨 宋白 ,与两制、御史中丞同详定之。”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九:“丧祭礼竢移居后详定。”
(2).审查决定。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弥之以送覆考再定,乃付详定。”
《漢語大詞典》:定国(定國)
安定国家。《左传·襄公十年》:“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南齐书·王僧虔传:“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天纬地,武则拨乱定国。”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 瑄 又谓本诚敬无欺之心,至上下交孚而后能格心定国。 瑄 坐视 于忠肃 之奇寃而不救,格心救国何在?”
《國語辭典》:安定  拼音:ān dìng
1.平安稳定。《书经。盘庚中》:「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孙策复回大军,乘势取了城池,安定人民。」
2.森林学上称植物群落与环境达成的平衡状态。
《國語辭典》:入定  拼音:rù dìng
佛教用语。指修习禅观时,心念惟安住在一对象上,而馀念不生的境界。《西游记》第二回:「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國語辭典》:定省  拼音:dìng xǐng
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的礼节。晋。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红楼梦》第七回:「当下李纨、迎、探等姊妹们亦来定省毕,各自归房无话。」
《漢語大詞典》:定远(定遠)
东汉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远侯 。后人称为 班定远 。 定远 为其省称。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三:“不言 班定远 ,应为万里侯。” 唐 杜审言 《送和西蕃使》诗:“寧独锡和戎,更当封 定远 。” 宋 司马光 《塞上》诗之一:“未得 西羌 灭,终为 大汉 羞。慙非 班定远 ,弃笔取封侯。” 清 李渔 《风筝误·蛮徵》:“请缨繫虏,昔年曾有 终军 ;投笔封侯,今日詎无 定远 !”详“ 定远侯 ”。
《漢語大詞典》:定远侯(定遠侯)
东汉 班超 的封号。 班超 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 定远侯 。事见《后汉书·班超传》。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唐 王维 《送平淡然判官》诗:“不识 阳关 路,新从 定远侯 。” 唐 罗隐 《送秦州从事》诗:“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 定远侯 。”
《國語辭典》:定论(定論)  拼音:dìng lùn
确切不变的论断。《荀子。王制》:「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这个朝野自有定论,老先生也不必过谦了。」
《漢語大詞典》:定制
(1).拟定制度或法式。鹖冠子·道瑞:“圣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汉书·贾谊传:“割地定制,令 齐 、 赵 、 楚 各为若干国。”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图正殿之逌居,规崇山而定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蔬食》:“竹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2).确定的制度、规则。《后汉书·应劭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百王之定制,有法之成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诸王宫教授入谢祖宗时,偶因便殿不御袍带见之,至今教授入谢,必俟上入内解袍带,復出见之。有司皆以为定制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从此盐铁官营成为定制。”
《漢語大詞典》:初定
(1).谓国家方始平定。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孼,以镇抚四海,用承衞天子也。”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大 汉 初定,日不暇给。”
(2).佛教谓入定之初。 唐 戴叔伦 《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诗:“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唐 李中 《宿钟山知觉院》诗:“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漢語大詞典》:素定
犹宿定。预先确定。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后汉书·吕布传:“ 布 时兵有三千,马四百匹,惧其不敌,谓 陈珪 曰:‘今致 术 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 珪 曰:‘ 暹 奉 与 术 ,卒合之师耳。谋无素定,不能相维。’”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此心素定谁能劝,秪有丁寧詔莫违。”
分類:预先确定
《國語辭典》:定交  拼音:dìng jiāo
1.结交,结为朋友。《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王允》:「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唐。白居易〈感旧〉诗:「平交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
2.停歇、罢休。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你道是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三朝,恰定交,不争咱一日错便是一世错。」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定交,助疏刺动羁怀风乱扫。」
《國語辭典》:定数(定數)  拼音:dìng shù
1.运命为天所定,不能改易。《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
2.制定一遵循标准。《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
3.一定的数目。如:「在军队中,行伍有一定数,不可太多太少,才符合标准编制。」
《國語辭典》:平定  拼音:píng dìng
1.平稳安定。如:「他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定下来。」
2.平息动乱。《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帝乃依阵布军,遂杀死炎帝,活捉蚩尤,万国平定。」《三国演义》第八○回:「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
3.辨治决定。《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
4.县名。参见「平定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