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3,分6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嘉定
不定
未定
风定
定之
已定
以定
定应
一定
既定
详定
定国
安定
入定
定省
《骈字类编》:嘉定
钱谱宋宁宗嘉定元宝
《國語辭典》:不定  拼音:bù dìng
1.非一定或绝对,表示不肯定或怀疑的语气。如:「明天不定会下雨。」、「爷爷明天不定来。」
2.不固定、不稳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此妇人奈其心不定,又和孙二争叉。」《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3.不成,没有著落。《七国春秋平话。卷中》:「若讲和不定,你敢放我出寨去,使起兵来捉你?」
《國語辭典》:未定  拼音:wèi dìng
1.还没安定。《文选。潘岳。西征赋》:「夜申旦而不寐,忧天保之未定。」
2.尚未决定。如:「这件事情还是未定数。」
《骈字类编》:风定(风定)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韵府拾遗 支韵》:定之
史记魏世家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分类:定之
《國語辭典》:已定  拼音:yǐ dìng
1.已经平定。《文选。扬雄。解嘲》:「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2.已经决定、确定。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3.一定。《金瓶梅》第五一回:「我猜你没别的话,已定吃了那和尚药。」也作「以定」。
《國語辭典》:以定  拼音:yǐ dìng
一定。《水浒传》第一五回:「庄客道:『小人把米与他,他又不要。只要面见保正。』晁盖:『以定是嫌少。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也作「定拟」、「拟定」、「已定」。
分類:必定上三
《国语辞典》:定应(定应)  拼音:dìng yìng
必定、一定。《永乐大典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五出》:「(后)红楼数里帘儿捲。(合)定应是看状元。」
分类:定应必定
《國語辭典》:一定  拼音:yī dìng
1.一经确定。《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
2.固定不变。如:「药量一定,不可乱增减。」三国魏。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3.必然。《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你一定是送方老太太的!」《文明小史》第五○回:「倘然辞了他,跑到香港,一定被人耻笑,不如将就将就罢。」
4.相当的。如:「只要努力,必有一定的成效。」
《國語辭典》:既定  拼音:jì dìng
已经决定或确定。如:「工程的蓝图既定,就该早日动工。」
《漢語大詞典》:详定(詳定)
(1).考察订定。《陈书·宣帝纪》:“市估津税,军令国章,更须详定,唯务平允。”宋史·选举志五:“ 咸平 末,命翰林学士承旨 宋白 ,与两制、御史中丞同详定之。”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九:“丧祭礼竢移居后详定。”
(2).审查决定。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弥之以送覆考再定,乃付详定。”
《漢語大詞典》:定国(定國)
安定国家。《左传·襄公十年》:“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南齐书·王僧虔传:“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天纬地,武则拨乱定国。”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 瑄 又谓本诚敬无欺之心,至上下交孚而后能格心定国。 瑄 坐视 于忠肃 之奇寃而不救,格心救国何在?”
《國語辭典》:安定  拼音:ān dìng
1.平安稳定。《书经。盘庚中》:「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孙策复回大军,乘势取了城池,安定人民。」
2.森林学上称植物群落与环境达成的平衡状态。
《國語辭典》:入定  拼音:rù dìng
佛教用语。指修习禅观时,心念惟安住在一对象上,而馀念不生的境界。《西游记》第二回:「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國語辭典》:定省  拼音:dìng xǐng
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的礼节。晋。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红楼梦》第七回:「当下李纨、迎、探等姊妹们亦来定省毕,各自归房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