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晓谏(曉諫)
规劝使明白。多用于下对上。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王初欲羽檄天下兵,以求一旦之幸。 淹 尝从容晓諫,言人事之成败……终不以纳,而更疑焉。”
《国语辞典》:呈准  拼音:chéng zhǔn
1.下对上呈具所拟意见,经其批准,称为「呈准」。
2.呈请上级批准。
《國語辭典》:打千  拼音:dǎ qiān
旧时男子向人请安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身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朴斋叫声『三老爷』,侧行而前,叩首打千。三公子颔首而已。」也作「打扦」、「打佥」、「打千儿」。
《漢語大詞典》:传禀(傳禀)
传达禀告。用于下对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游客》:“凡有往来游客进城拜州县,门军须问明某官衔、某姓名……婉言答覆,请回寓所,即写报单传禀。”
《國語辭典》:钧令(鈞令)  拼音:jūn lìng
称尊长的使命告语。《西游记》第二○回:「大王,小将不才,蒙钧令差往山上巡逻,忽遇一个和尚,他是东土大唐驾下御弟三藏法师,上西方拜佛求经,被我擒来奉上,聊具一馔。」
《漢語大詞典》:杨迈金(楊邁金)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对上等黄金的俗称。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 宋 永初 元年, 林邑王 范杨迈 初产,母梦人以金席藉之,光色奇丽。中国谓紫磨金,夷人谓之‘杨迈’,故以为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华俗谓上金为‘紫磨金’,夷俗谓上金为‘杨迈金’。”
《國語辭典》:依头顺尾(依頭順尾)  拼音:yī tóu shùn wěi
从头到尾,样样都顺从别人的意见。《红楼梦》第五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
《國語辭典》:仰事俯畜  拼音:yǎng shì fǔ xù
供养父母,养育妻儿。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泛指维持家计。「畜」文献异文作「蓄」。《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这几个门生,现在的立身植品,以至仰事俯蓄,穿衣吃饭,那不是出自师门?」也作「事畜」。
《漢語大詞典》:宪驾(憲駕)
旧时对上级官员的敬称。 清 蒋士铨 《第二碑·题坊》:“今日宪驾亲临祭奠。”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小的主人不敢当大人的宪驾。”
《国语辞典》:死日生年  拼音:sǐ rì shēng nián
虽至死日,仍与活著时一般。多用作对上级的感恩之词。唐。魏徵〈十渐疏〉:「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
《国语辞典》:鉴核备查(鉴核备查)  拼音:jiàn hé bèi chá
鉴察核定,并加以存查。通常用于公文中对上级机关或首长期望及目的语。
《国语辞典》:漫上不漫下  拼音:màn shàng bù màn xià
对上位的人蒙蔽,而对下者无所顾忌。语出宋。江万里《宣政杂录》:「靖康初,民间以竹径二寸,长五尺许,冒皮于首,鼓成节奏,取其声似曰:『通同部』。又谓制作之法曰:『漫上不漫下』,通衢用以为戏云。」影射当时蔡京、童贯蒙蔽宋钦宗。也作「瞒上不瞒下」、「谩上不谩下」。
《国语辞典》:业务会报(业务会报)  拼音:yè wù huì bào
各机关为减少对上级人员的签呈请示,并加强各单位间的联系等,经常定期举行的各单位派员参加的会议。
《国语辞典》:禀叩(禀叩)  拼音:bǐng kòu
下对上报告。《红楼梦》第一四回:「又有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一面写家信禀叩父母并带往之物;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请医服药。」
《国语辞典》:呈答  拼音:chéng dá
对上级的应答。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张千呈答科云:『得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