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寄庄(寄莊)
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 明 至 清 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 陈子壮 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 明 唐龙 《均田役疏》:“ 江西 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 雍正 七年谕:“ 直省 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 直隶 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
《漢語大詞典》:连元(連元)
谓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连中解元、会元,或连中会元、状元。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 吴中 会、状连元者,凡六人: 韩菼 、 彭定求 、 陆肯堂 、 彭启丰 、 钱棨 、 吴延琛 也。”
《漢語大詞典》:仕女图(仕女圖)
(1).亦称“ 仕女画 ”。以 中国 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图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沧州 画工 伯魁 ,字 起瞻 ,尝画一仕女图,方鉤出轮郭,以他事未竟,锁置书室中。” 张光福 《中国美术史》第六章第四节一:“现存的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这些作品,都是 唐 代仕女画最典型的风格。”
(2).旧时比喻大家闺秀安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本生长在仕女图中,到今日权充在佣工队里,刚备下布袄荆釵,又加着这一副苕箒簸箕。”
《漢語大詞典》:杂徭(雜徭)
封建社会徭役之一。其剥削范围及剥削程度随统治者需要而定,无严格规定。唐六典·户部·郎中员外郎:“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旧唐书·杨炎传》:“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清史稿·食货志一:“ 清 因 明 之旧,卫屯给军分佃,罢其杂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夫役--又叫杂徭。 北宋 夫役,表面上是按人丁户口科差。但官户、形势户享有免役特权。”
《漢語大詞典》:买私(買私)
购买私盐。封建社会,盐归官营,买卖私盐属违法行为。 清 汤储璠 《扬州歌寄王霞九侍御》:“盐商不卖私,私盐无买处。卖私以功褒,买私以罪捕。”
《國語辭典》:领地(領地)  拼音:lǐng dì
封建社会中,领主所占有的土地。如:「中世纪时代,英国贵族拥有大片领地,垄断了全民的财富。」
《國語辭典》:领主(領主)  拼音:lǐng zhǔ
封建时代的地主。受封于某一区域,掌握政治、经济权力,负责管理产业、保护辖区人民安全的人。也称为「封建主」。
《漢語大詞典》:门杖(門杖)
封建社会刑罚之一。在宫殿门前杖打大臣。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 祝渊 ﹞诣 长安门 上疏论救,予门杖。旧例,门杖甚于廷杖,十死八九。”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门杖》:“世知 明 代有廷杖,罕知有门杖。”
《國語辭典》:农奴(農奴)  拼音:nóng nú
在封建社会里,因武力所迫或生计所需而为领主耕种田地的劳动者。农奴得随领主土地买卖、抵押而转让,有义务为领主无偿劳作,其劳动力也被认定为领主的产权,经济利益多为领主所夺,物质生活极为贫乏,不但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充分的人身自由,连婚姻亦受限制。
《漢語大詞典》:分佃
封建社会中,占有土地的封建主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制时代》:“这证明 秦 前的地主们已经充分懂得,用旧式奴隶制的集体耕种,奴隶们容易怠工,故已经采取了分佃的办法了。”
《漢語大詞典》:连宗(連宗)
封建社会时,同姓没有宗族关系的人认作本家。红楼梦第六回:“那时只有 王夫人 之大兄 凤姐 之父与 王夫人 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绿野仙踪》第十七回:“ 新都县 敦信里 朱乾 ,是与我连宗兄弟。” 邓云乡 《红楼风俗谭·〈连宗·拜把子·送分子〉》:“连宗的一方,为了高攀权势,希冀富贵;另一方虽是权势、富贵之家,也为了壮大门庭,多一门本家,势力更大,因而也乐于接纳。”
《漢語大詞典》:徇夫
封建社会里,夫亡,妻从夫而死,谓之“殉夫”。徇,通“ 殉 ”。 唐 孟郊 《烈女操》:“贞妇贵徇夫,捨生亦如此。” 元 曹之谦 《变白头吟》:“静女怀真心,徇夫正如此。”
分類:封建社会
《漢語大詞典》:皇爷(皇爺)
封建社会中臣下对皇帝的称呼。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國語辭典》:杂览(雜覽)  拼音:zá lǎn
科举时代称与考试无关的杂学知识。泛指诗词歌赋。《儒林外史》第三回:「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
《漢語大詞典》:催首
亦称“ 催头 ”。 封建社会中官府指定摧征钱粮的人。倘不能催促欠户如限缴清,催首要受追比,因此而家破人亡者,亦所在多有。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点催首,放富差贫;保解户,欺软怕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滚单落户》:“五户中以欠数最多者为催头。其单,甲长领给最多者。催头逢卯,执单赴比。比后又交与下手欠数多者为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