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艳骨(艳骨)  拼音:yàn gǔ
艳,指女子。「艳骨」指女子的尸骨。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诗:「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红楼梦》第二七回:「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漢語大詞典》:积骸(積骸)
尸骨堆积。后汉书·酷吏传序:“积骸满穽,漂血千里。”
分類:尸骨堆积
《國語辭典》:义冢(義塚)  拼音:yì zhǒng
掩埋无主尸体的坟墓。《谈徵。事部。义冢》:「起自宋代,韩琦镇并州,以官钱市田数顷给民安葬,蔡京设漏泽园,皆所谓义冢也。」也称为「义地」、「义园」。
《漢語大詞典》:醉骨
(1).指 唐 武则天 妒杀 高宗 后妃事。事见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 武后 知之,令人杖庶人及 萧氏 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瓮中,曰:‘令此二嫗骨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济恶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类含沙。”
(2).嗜酒者的尸骨。 金 刘从益 《过尉氏怀阮籍》诗:“万古留诗名,九原消醉骨。”
《漢語大詞典》:迎丧(迎喪)
把客死外乡者的灵柩或尸骨迎归家乡。后汉书·袁安传:“及 贺 卒郡, 閎 兄弟迎丧,不受賻赠。”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忧中有喜:“尝大病,乡人误传已死。其妻自 河北 来迎丧。”《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 齐襄公 闻 鲁侯 暴薨,佯啼假哭,即命厚殮入棺,使人报 鲁 迎丧。”
《漢語大詞典》:公冢(公塚)
指公家所设埋葬无主尸骨的墓地。 明 徐渭 《义冢记》:“国家所在有公塚,以泽诸殤。塚亦曰义,初不虞客鬼之多如此也。”
《國語辭典》:漏泽园(漏澤園)  拼音:lòu zé yuán
宋代官府为贫困无依的人所设立的埋葬地,专门埋葬无主或家贫无葬地者的尸骨。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骄民》:「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有伤无伤,须凭检验。既说打死,将尸发在漏泽园去,俟晚堂听检。」
《漢語大詞典》:弃骸(棄骸)
丢弃尸骨。谓死亡。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权 积怒非一,遂徙 翻 交州 ”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永陨海隅,弃骸絶域。”
《漢語大詞典》:泉骨
墓中尸骨。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之二:“莫悲泉骨朽,青史见贤愚。”
分類:尸骨
《漢語大詞典》:裸尸(裸屍)
谓使尸骨暴露于野外。《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而 操 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漢語大詞典》:腐胔
腐烂的尸骨。《淮南子·要略》:“夫 江 河 之腐胔,不可胜数,然祭者汲焉,大也。”
分類:腐烂尸骨
《漢語大詞典》:旅骨
客死他乡者的尸骨。 宋 张耒 《寓陈杂诗》之十:“ 秦子 死 南海 ,旅骨还故墟。”
《漢語大詞典》:反根
返回本原。谓尸骨埋入地下。列子·天瑞:“ 黄帝 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卢重玄 解:“令神归乎真,形归乎地,向时之我,竟何在耶?”
《國語辭典》:枕骨  拼音:zhěn gǔ
颅腔与脊髓管的通道,在头颅后面正下方,为颅底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冤骸
无辜死者的尸骨。 唐 徐彦伯 《比干墓》诗:“ 周发 次 商 郊,冤骸悲莫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