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212  213  214  215  216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随扈
受厘
时聘
世罗
围子
四推
四类
幸姬
行玺
宣医
严办
雾图
武符
五号
牺牷
《漢語大詞典》:随扈(隨扈)
谓跟随皇帝出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宗伯 后以随扈南巡,道卒。”
《漢語大詞典》:受厘(受釐)
汉 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汉 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云 :“釐,祭餘肉也。”汉书·贾谊传 颜师古 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唐 张昭 《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饮酒皇欢洽,仰俟餘灵泰九区。” 明 唐顺之 《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赐脯辰。”
《漢語大詞典》:时聘(時聘)
指天子有事时,诸侯派遣使臣来聘问。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聘曰问,殷頫曰视。”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国之慝。” 郑玄 注:“时聘者,亦无常期。天子有事,诸侯使大夫来聘。”
《漢語大詞典》:世罗(世羅)
(1).世网。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 晋 陆机 《应嘉赋》:“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北齐 邢卲 《并州寺碑》:“眇眇世罗,无能免其一目;汎汎慾网,孰能解其三面?” 明 高启 《甪里村》诗:“世罗焉能羈?舒卷聊自肆。”
(2).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文选·陆机〈吴趋行〉》:“ 大皇 自 富春 ,矫手顿世罗。” 李善 注:“世罗,犹皇纲也。言 大皇 生自 富春 ,矫手而整天纲也。”
《國語辭典》:围子(圍子)  拼音:wéi zi
1.圆圈。《太平广记。卷一五八。阴君文字》:「以笔墨画纸,作九个围子。」
2.围成一圈的侍卫人员。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车驾诣景灵宫孟飨》:「数十人系鞭视从,围子三五重,皆执骨朵。」
3.用土石筑成的堡垒。如:「土围子」、「墙围子」。
4.遮蔽用的布。《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四回:「就是方才车轿围子做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
《漢語大詞典》:四推
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礼,是表示重农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历代相沿,至 清 胤祯 ( 雍正 )又加一推,以后相沿为四推。见《清通典·礼吉四》。参见“ 三推 ”。
《國語辭典》:三推  拼音:sān tuī
古代天子于每年三月,亲扶耒耜于田里来返三次,以劝农功之礼。《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藉。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文选。张衡。东京赋》:「躬三推于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漢語大詞典》:四类(四類)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2).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
(3).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漢語大詞典》:幸姬
得到帝王宠爱的姬妾。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
《漢語大詞典》:行玺(行璽)
秦 汉 时皇帝印玺的一种。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发璽不封。”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节臺。”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綬” 刘昭 注引 汉 卫宏 《汉旧仪》:“璽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皇帝行璽,凡封之璽赐诸侯王书;信璽,发兵徵大臣;天子行璽,策拜外国,事天地鬼神。”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三年:“ 凉州 军士 张冰 得玉璽,文曰‘皇帝行璽’,献於 张寔 ……遣使归于 长安 。”
分類:印玺帝王
《漢語大詞典》:宣医(宣醫)
皇帝宣旨派遣的医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宣医丧命敕葬破家》:“京师语曰:‘宣医丧命,勑葬破家。’盖所遣医官云:某奉勑来,须奏服药加减次第,往往必令饵其药,至死而后已。”
《國語辭典》:严办(嚴辦)  拼音:yán bàn
严厉惩办。《文明小史》第一○回:「上头也有公事下来,叫我严办。但恨我一心只忙办捐,就把这事搁在脑后。」
《漢語大詞典》:雾图(霧圖)
艺文类聚卷二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黄帝 时,天大雾三日,帝游 洛川 之上,见大鱼,杀三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后因以“雾图”为帝王圣者受命之瑞。 唐 苏颋 《龙池乐章》:“ 轩后 雾图今已得, 秦王 水剑昔常传。”
《漢語大詞典》:武符
即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唐 人避 唐 高祖 之祖 李虎 讳改。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天子宠兮为崇荣,赠我武符兮赐我专城。”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 武皇 曾不逗挠於其衷,亟发武符,按言诛之。”
《漢語大詞典》:五号(五號)
指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五种称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五号自讚,各有分。”
《漢語大詞典》:牺牷(犧牷)
(1).指古代祭祀时,天子用的纯色牲和诸侯用的全体之牲。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 孔颖达 疏:“牺,纯色,谓天子牲也。牷,完也,谓诸侯牲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宗庙曰芻豢,山川曰牺牷。” 卢辩 注:“纯曰牺,体完曰牷。”
(2).泛指祭祀用的牲畜。管子·形势:“牺牷圭璧,不足以饗鬼神。”墨子·天志下:“焚烧其祖庙,攘杀其牺牷。” 清 龚自珍 《侑神之乐歌》:“小大稽首,以攘牺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