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269  270  271  272  273  275  276  277  27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宸赠
宸网
宸廑
辰驾
辰衡
螭角
尺二圭
乘干
补鳌
不悆
册对
扈隶
扈侍
赫胥氏
黄素诏
《漢語大詞典》:宸赠(宸贈)
皇帝的赏赐。 唐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诗:“赏延颁赐重,宸赠出车荣。”
分類:赏赐帝王
《漢語大詞典》:宸网(宸網)
帝王车上悬挂的珠饰网帘。《文选·江淹〈杂体诗·袁太尉淑〉》:“云斾象汉徙,宸网拟星悬。” 刘良 注:“宸网,谓天子车上珠网如天星之悬。”
《漢語大詞典》:宸廑
帝王的殷切关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并据 皖 省司道电禀相同。堪以上慰宸廑,谨请代奏。”
《漢語大詞典》:辰驾(辰駕)
帝王的车驾。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 李善 注:“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故谓天子为辰也。”按,六臣本作“宸”。
《漢語大詞典》:辰衡
君主与宰相。《宋书·沈怀文传》:“昔天官正纪,六典序职,载师掌均,七府成务,所以翼平辰衡,经赞邦极。”
分類:宰相帝王
《漢語大詞典》:螭角
古代皇帝玉玺的角。玺纽龙形,故名。辽史·仪卫志三:“ 王莽 篡 汉 , 平皇后 投璽殿阶,螭角微玷。”参见“ 螭纽 ”。
《漢語大詞典》:螭纽(螭紐)
螭形的印纽。辽史·仪卫志三:“传国寳 秦始皇 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面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 子婴 以上 汉高祖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帝又以其文倣 李斯 鱼虫作寳,大将五寸,皆为螭纽,其篆则 蔡京 命其子 翛 以意斅之。”
分類:印纽
《漢語大詞典》:尺二圭
即镇圭。古代天子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宋 范仲淹 《杂咏》之二:“玉人岂忍言环珮,留取天王尺二圭。”参阅周礼·春官·典瑞
《漢語大詞典》:乘干
1.比喻人臣权势凌驾君主之上。
2.指登极为帝。
《漢語大詞典》:补鳌(補鼇)
补入翰苑。 唐 宋 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故称。 宋 岳珂 桯史·刘观堂读赦诗:“后二年,和议成, 秦檜 惧当制者之不能説虏也,以孽子 熺 及其党 程克俊 补鼇。”
《漢語大詞典》:不悆
谓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讳称。北史·隋文帝纪:“﹝ 大象 二年五月﹞乙未, 周宣帝 不悆。”北史·刘昉传:“及帝不悆,召 昉 及 之仪 俱入内,属以后事。”参见“ 不豫 ”。
《國語辭典》:不豫  拼音:bù yù
1.不犹豫。《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2.不高兴。《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唐。陈鸿《长恨传》:「皇心震悼,日日不豫。」
3.不事先预备。《礼记。中庸》:「豫则立,不豫则废。」
4.身体不舒服。引申为有病。《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明皇不豫,储后幼冲。」
《漢語大詞典》:册对(册對)
对答皇帝书于诏册的政事、经义等设问。 宋 范仲淹 《举张伯玉应制科状》:“﹝ 伯玉 ﹞尝应科举,未亲册对。如令仰被清问,罄陈大略,必能竭前人之正论,副大君之虚怀。”
《漢語大詞典》:扈隶(扈隸)
跟随帝王的臣隶。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操勒负羈,班荣扈隶。”
分類:跟随帝王
《漢語大詞典》:扈侍
随侍帝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三思 欲因此市权,诱胁羣不肖,即建营 三阳宫 於 嵩山 , 兴泰宫 於 万寿山 ,请太后岁临幸,己与二 张 扈侍驰骋,窃威福自私云。”
分類:随侍帝王
《國語辭典》:赫胥氏  拼音:hè xū shì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说为炎帝。《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晋。郭象。注:「赫胥,盖炎帝也。」
分類:帝王
《漢語大詞典》:黄素诏(黄素詔)
帝王诏书。写于黄绢,故名。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出怀中黄素詔示之,言今日便当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