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搭帮
无为
无补
方便
辅相
他山
相济
辅佐
资政
分忧
共济
赞书
内助
有助
助成
《國語辭典》:搭帮(搭幫)  拼音:dā bāng
合做一夥。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果然若来时,和他吃几杯儿酒,添些春兴,扢搭帮放翻他。」《程乙本红楼梦》第四九回:「可巧凤姐之兄王仁也正进京,两亲家一处搭帮来了。」
《國語辭典》:无为(無為)  拼音:wú wéi
1.不从事人为干预,而任万物自然生长之意。《老子》第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2.以德化民,不采政刑。《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宋。王安石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3.勿、不要、不必。《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閒事。』」
4.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三国时曹操攻孙权,筑城于此,师老无功,因称无为城。宋置无为县,明时省县入州,清仍之,至民国改州为县。
5.佛教用语。非造作,非条件构成的。如:「虚空是无为法。」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國語辭典》:无补(無補)  拼音:wú bǔ
无所助益。如:「无补于事」。也作「无裨」。
《國語辭典》:方便  拼音:fāng biàn
1.便利。如:「马路开通之后,行车方便多了。」
2.便利于人的事。如:「请您行个方便,帮帮忙吧!」《文明小史》第八回:「刘伯骥是晓得教士脾气的,又因自己素性爽直,不去同教士说,先把实情回绝了和尚,免他再生妄想。谁知老和尚听了不以为然,只说:『刘相公不肯方便。』」
3.上厕所。《西游记》第五三回:「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有一件老爷想不到得用的东西,为太太可是很要紧,就是太太忽然若是走动的时候,怕是没有个方便地方。」
《國語辭典》:辅相(輔相)  拼音:fǔ xiàng
1.匡助。《易经。泰卦》:「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2.辅佐政事。《汉书。卷八二。史丹传》:「丹之辅相,皆此类也。」
3.宰相。《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楚令尹子西曰:『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
《漢語大詞典》: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國語辭典》:他山之石  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参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踰万里。」
《國語辭典》:相济(相濟)  拼音:xiāng jì
互相帮助、促进。《文选。陆机。五等论》:「文质相济,损益有物。」《文选。刘琨。劝进表》:「昏明迭用,否泰相济。」
《國語辭典》:辅佐(輔佐)  拼音:fǔ zuǒ
辅助。《三国演义》第二回:「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
《國語辭典》:资政(資政)  拼音:zī zhèng
1.古代官名。如宋代所设的资政殿大学士、金代所设的资政大夫。
2.总统府专设的顾问。由总统遴聘勋高望重的人士担任,聘期不得逾越总统任期。资政对国家大计,得向总统提供意见,并备资询。依法有给职者不得逾十五人,无给职者不得逾十五人。
《國語辭典》:分忧(分憂)  拼音:fēn yōu
分担别人的忧虑,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我的主意,是不必叫他移营,情愿每月贴他些军饷,求他约束兵丁不要骚扰就是了,全仗你代我分忧。」
《漢語大詞典》:共济(共濟)
(1).谓共同挽救;共同度过;共同成事。《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宋书·沈攸之传:“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明 张居正 《答河道徐凤竹》:“前得 山东 抚臺 李公 书,谓开 泇口 不如疏 胶河 ,意与公合。故宜会同。且委用属吏、量派夫役,亦必借其力以共济也。”
(2).犹言互相帮助。 唐 杜甫 《诸葛庙》诗:“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清 吴伟业 《阆州行》:“汝有亲弟兄,提携思共济。”
《漢語大詞典》:赞书(贊書)
亦作“賛书”。
(1).帮助帝王起草诏书。周礼·春官·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灋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 郑玄 注:“王有命,当以书致之,则赞为辞,若今尚书作詔文。”
(2).指诏书。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朕锡以赞书,宠以延阁,以震耀褒表之者,深明上之所予在此而不在彼也。” 元 黄溍 《董公神道碑》:“公正色立朝,始终一节,增光前烈,形于賛书。”
(3).官名。负责帮助太子习字。明史·职官志二:“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其属,赞读、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
《國語辭典》:内助(內助)  拼音:nèi zhù
1.来自内部的帮助。《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幸张松、法正为内助,此天赐也。」
2.妻子对丈夫的帮助。《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德郭皇后传》:「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
3.称谓。称妻子。明。徐霖《绣襦记》第四○出:「他感卿卿深爱护,行聘求婚为内助。」
《国语辞典》:有助  拼音:yǒu zhù
有益、有帮助。如:「有效的育婴政策,将有助于解决少子化之问题。」
《漢語大詞典》:助成
(1).谓帮助别人取得成功。书·酒诰:“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 孔颖达 疏:“惟以助其君,成其王道,令德显明。”北齐书·琅玡王俨传:“ 广寧 、 安德 二王适从西来,欲助成其事,曰:‘何不入?’”
(2).犹促成。 郭沫若 《创造十年》四:“助成这个影响的不消说也还有当时流行着的新罗曼派和 德国 新起的所谓表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