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27,分10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平生
太平
平原
升平
生平
平安
平地
不平
平时
平之
平日
承平
常平
治平
平章
《國語辭典》:平生  拼音:píng shēng
1.生平、一生。《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长与欢爱别,永绝平生缘。」《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玄德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
2.平时。《论语。宪问》:「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唐。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國語辭典》:太平  拼音:tài píng
1.极盛之世。《史记。卷二。夏本纪》:「天下于是太平治。」《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也作「泰平」。
2.安宁、平安无事。《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张客无事,偶话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缢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也作「泰平」。
3.南北朝梁敬帝的年号(西元556~557)。
《國語辭典》:平原  拼音:píng yuán
平坦广阔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國語辭典》:升平  拼音:shēng píng
1.治平、太平。《汉书。卷六七。梅福传》:「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2.晋朝穆帝的年号(西元357~361)。
《國語辭典》:升平(昇平)  拼音:shēng píng
太平、治平。唐。柳宗元〈代裴中丞贺分淄青为三道节度表〉:「复升平之土宇,拔妖孽之根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托天地祖宗,海宇升平,边疆无事。」
分類:升平太平
《國語辭典》:生平  拼音:shēng píng
一生或有生以来。三国魏。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儒林外史》第二○回:「这两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诗,虽没有甚么好,却是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
《國語辭典》:生年  拼音:shēng nián
1.出生的那一年。《后汉书。卷七五。吕布传》:「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
2.活著的年数。《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國語辭典》:平安  拼音:píng ān
1.平稳而没有危险。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红楼梦》第三回:「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2.平定安靖。《薛仁贵征辽事略》:「赏罚者国之纲纪,不争建功者不赏,枉怨国家不平,海东何日平安。」
《國語辭典》:平地  拼音:píng dì
1.平坦的土地。《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恃著强力,不用水向平地上推了舟船,共他徒党在家为淫乱之行。」《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店后有个大坑塘,却早冻得如平地了。」
2.整平地面。《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忽然的,无缘无故的。如:「平地风波」。《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一出》:「跳过禹门三尺浪,俄然平地一声雷。」
《國語辭典》:不平  拼音:bù píng
1.凹凸、不平坦。《文选。张衡。思玄赋》:「天盖高而为泽兮,谁云路之不平。」
2.不公平。《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王为天下宰,不平。」
3.心中不满意。含有气愤的意味。《楚辞。宋玉。九辩》:「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众将闻言,俱怀不平。」
4.身体不适。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孝弟四。事对》:「郁察母颜色不平,辄复不食。」
《國語辭典》:平时(平時)  拼音:píng shí
平常、平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偢睬。」《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这钱木仙虽然平时佩服他的,此时却不以为然。」
《骈字类编》:平之
国语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 晋书乐志蛇豕放命皇斯平之
分类:平之
《國語辭典》:平日  拼音:píng rì
平时、平常。《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太后以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无恶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文明小史》第三二回:「登时脸上发青,要待翻腔,却因平日合他交情尚好……,只得忍住了。」
《國語辭典》:承平  拼音:chéng píng
持续相承的太平盛世。《汉书。卷一○。成帝纪。赞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国家承平日久,近来的地方官办事,件件都是虚应故事。」
《漢語大詞典》:常平
(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常平:“ 汉宣帝 时数丰稔, 耿寿昌 奏诸边郡以穀贱时增价糴入,贵则减价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无人,胥归无益。”
(2).即常平仓。宋史·食货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 北周 庾信 《羽调曲》:“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3).长期平衡。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國語辭典》:治平  拼音:zhì píng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国家安和。《汉书。卷八六。王嘉传》:「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3.宋朝英宗的年号(西元1064~1067)。
《國語辭典》:平章  拼音:píng zhāng
1.商议处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近在议曹,其平章百官秩禄。」《北史。卷四○。李彪传》:「平章古今,商略人物。」
2.品评、评论。宋。张元干〈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明。陈与郊《昭君出塞》:「无情是画笔平章,沉吟自想!」
3.职官名。唐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职,元置平章为丞相之副。《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里管女儿肯不肯,别许了平章阔阔出之子,僧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