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仙人收箭
 
仙镝
 
取箭鹤
  
遗箭遣鹤取
  
鹤收仙箭

相关人物
郑弘


《后汉书》卷三十三《郑弘传》
唐·李贤注引孔灵符《会稽记》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若邪溪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水经注疏》卷四十〈渐江水〉
邪溪之东,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潭侧,因以名泉。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楫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

例句

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丘为 泛若耶溪

花县弹琴暇,樵风载酒时。 刘长卿 陪王明府泛舟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 孟浩然 寻张五回夜园作

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宋之问 游禹穴回出若邪

郑风遥可托,关月眇难依。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弘恭陷萧望

相关人物
弘恭
 
石显
 
萧望之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
「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习文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恭、显又时倾仄见诎。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自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国旧制,又违古不近刑人之义,白欲更置士人,繇是大与高、恭、显忤。」「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诎辱,建白『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幸得不坐,复赐爵邑,与闻政事,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望,教子上书,归非于上,自以托师傅,怀终不坐。非颇诎望之于牢狱,塞其怏怏心,则圣朝亡以施恩厚。』」「(望之)竟饮鸩自杀。」

例句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 白居易 读史五首之四

典故
弘景
 
陶仙
 
陶景
 
陶隐居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参考典故
山中宰相


《梁书》卷五十一〈处士列传·陶弘景〉~742~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与物遂绝,唯一家僮得侍其旁。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

简释

陶隐居:喻雅逸情趣。唐高适《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例句

陶仙谩学长生术,暑往寒来更寂寥。 张又新 青嶂山

可爱剡溪僧,独寻陶景舍。 戴叔伦 新年第二夜答处上人宿玉芝观见寄

南朝峻洁推弘景,东晋清狂数季鹰。 韩偓 格卑

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高适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典故

《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二·门下省·弘文馆〉~209~
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注》:武德四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馆。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已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其后又置讲经博士。仪凤中,置详正学士,校理图籍。武德后,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已下曰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皆它官领之。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神龙元年,改弘文馆曰昭文馆,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脩文馆。景龙二年,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景云中,减其员数,复为昭文馆。开元七年曰弘文馆,置校书郎,又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长庆三年,与详正学士、讲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
典故
弘演纳肝
 
弘演肝
 
纳肝人

相关人物
弘演


《吕氏春秋·纪部》卷十一〈仲冬纪·忠廉〉~588~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荣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
《韩诗外传》卷七~292~
卫懿公之时、有臣曰弘演者、受命而使,未反,而狄人攻卫,于是懿公欲兴师迎之,其民皆曰:「君之所贵而有禄位者、鹤也,所爱者、宫人也,亦使鹤与宫人战,余安能战?」遂溃而皆去。狄人至,攻懿公于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辞毕,呼天而号,哀止,曰:「若臣者、独死可耳。」于是,遂自刳出腹实,内懿公之肝,乃死。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如弘演、可谓忠士矣,杀身以捷其君,非徒捷其君,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大功矣。诗曰:「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榖,我独不敢休。」
《新序·义勇》~279~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呈焉能战?」遂溃而去。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救卫于楚丘。

简释

弘演纳肝:指杀身报主。清顾炎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弘演纳肝犹报主,王裒泣血倍思亲。”

典故
弘羊善计
 
弘羊心计

相关人物
桑弘羊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唐·颜师古注:(心计)「不用筹算。」

例句

善计在弘羊,清严归仲举。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 李瀚 蒙求

典故
弘治凝脂

相关人物
杜乂
 
王羲之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江左名氏传》:「永和中,刘真长、谢仁祖共商略中朝人士。或曰:『杜弘治清标令上,为后来之美,又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粗可得方诸卫玠。』」

例句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李瀚 蒙求

典故 
叹积薪
  
后来薪
 
后薪
 
汲黯薪
 
积后来薪
 
相关人物
公孙弘
 
汲黯


《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309~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閒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简释

积薪:指官吏年高资深反位居人下。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


例句

且嫌游昼短,莫问积薪长。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左掖期连茹,南宫愧积薪。 权德舆 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骆宾王 帝京篇

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

典故 
山中陶弘景
 
华阳处士
 
华阳计
 
陶山相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参考典故
陶隐居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陶弘景〉~897~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陶弘景〉~899~
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每得其书,烧香虔受。帝使造年历,至己巳岁而加朱点,实太清三年也。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简释

山中宰相:指处士议政。唐徐寅《岚似屏风》:“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


例句

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 徐夤 岚似屏风

旨趣陶山相,诗篇沈隐侯。 郑谷 蔡处士

典故
瘗鹤立碑
 
华阳真逸铭

相关人物
陶弘景


《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卷十〈瘗鹤铭〉
右《瘗鹤铭》,题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为况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也。
典故
刘弘一纸书
 
酒德颂


《晋书》卷四十九〈刘伶列传〉~376~
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其辞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典故
句曲仙诀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人间书札,即以隐居代名。」「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

例句

句曲闻仙诀,临川得佛经。 李商隐 酬令狐郎中见寄

典故
量革履

相关人物
王弘
 
陶潜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陶潜传》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

例句

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韦应物 送丘员外归山

典故
刘公书

相关人物
刘弘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刘馥传》
「子熙嗣。」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刘弘字叔和,熙之弟也。弘与晋世祖同年,居同里,以旧恩屡登显位。自靖至弘,世不旷名,而有政事才。晋西朝之末,弘为车骑大将军开府,荆州刺史,假节都督荆、交、广州诸军事,封新城郡公。其在江、汉,值王室多难,得专命一方,尽其器能。推诚群下,厉以公义,简刑狱,务农桑。每有兴发,手书郡国,丁宁款密,故莫不感悦,颠倒奔赴,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也』。」

例句

不辞终日离家远,应为刘公一纸书。 皇甫冉 送谢十二(一作二十)判官

典故  
相关人物
公孙弘
 
薛泽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传》
元朔中,(公孙弘)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例句

大君锡车马,时复过平津。 储光羲 敬酬陈掾亲家翁秋夜有赠

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刘禹锡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

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 刘长川 将赴东都上李相公

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 孙叔向 将赴东都上李相公

延首平津阁,家山日已春。 崔峒 客舍有怀因呈诸在事

含情归上国,论旧见平津。 李嘉祐 送侍御使四叔归朝

时称谢康乐,别事汉平津。 李嘉祐 送王谏议充东都留守判官

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 杨嗣复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定远功那比,平津策乃迂。 权德舆 建除诗

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王维 别綦毋潜

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卢象 赠张均员外

数岁平津邸,诸生出门时。 耿湋 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子

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耿湋 过三郊驿却寄杨评事时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荐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郎士元 题刘相公三湘图

守贵常思俭,平津此意深。 钱起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凄怆平津阁,秋风吊客过。 钱起 故相国苗公挽歌

曾陪后乘光,共逐平津游。 长孙佐辅 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 韩翃 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一作春霁早行)

《漢語大詞典》:樵风(樵風)
后汉书·郑弘传“ 郑弘 字 巨君 , 会稽 山阴 人”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邪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后因以“樵风”指顺风、好风。 唐 宋之问 《游禹穴回出若邪》诗:“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宋 柳永 《夜半乐》词:“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王葆桢 《集饮湖楼次半峰韵》:“世外樵风何日便,尊前旧雨几人存。”
分類:顺风好风
《漢語大詞典》:郑风(鄭風)
(1).指郑公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弘 ( 郑弘 )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檝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 郑 风邪?’其感致如此。”参见“ 郑公风 ”。
(2).十五国风之一。
分類:十五国风
《漢語大詞典》:郑公风(鄭公風)
传说中得神助之风。后汉书·郑弘传“ 郑弘 字 巨君 , 会稽 山阴 人也”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耶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 若耶溪 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國語辭典》:弘文馆(弘文館)  拼音:hóng wén guǎn
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
《漢語大詞典》:来者居上(來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寅生日》词:“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國語辭典》:后来居上(後來居上)  拼音:hòu lái jū shàng
本指堆积柴火时,后搬来的放置在上面。语本《淮南子。缪称》:「故圣人不为物先,而常制之其类,若积薪樵,后者在上。」后用以讽刺用人不当,使新进之人位居旧臣之上。清。李渔《风筝误》第三出:「衾裯同抱甘谁让,宠盛处,后来居上。」也用以赞扬后人的成就超越前人。或落后的人超过领先的人。如:「这次马拉松赛跑,她以后来居上之姿,勇夺冠军。」
《漢語大詞典》:后薪(後薪)
汉 汲黯 为九卿, 公孙弘 、 张汤 为小吏,后 弘 、 汤 与 黯 同列,又尊用过之。 黯 因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因以“后薪”比喻得宠而后来居上的人。 南朝 梁 刘孝威 《怨诗》:“后薪随復积,前鱼谁更怜。” 唐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漢語大詞典》:积薪(積薪)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國語辭典》:山中宰相  拼音: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南朝梁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朝廷礼聘不出,武帝遇有国家大事,经常前往咨询请教,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典出《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后亦以山中宰相称空有宰相之才而不为当世所用的人。《宋史。卷四五八。隐逸传中。邓考甫传》:「予自谓山中宰相,虚有其才也;自谓文昌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于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
《國語辭典》:平津  拼音:píng jīn
北平与天津两市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平津邸
见“ 平津馆 ”。
《漢語大詞典》:平津馆(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
《漢語大詞典》:平津阁(平津閣)
见“ 平津馆 ”。
《漢語大詞典》:平津馆(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