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坠琴(墜琴)
亦称“ 坠胡 ”。亦称“ 坠子 ”。 拉弦乐器。有指板,相传由三弦改制而成,形状与小三弦相似。
《国语辞典》:按音  拼音:àn yīn
弦乐器按弦或管乐器按孔所生的音乐,均称为「按音」。
《漢語大詞典》:品柱
指弦乐器上确定音位的弦柱。亦借指弦乐器。 唐 杨虞卿 《过小妓英英墓》诗:“四弦品柱声初絶,三尺孤坟草已枯。”
《漢語大詞典》:噪噪切切
犹言嘈嘈切切。指弦乐器上大弦和小弦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噪噪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
《國語辭典》:丝竹管弦(絲竹管絃)  拼音:sī zhú guǎn xián
琴瑟与箫管等。泛指乐器。晋。王羲之 三月三日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一。窃符记。平原庆寿》:「诵诗人受禄于天,列丝竹管弦,任歌风舞佾传仙膳。」
《國語辭典》:椰胡  拼音:yé hú
一种胡琴。因其共鸣筒是以椰子壳做成而得名。琴面呈桃圆形,蒙梧桐薄板,音域偏高。
《国语辞典》:把位  拼音:bǎ wèi
音乐上指演奏弦乐器时,左手在弦上下按音活动的位置。
《国语辞典》:拨弦乐器(拨弦乐器)  拼音:bō xián yuè qì
用手指、指甲或拨片来弹拨演奏的弦乐器。如古筝、琵琶、竖琴、曼陀林及吉他等。
《国语辞典》:低音提琴  拼音:dī yīn tí qín
乐器名,弓弦乐器。为提琴家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最低音乐器。高约一百八十五公分,宽约六十公分,四弦,是提琴属中最大的乐器。音域比大提琴低八度,为音色最低的弦乐器。音色低沉稳重,多用于管弦乐团。
《国语辞典》:擦弦乐器(擦弦乐器)  拼音:cā xián yuè qì
弦乐器的类别。指以弓弦摩擦琴弦而发声的乐器。如提琴类及胡琴类。
《国语辞典》:拉弦子  拼音:lā xián zi
拉奏如胡琴等的弦乐器。如:「爸爸的兴趣是玩乐器,晚餐之后,总是在庭院里拉弦子。」
《国语辞典》:西塔琴  拼音:xī tǎ qín
Sitār
乐器名,弹拨乐器。印度的弦乐器。是印度最具代表性古典乐器。长颈有品,柚木琴身,底部为中空的葫芦形,四排弦,二或三排的节奏弦,十一至十三条的共鸣弦。由库斯路改良维那琴而得,是一种结构复杂而又精巧的乐器。1950年代起也开始作为流行音乐中乐器使用。也称为「悉他琴」、「锡塔尔琴」、「锡塔琴」等。
《漢語大詞典》:独弦匏琴(獨絃匏琴)
一种弦乐器。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独絃匏琴,以班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絃无軫,以絃繫顶,有四柱如 龟兹 琵琶,絃应太簇。”
分類:弦乐器
《漢語大詞典》:广东音乐
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的民间音乐。演奏时以高胡、扬琴等弦乐器为主,配以笛子、洞箫等。
《國語辭典》:哀丝豪竹(哀絲豪竹)  拼音:āi sī háo zhú
语本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指弦管乐器的声音悲壮动人。宋。陆游〈长歌行〉:「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