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幽性
谓宁静的心性。 唐 钱起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诗:“向山看霽色,步步豁幽性。”
分類:宁静心性
《漢語大詞典》:情灵(情靈)
心性,思想感情。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咸能符契情灵,各敦终始,愴神交於晚笛,或相思而动驾。”宋书·刘勔传:“自非识洞情灵,理感生极,岂有捐躯卫主,舍命匡朝者哉!”隋书·经籍志四:“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丧纪能誄,作器能铭,则可以为大夫。言其因物骋辞,情灵无拥者也。”新唐书·张玄素传:“骑射畋游,褻戏酣歌,悦耳目,移情灵,不可以御。”
《漢語大詞典》:辅性(輔性)
谓帮助调养心性。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君子曰:辅性和神,实惟至味,非直方今见重,乃亦自古攸贵。”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五飪调神,三芝辅性,用康仁寿,以弘贞正。”
《國語辭典》:乱性(亂性)  拼音:luàn xìng
迷失心性,做出反常的行为。如:「喝多了酒会让人乱性,所以一定要有所节制。」
《漢語大詞典》:迷性
佛教语。指不明佛道的心性。《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休遣信根沉爱网,休令迷性长愚情。”
《國語辭典》:热心肠(熱心腸)  拼音:rè xīn cháng
做事积极、乐于助人的心性。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我是小梅香,好片热心肠,全凭诗一首,送与有情郎。」也作「热心」、「热肠」。
《漢語大詞典》:炼性(煉性,鍊性)
道教谓修炼心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这道教门最上者,冲虚清浄,出有入无,超尘俗而上升,同天地而不老。其次者,修真炼性,吐故纳新,筑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
鍊性:道家谓修炼心性。 唐 孟郊《小隐吟》:“鍊性静栖日,洗情深寄渊。”
《国语辞典》:薰脩  拼音:xūn xiū
道家对于心性的修鍊,期使心趋于清净。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既而四空妙定,薰脩已成;八解明心,庄严斯满。」
《漢語大詞典》:性场(性場)
泛指心性领域。 唐 韦承庆 《灵台赋》:“弥性场而极览,溥情囿而环瞩。” 唐 白居易 《养拙》诗:“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分類:心性领域
《漢語大詞典》:鍊性
道家谓修炼心性。 唐 孟郊 《小隐吟》:“鍊性静栖日,洗情深寄渊。”
《漢語大詞典》:体定(體定)
心性平定。《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夫诚,弗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之所以体定也。”
分類:心性平定
《漢語大詞典》:烦性(煩性)
扰乱心性。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即歇。”
《漢語大詞典》:邪性
邪恶的心性。管子·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諂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分類:邪恶心性
《漢語大詞典》:证性(證性)
佛教语。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的心性。 唐 皎然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答焉》诗:“州西 柳家寺 ,禪舍隐人间。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漢語大詞典》:阂心(閡心)
闭塞心性。大宝积经卷十一:“菩萨弘仁,以大勇猛无尽大哀,怀无极慈,降伏恶逆,欲乱菩萨,菩萨本浄,消除垢浊羸劣阂心弊恶之尘。”
分類:闭塞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