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怨不留
 
现鼓应鸡鸣
 
紞如五鼓
 
紞鼓留公
 
邓侯船

相关人物
邓攸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邓攸〉~2338~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也。……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𩦎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馀,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例句

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典故
儿女恩怨
 
儿女语,变轩昂
 
恩怨相尔汝
 
昵昵儿女语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听颖师弹琴【听颍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起坐在一床】。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典故
介子焚山
 
介推焚死
 
士甘焚死
 
怨句识之推
 
焚介子
  
焚山林
 
逃赏介推

相关人物
介之推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8~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42~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新序·节士》~247~
晋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缫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典故
向子赋
 
向秀归来
 
吕安亡
 
山阳作
 
山阳夜笛
 
山阳宅
 
山阳怨笛
 
山阳恨
  
山阳闻笛
 
山阳旧侣
 
山阳赋
 
横笛一声
 
河里笛
 
为笛声怀旧
  
闻笛赋
 
落日闻笛
 
赋山阳
 
邻人吹笛
    
隔江笛
 
风悲笛
 
风笛怆四邻

相关人物
向秀
 
吕安
 
嵇康


《昭明文选》卷十六、三国魏·向子期(秀)《思旧赋·序》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儒墨之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书讵复须注,正是妨人作乐耳。」及成,示康曰:「殊复胜不?」又与康论养生,辞难往复,盖欲发康高致也。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康既被诛,秀应本郡计入洛。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秀乃自此役,作思旧赋云: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嵇意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并以事见法。嵇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泉,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曰: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济黄河以汎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悯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在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伫驾言其将迈兮,故援翰以写心。后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而已。卒于位。二子:纯、悌。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720~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济黄河以汎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悯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在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伫驾言其将迈兮,故援翰以写心。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五首·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唐·刘良注:「〈山阳赋〉即〈思旧赋〉也。」

简释

山阳笛:喻悼念、怀念故友。唐司空曙《残老百哗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罕李端游慈思各赋一物》:“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


例句

旧时闻笛泪,今夜重沾衣。 司空曙 冬夜耿拾遗王秀才就宿因伤故人

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 司空曙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感事不关河里笛,伤心应倍雍门琴。 唐彦谦 春阴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孔绍安 伤顾学士

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宋之问 咏笛

薄暮停车更凄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

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李峤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与仆射旧唱和诗其时和者五人惟仆射与德裕皆列高位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 李德裕 无题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李端 慈恩寺怀旧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李端 长安书事寄卢纶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杜牧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牢落风悲笛,汍澜涕泣巾。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权德舆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掩泪山阳宅,生涯此路穷。 武元衡 经严秘校维故宅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 王驾 过故人居

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 白居易 闻乐感邻

邻笛哀声急,城砧朔气催。芙蓉已委绝,谁复可为媒。 皇甫冉 秋夜寄所思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窦牟 奉诚园闻笛

倚棹听邻笛,沾衣认酒垆。 罗隐 倚棹

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 罗隐 经故友所居

月斜邻笛尽,车马出山阳。 耿湋 哭苗垂

莫向山阳过,邻人夜笛悲。 耿湋 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何须更赋山阳笛,寒月沉西水向东。 许浑 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

一声邻笛残阳里,酹酒空堂泪满衣。 钱起 哭曹钧

独有山阳宅,平生永不谖。 钱起 经李蒙颍阳旧居

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却到山阳事事非,谷云溪鸟尚相依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韦庄 思归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韦庄 过樊川旧居

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典故  
汉妃去国

相关人物
王昭君


《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列传下〉~3803~
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上书言曰:「常愿谒见天子,诚以郅支在西方,恐其与乌孙俱来击臣,以故未得至汉。今郅支已伏诛,愿入朝见。」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驩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294~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一〈琴曲歌辞·琴操·怨旷思惟歌〉
王昭君者,齐国王穰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于国中。穰见昭君端正闲丽,未尝窥看门户,以其有异于人,求之皆不与。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辉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惟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云云。

简释

昭君:咏远嫁之妃子、女子。唐罗虬《比红儿诗》之六;“置向汉宫图画里,人胡应不数昭君。”


例句

昭君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复和。汉兵候月秋防塞,胡骑乘冰夜渡河。 屈同仙 燕歌行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李商隐

昭君此时怨画工,可怜明月光朣胧。 李如璧 明月

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 卢仝 听萧君姬人弹琴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罗虬 比红儿诗

去国汉妃还似玉,亡家石氏岂无金。 罗邺 落第书怀寄友人

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 陆龟蒙 宫人斜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典故
怨黄祖
 
遭江夏
 
黄祖不容
 
黄祖不怜

相关人物
祢衡
 
黄祖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祢衡传》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衡为作书记,轻重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例句

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

遐思祢衡才,令人怨黄祖。 李群玉 汉阳春晚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黄祖不能容贱客,费祎终是负仙才。 罗隐 游江夏口

典故 
化精卫
 
口衔山石
 
含石
  
填海心
 
填海精卫
 
填渤澥
 
填沧海
 
填瀚海
 
女娃东海
 
帝女填
 
帝女衔石
 
帝女灵
 
帝子衔冤
 
心平海
 
投石填海
 
沈冤鸟口
 
沧海鸟
 
石填大海
 
碧海乾
 
禽填海
 
禽海填
   
精卫怒
 
精卫恨
 
精卫苦
 
精卫衔石
 
精卫衔芦
 
费木石
 
衔土怨
  
衔木石
   
衔石冤禽
 
魂化精卫

相关人物
精卫


《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述异记》卷上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简释

禽填海:喻申冤报仇,或喻献身大业。唐杜甫《寄岳州贾六支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例句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元稹 缚戎人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 吴融

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吴融 雪十韵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李商隐 北禽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李白 寓言三首之二

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

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 李贺 恼公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王睿 公无渡河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罗隐 子规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陈标 公无渡河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 顾况 龙宫操

典故
世间歧路
  
亡羊多歧
 
亡羊路歧
 
嗟歧路
  
多歧羊
 
多泪杨朱
 
姓杨足泪
 
怨多歧
 
杨公叹
 
杨子叹
 
杨朱哀歧
 
杨朱拭泪
    
杨歧泣
   
泣歧
 
泣歧路
 
泣路歧
 
泣路者
  
临歧泣
 
临歧涕泪
 
见路歧
 
相关人物
杨朱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583~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东汉·高诱注:「道九达曰逵。闵其别也。」
《风俗通义校注》卷一〈皇霸〉~
盖天地剖分,万物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略,言也实为难哉!故易纪三皇,书叙唐、虞,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自是以来,载籍昭晰。然而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斯乃杨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练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备其终始曰皇霸。
《列子集释》卷八〈说符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简释

杨朱泣:指因误入歧途而感伤。唐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例句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刘商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东西不复问,翻笑泣岐人。 吴融 荆州寓居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藕叶缀为衣,东西泣路岐。 方干 客行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李商隐 西溪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李商隐 离席

晚年名利迹,宁免路岐哀。 李溟 无题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杜甫 冬深

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姓杨皆足泪,非是强沾衣。 杨凝 送别

风波疲贾谊,岐路泣杨朱。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今日杨朱泪,无将洒铁衣。 沈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见说杨朱无限泪,岂能空为路岐分。 温庭筠 博山

爱憎防杜挚,悲叹似杨朱。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胡尘晦落日,西望泣路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卢纶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 许棠 秦中遇友人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 贾岛 寄孟协笔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相看又见岁华新,依旧杨朱拭泪巾。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余今正泣杨朱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典故
三千美女出唐宫
 
怨女三千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六〈新乐府: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四王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案:贞观初。诏收天下阵死骸骨。致祭而瘗埋之。寻又散帛以求之也。】,饥人卖子分金赎【案:贞观二年大饥。人有鬻男女者。诏出御府金帛尽赎之。还其父母。】。魏徵梦见子夜泣【案:魏徵疾亟。太宗梦与徵别。既寤。流涕。是夕徵卒。故御亲制碑云。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张谨哀闻辰日哭【案:张公谨卒。太宗为之举哀。有司奏。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上曰。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之辰日。遂哭之恸。】。怨女三千放出宫【案:太宗尝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悯。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死囚四百来归狱【案:贞观六年。亲录囚徒死罪者三百九十放出归家。令明年秋来就刑。应期毕至。诏悉原之。】。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案:李绩尝疾。医云。得龙须烧灰。方可疗之。太宗自剪须烧灰赐之。服讫而愈。绩叩头泣涕而谢。】。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思摩奋身】乞效死【案:李思摩尝中矢。太宗亲为吮血。】。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圣人有祚垂无极】,岂徒耀神武。岂徒誇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典故
射耕不怨贪


《陶渊明集》卷三
〈庚戌岁九月入于西田获早稻〉诗:「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异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获〉诗:「贫居依稼穑,?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典故
渔阳结怨

相关人物
朱浮


《后汉书》卷三十三《朱浮传》
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以为从事,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渔阳太守彭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浮性矜急自多,颇有不平,因以峻文诋之;宠亦很强,兼负其功,嫌怨转积。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宠既积怨,闻之,遂大怒,而举兵攻浮。浮以书质责之曰:「……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柰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例句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典故
玉龙吹怨
 
玉龙吹裂
 
玉龙呼
 
玉龙哀曲
 
玉龙喷

参考典故
龙笛


《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乐部十八·笛〉~2748~
唐·李肇《唐国史补》:「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以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舟吹之,溜亮逸发。俄有客立于岸,呼舡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及人破,呼吸盘辟,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记,疑其蛟龙也」。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长笛赋〉~822~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例句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典故
彦伦鹤怨
 
云鹤相待
 
鹤怨周颙

相关人物
周颙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书下·北山移文〉~958~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敲扑諠犯其虑,牒诉倥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石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唐李善注:「萧子显《齐书》曰:『周颙,字彦伦,汝南人也。释褐海陵国侍郎,元徽中,出为剡令。建元中,为长沙王后军参军,山阴令,稍迁国子博士,卒于官。』」

例句

稚圭蛙鸣,彦伦鹤怨。 李瀚 蒙求

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云鹤深相待,公卿不易留。 郑谷 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

典故
王孙何在
 
王孙寻芳草
 
王孙春草
 
王孙未还
 
王孙芳草
  
芳草不成归
 
草怨王孙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储嗣宗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

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张南史

残芳迷妓女,衰草忆王孙。 李君房 石季伦金谷园

忽忆王孙草,前年在帝京。 李郢 元日作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杜甫 哭李尚书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 杜甫 客居

不应江上草,相与滞王孙。 温庭筠 春初对暮雨

羡君东去见残梅,唯有王孙独未回。 温庭筠 送卢处士游吴越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皇甫冉 江草歌送卢判官

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 皇甫冉 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无限青青草,王孙去不迷。 皇甫冉 送李万州赴饶州觐省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皇甫冉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翠敛王孙草,荒诛宋玉茅。 罗隐 杜处士新居

秦苑看山处,王孙逐草时。 耿湋 晚春青门林亭燕集

王孙对芳草,愁思杳无涯。 耿湋 送张侍御赴郴州别驾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郎士元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王孙兴至幽寻好,芳草春深景气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王孙寻芳草,步步忘路远。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王孙莫久卧,春草欲萋萋。 钱起 崔十四宅问侯

芳草忽无色,王孙复入关。 钱起 送李协律还东京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韦庄 春日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韦蟾

《國語辭典》:丝篁(絲篁)  拼音:sī huáng
琴瑟和箫管等乐器。后借为音乐的代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漢語大詞典》:焚山
(1).失火之山。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水虽胜火,而升合不足以救焚山。”
(2).犹焚死。 清 钱谦益 《曹能始为先夫人立传寄谢》诗:“筑室不堪论旧隐,焚山寧復问新封。”参见“ 焚死 ”、“ 焚林 ”。
分類:失火火之
《國語辭典》:山阳笛(山陽笛)  拼音:shān yáng dí
晋向秀途经山阳旧庐,闻邻人吹笛,感音而叹,怀念亡友嵇康、吕安,遂作〈思旧赋〉以追思二人。见《晋书。卷四九。向秀传》。后以山阳笛表示伤悼、怀念旧友。北周。庾信〈伤王司徒褒〉诗:「唯有山阳笛,悽余思旧篇。」宋。张炎〈探芳信。坐清昼〉词:「旧情懒听山阳笛,目极空搔首。」
《漢語大詞典》:闻笛(聞笛)
魏 晋 之间, 向秀 与 嵇康 、 吕安 友善, 康 安 为 司马昭 所杀, 秀 经 嵇康 山阳 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独 庄周 ;闻笛而悲,寧惟 向秀 。” 宋 戴复古 《舟行往吊故人》诗:“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漢語大詞典》:邻人笛(鄰人笛)
同“ 邻笛 ”。 明 陈子龙 《初秋出城南吊迩机之丧随游陆氏园亭春初予辈读书处也感赋》之二:“悲 嵇 乍听邻人笛,悼 惠 重过傲吏园。”
《漢語大詞典》:邻家笛(鄰家笛)
同“ 邻笛 ”。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诗:“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 清 黄景仁 《思旧篇》:“何日同张竹下琴,不堪更听邻家笛。”
《漢語大詞典》:邻笛(鄰笛)
亦作“隣篴”。 篴,同“ 笛 ”。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疏,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世即用“邻笛”作为伤逝怀旧的典实。 唐 孔绍安 《伤顾学士》诗:“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清 方文 《沉景山墓上作》诗:“乍捧双珠今痛絶,况闻隣篴似 山阳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 顾无咎 《三月十九日酒痴招饮》诗:“忍听邻笛伤前度,便对黄壚哭故人。”
分類:怀旧典实
《漢語大詞典》:昭君
汉 南郡 秭归 (今属 湖北省 )人,名 嫱 ,字 昭君 晋 避 司马昭 讳,改称为 明君 ,后人又称 明妃 。 元帝 宫人。 竟宁 元年, 匈奴 呼韩邪 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 匈奴 。入 匈奴 后,被称为 宁胡閼氏 。生一男。 呼韩邪 死,其前阏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 匈奴 。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國語辭典》:昭君怨  拼音:zhāo jūn yuàn
1.乐曲名。为古琴曲。描述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全曲的曲调性甚强,乐句整齐,节奏规律,有歌舞曲的特徵。
2.词牌名。属双调。为叙述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也称为「洛妃怨」、「一痕沙」、「宴西园」。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
《國語辭典》:冤禽  拼音:yuān qín
精卫的别名。参见「精卫」条。
分類:精卫
《國語辭典》:填海  拼音:tián hǎi
将海填平。如:「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的坚定意志。」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國語辭典》:精卫填海(精衛填海)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黄帝幼女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心怀冤愤,立志报仇。亦比喻意志坚定,不惧艰苦。如:「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我们都将以精卫填海的精神,一一克服。」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漢語大詞典》:衔木(銜木)
口叼树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三:“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树枝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木鸟(銜木鳥)
原指精卫鸟,后亦泛指海鸟。 唐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诗:“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精卫海鸟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石(銜石)
见“ 衔石填海 ”。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读书而丢失羊,谷因嬉戏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庄子。骈拇》。后比喻舍弃当做的事,而使得本业受到损失。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亡羊等残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
《國語辭典》:亡羊补牢(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丢失了羊,就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宋。陆游 秋兴诗五首之三:「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徐州》:「要之是举必当亟行。若遇有事更张,不免亡羊补牢矣。」
《漢語大詞典》:多歧
亦作“ 多岐 ”。 谓多岔道。 唐 许浑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泣拜以从公,公多歧援喻,止之不获,遂纳为侧室。”
分類:岔道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楊朱泣)
(1).在歧路悲泣。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临路他乡,非无 阮籍 之悲,诚有 杨朱 之泣。” 金 雷琯 《古意》诗:“对酒不能饮,拊剑自度曲……朝为 杨朱 泣,暮作 阮籍 哭。”
(2).指临歧感伤之泪。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泣。”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杨朱泪(楊朱淚)
泛指歧路感伤之泪。 唐 骆宾王 《初春邪岭送益府窦参军宴序》:“晨风軫 孙楚 之情,岐路下 杨朱 之泪。” 唐 沈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诗:“饯途予悯默,赴敌子英威。今日 杨朱 泪,无将洒铁衣。” 唐 杜甫 《冬深》诗:“易下 杨朱 泪,难招 楚 客魂。风涛暮不稳,捨棹宿谁门?”参见“ 杨朱泣岐 ”。
分類:歧路感伤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杨朱路(楊朱路)
泛指歧路、分别的路。 北周 庾信 《别张洗马枢》诗:“君登 苏武 桥,我见 杨朱 路。” 唐 唐彦谦 《离鸾》诗:“尘埃一别 杨朱 路,风月三年 宋玉 墙。” 元 汤式《普天乐·友人为人所诬赴杭》曲:“袖拂 庾公 尘,人上 杨朱 路。”亦作“ 杨朱陌 ”。 五代 梁嵩 《代母作倚门望子赋》:“ 杨朱 陌上,萧条而恨泪潸潸; 汉武 臺边,宛转而残霞漠漠。”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國語辭典》:歧路  拼音:qí lù
1.自大道上分歧出去的小路。《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也作「岐路」。
2.比喻偏颇错误的道途。如:「他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路。」也作「岐路」。
《國語辭典》: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杨子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许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纵使多人搜寻,亦无法找回。典出《列子。说符》。比喻事理本同末异,繁杂多变,易使求道者误入迷途,以致一事无成。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也作「多歧亡羊」。
《國語辭典》:临歧(臨歧)  拼音:lín qí
相送至歧路而分别。唐。贾岛〈送陕府王建司马〉诗:「杜陵惆怅临歧饯,未寝月前多屐踪。」清。陈维崧〈沁园春。归去来兮〉词:「新词填罢苍凉,更暂缓临歧入醉乡。」
分類:临歧
《漢語大詞典》:临岐(臨岐)
亦作“ 临歧 ”。 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李善 注:“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喫。” 宋 范成大 《谭德称杨商卿父子送余作诗以别》:“临岐心曲两茫然,但祝频书无别语。”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泚笔作长歌,临歧为余貺。”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这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漢語大詞典》:路歧
见“ 路岐 ”。
《國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岐。」也作「路歧」
2.宋元时民间艺人的俗称,尤指走江湖的杂技团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也称为「路岐人」。
3.冒昧,别生枝节。《金瓶梅》第三回:「不是老身路岐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
《漢語大詞典》:王孙草(王孫草)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孙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 唐 李颀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牀头 中散 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宋 穆修 《寒食》诗:“江边又寒食,傖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 元 丁鹤年 《兵后还武昌》诗之一:“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驛使梅。” 清 朱鹤龄 《哭叶中翰元礼》诗:“远道王孙草,羈愁少妇词。”
分類:离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