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悁悁  拼音:juān juān
1.忧思、忧闷。《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六首之四:「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2.愤怒。《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至于陛下,有何悁悁?」
3.形容诚恳真切。宋。杨万里 寄谢蜀帅袁起岩尚书阁学寄赠药物诗:「只有锦城袁阁学,寄诗赠药意悁悁。」
《國語辭典》:苦苦  拼音:kǔ kǔ
1.不厌其烦,执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爹娘见儿苦苦要去,不免与他数两金银,以作盘费。」《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
2.痛苦、忧苦。《董西厢》卷一:「莺莺泣谢曰:『今当改过自新,不必娘自苦苦。』」
3.佛教用语。指经验可以感受到的苦。《瑜伽师地论》卷四二:「若诸有情大兴盛者,尚为三苦常所随逐,所谓:行苦、坏苦、苦苦。」
《國語辭典》:真切  拼音:zhēn qiè
1.真确切实,明白清楚。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写字儿写得来端方,对句儿比别人对的来真切。」《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一时下了窗子,隔著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
2.真诚恳切。《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既承吾丈如此真切,容与小妾说过,商量收拾起行。」《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著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
《漢語大詞典》:恳祷(懇禱)
恳切祈求。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特迴宸衷,俯受徽号……此实天下之幸甚,非独臣之幸也。臣等无任诚愿恳祷之至!”
分類:恳切祈求
《國語辭典》:恳悃(懇悃)  拼音:kěn kǔn
恳切真诚。唐。韩愈〈论佛骨表〉:「无任感激,恳悃之至。」
分類:恳切忠诚
《漢語大詞典》:勤拳
恳切真诚。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玄功曷可报?感极惟勤拳。”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序》:“谨上《籍田赋》一章,虽不足形容盛德,亦小臣勤拳之至也。” 清 吴殿麟 《答鲍觉生书》:“因来书念僕勤拳,故发愤举僕今昔之恨,而一为足下道之如此。”
分類:恳切真诚
《漢語大詞典》:切问(切問)
(1).谓恳切求教。论语·子张:“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 邢昺 疏:“切问者,亲切问於已所学未悟之事,不汎滥问之也。”三国志·吴志·孙登传:“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雋德。” 秦牧 《艺海拾贝·知识之网》:“深入生活,博学切问。”
(2).急切问难。 汉 徐干 中论·核辩:“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有媢者欲对广众切问以屈 少游 。及升坐,音吐清辩,据引淹该,问穷而对有餘。”
《漢語大詞典》:至望
最恳切的希望。《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羣臣送葬,乞车驾不行,此万国之至望也。”
分類:恳切希望
《漢語大詞典》:专切(專切)
(1).专一切实。 宋 范仲淹 《重奏定职田顷亩》:“仍令提点刑狱司专切觉察辖下官员职田。”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詔诸路转运使及诸州长吏,专切督察知会官吏等,依时省视仓粟,勿致毁败。”
(2).专诚恳切。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所赖向往真诚,求友专切,平居唯耽胜己友朋,不如己者不愿与处。”
(3).犹言专属。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不必专切一人,积弊廓清,无能行其私智。”
《國語辭典》:祈求  拼音:qí qiú
请求,深切的盼望得到。唐。李夐〈恒岳晨望有怀〉诗:「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何不发个诚心,祈求一祈求。」也作「蕲求」。
《國語辭典》:期期  拼音:qí qí
1.约定的时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
2.西汉周昌有口吃,高祖欲废太子,昌极力劝阻,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欲说「极」,因口吃而重复为「期期」。典出《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后用以形容人因口吃而发音困难,说话不流利。《文史通义。内篇二。朱陆。书朱陆后篇》:「凡人口谈倾倒一席,身后书传或反不如期期不能自达之人。」
《漢語大詞典》:诚切(誠切)
真诚恳切。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纯 言甚诚切, 光武 深感,曰:‘吾将思之。’” 唐 赵璘 因话录·角:“﹝书﹞曰:‘和尚薄於滋味,深於酒德,所食仅同婴儿,所饮或如少壮。常恐尊体有所不安,中夜思之,实怀忧恋。’其诚切如此。” 明 李贽 《与马百时书》:“然则人之真实,志之诚切,气之豪雄,吾矢发必中,皆可羡者。”
《國語辭典》:提耳  拼音:tí ěr
附在耳旁提醒、指引。比喻当面叮咛教诲。《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矩传》:「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
分類:恳切教导
《漢語大詞典》:至祷(至禱)
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恳切的请求或希望。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明早幸驾少留片刻,以便趋教。至祷!至祷!”
《國語辭典》:哀恳(哀懇)  拼音:āi kěn
1.悲苦乞求。如:「哀恳垂怜」、「哀恳恩准」。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六。姑妄听之二》:「料女甫下,必有几凳在墙下,伸足试踏,乃踏空堕溷中,女父兄闻声趋视,大受箠楚,众为哀恳乃免。」
2.哀伤恳切。《明史。卷一二三。方国珍列传》:「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聊斋志异。卷二。胡四姐》:「生惶恐自投,情词哀恳。」
分類:悲伤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