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业累(業累)
佛教语。指恶业的牵累。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为丈夫者须用降伏四魔力,灭诸烦恼力,发无上菩提之心,使业累俱遣,内外皆浄。”
《國語辭典》:恶性(惡性)  拼音:è xìng
不良的。如:「恶性肿瘤」、「恶性通货膨胀」。
《國語辭典》:三恶道(三惡道)  拼音:sān è dào
佛教宇宙观中的三种极苦的生存状态: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合称。《妙法莲华经》卷一:「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也作「三涂」。
《國語辭典》:冤孽  拼音:yuān niè
冤仇业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晓得冤孽见在面前了。」《红楼梦》第四回:「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國語辭典》:冤家  拼音:yuān jiā
1.仇人。《西游记》第九回:「也是光蕊前生合当有此灾难,撞著这冤家。」《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这里将就垫二三十两银子把与他,他也只当是拾到的,解了这个冤家罢。」
2.男女相恋时的昵称。宋。黄庭坚〈昼夜乐。夜深记得临岐语〉词:「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
3.似恨实爱,而给自己带来烦恼麻烦的人。《红楼梦》第二九回:「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漢語大詞典》:嗔心
佛教语。谓能造恶业而生苦果的忿恚之心。属于“三毒”之一。 明 李贽 《元宵》诗:“不是斋居能养性,嗔心几被雪风摇。”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焚修》:“师父不要駡,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参见“ 三毒 ”。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類:佛教三毒
《漢語大詞典》:积业(積業)
恶业累积。 耕云 《安详集·修心诀》:“积业成障,业是思想行为的总合。”
分類:恶业累积
《漢語大詞典》:业趣(業趣)
佛教语。因善业恶业而得的不同去向、有人、天、地狱、饿鬼、畜牲等。趣,通“ 趋 ”。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脱得泥犁,挣得轮迴,面目虽殊,业趣还随,披毛带角总堪悲,下场头看我辈。”
《國語辭典》:结业(結業)  拼音:jié yè
修业终了。如:「结业典礼在星期六举行。」
《國語辭典》:结习(結習)  拼音:jié xí
1.积习。如:「你再结习不改的话,总有一天会自食恶果的!」
2.佛教用语。指烦恼。《维摩诘所说经。卷中》:「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漢語大詞典》:九漏
(1).佛家语。指由身、口、意所造恶业而产生的种种烦恼。九,九穴(眼、耳、鼻、口及两便);漏,烦恼的异称。 唐 张说 《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心洞九漏,悬解先觉。”
(2).笛子的别名。 元 杨维桢 《内人吹篴词为顾瑛题盛子昭画》诗:“美人何处窃九漏,耳谱亦解传《伊》《凉》。” 元 张宪 《铁笛道人遗筚篥》诗之五:“不似酒边呼 李衮 ,静携九漏月中吹。”
《漢語大詞典》:业强(業强)
佛教语。谓恶业。 唐 王梵运 《运命随身缚》诗:“业厚即福来,业强福不著。” 张锡厚 注:“强,强梁,指恶业。”
《漢語大詞典》:死业(死業)
该死的恶业、罪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子大不良善,甫得生机,又造死业矣。”
《漢語大詞典》:业疾(業疾)
谓因恶业而生的疾病。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邓城巫》:“玉帝有勑,百日内加彼以业疾,然未令死也。”
分類:恶业疾病
《漢語大詞典》:业影(業影)
佛教谓恶业、善业随身如影,称为“业影”。《智度论》卷六:“处处常随逐,业影不相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三生为比丘:“ 观 ( 圆观 )见锦襠女子浣,泣曰:‘所以不欲自此来者,以此女也。然业影不可逃,明年某日,君自 蜀 还,可相临以一笑为信。’”
《漢語大詞典》:无明业(無明業)
佛教语。指于人有害的痴愚恶业。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不除心上无明业,祗与山间众水同。”参见“ 无明 ”。
《國語辭典》:无明(無明)  拼音:wú míng
1.怒火。《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一》:「平白便发无明,不改从前穷性气!」《红楼梦》第二八回:「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也作「无明火」。
2.佛教用语。佛教谓不能了知现象的真实性的原始愚痴。为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菩萨品第四》:「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漢語大詞典》:障累
佛教语。谓恶业的妨碍和烦恼。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之四:“弟子 萧衍 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宫,向已粗陈鱼肉,障累招致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