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仰首伸眉  拼音:yǎng shǒu shēn méi
仰起头,伸展眉毛。高抗不屈、意气昂扬的样子。《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梁书。卷三四。张缅传》:「自出守股肱,入尸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论列是非者矣。」
《國語辭典》:相见恨晚(相見恨晚)  拼音:xiāng jiàn hèn wǎn
遗憾认识得太晚。语本《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宋。方千里〈六么令。照人明艳〉词:「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也作「相逢恨晚」。
《国语辞典》:神气扬扬(神气扬扬)  拼音:shén qì yáng yáng
精神焕发,意气昂扬。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二。虬须客》:「俱见太宗不衫不履,褐衣裘而来,神气扬扬,邈与常异。」
《国语辞典》:疏宕不拘  拼音:shū dàng bù jū
意气洒脱,放荡不羁。《北史。卷三六。薛憕传》:「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国语辞典》:负气斗狠(负气斗狠)  拼音:fù qì dòu hěn
凭持意气,使狠劲。《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分类:意气
《国语辞典》:慷慨赴义(慷慨赴义)  拼音:kāng kǎi fù yì
赴义,为正义而死。慷慨赴义指意气激昂的去为正义牺牲生命。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六出:「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国语辞典》:慷慨仗义(慷慨仗义)  拼音:kāng kǎi zhàng yì
意气昂扬,秉持公理正义。《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天不生无禄之人,地不长无根之草,难道你这般汉子,世间就没个慷慨仗义的人周济你的?」明。莫如忠〈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里中有不平事,慷慨仗义直之,不得,则或终夜咄咄忘寐。」
《国语辞典》:虚心下气(虚心下气)  拼音:xū xīn xià qì
放下意气而不抱持成见。《红楼梦》第三五回:「待要虚心下气磨转他,又见人多,不好下气的。」
《国语辞典》:虚憍恃气(虚憍恃气)  拼音:xū jiāo shì qì
本指斗鸡空自骄傲,只凭藉一时之意气求敌。语本《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后用以比喻内在涵养不足而骄矜自满。如:「他向来眼高于顶,虚憍恃气,一旦遭遇困难,将会孤立无援,四面楚歌。」
《国语辞典》:志气凌云(志气凌云)  拼音:zhì qì líng yún
志气超越云霄。形容志向宏远,意气昂扬。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孤本元明杂剧。陈仓路。头折》:「志气凌云贯斗牛,老当益壮鬓霜秋。」
《国语辞典》:一言定交  拼音:yī yán dìng jiāo
形容双方意气投合,才一交谈,便成了至交。唐。权德舆〈唐丞相金紫光禄大夫守太保致仕赠太傅岐国公杜公墓志铭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趋人之急,唯恐不及。」也作「一言订交」。
《国语辞典》:辞丰意雄(辞丰意雄)  拼音:cí fēng yì xióng
辞藻丰富,意气雄健。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禦之势,何以至此?」
《國語辭典》:飞扬跋扈(飛揚跋扈)  拼音:fēi yáng bá hù
1.意气举动洒脱,不受常轨约束。唐。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2.态度蛮横放肆,放纵霸道不遵循法度。《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也作「跋扈飞扬」。
《漢語大詞典》:奋发踔厉(奮發踔厲)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二:“既无 始皇 奋发踔厉之才,而当众叛亲离之日,谓足以全首领而保宗庙,无论谁人,俱不能为 扶苏 信也。”亦作“ 奋发蹈厉 ”。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三:“工人所以肯奋发蹈厉……这固由工会的倡导,但也要工人们自己知道这是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國語辭典》:不争气(不爭氣)  拼音:bù zhēng qì
不力求上进。《水浒传》第二四回:「都是你不争气,教外人来欺负我!」《红楼梦》第八○回:「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