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云乎  拼音:yún hū
表疑问、感叹的语气词。《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暇脩云乎?」
《漢語大詞典》:也已
(1).语气助词。表肯定。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请更寄语:再復尔,是不欲生也已!”
(2).语气助词。表感叹。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可哀也已!其可哀也已!”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 元 , 石明三 ,一日而杀五虎,可谓盖代神力也已!”
《漢語大詞典》:矣乎
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或将然,“乎”表示疑问或感叹,可译为“了吗”、“了吧”等。例如:已矣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老大矣乎。——·梁启超《谭嗣同传》
《國語辭典》:黍稷  拼音:shǔ jì
高粱。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
《國語辭典》:黍离麦秀(黍離麥秀)  拼音:shǔ lí mài xiù
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参见「黍离」条。麦秀,比喻怀念故国。参见「麦秀」条。黍离麦秀用来感叹亡国。《清史稿。卷五○○。遗逸传一。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國語辭典》:喟然  拼音:kuì rán
叹息、叹气的样子。《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漢語大詞典》:也夫
语气助词。表感叹。国语·晋语五:“ 靡筓 之役, 郤献子 见, 公 曰:‘子之力也夫!’” 宋 欧阳修 《读李翱文》:“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鲁迅 《花边文学·刀式辩》:“文学家看小说,并且豫备抄袭的,可谓关系密切的了,而且如此粗心,岂不可叹也夫!”
《國語辭典》:麦秀(麥秀)  拼音:mài xiù
麦子开花。箕子过故殷墟,有感于宫室毁坏,杂生禾黍,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后世诗文中多用麦秀以表示怀念亡国。《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清。吕碧城〈汨罗怨〉词:「伤心麦秀,过眼沧桑。」
《國語辭典》:兴叹(興嘆)  拼音:xīng tàn
因情绪引起的感叹。如:「得知被朋友算计,祇有兴叹人情菲薄。」也作「兴嗟」。
分類:感叹
《國語辭典》:赞叹(讚嘆)  拼音:zàn tàn
赞美、惊叹。如:「面对尼加拉瀑布的壮丽景观,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奥妙神奇。」
《國語辭典》:赞叹(讚歎)  拼音:zàn tàn
赞美、称赞。《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将一丸弹子打去,恰好与那一丸弹子相遇,在半空里打得粉碎。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國語辭典》:惊叹(驚嘆)  拼音:jīng tàn
惊奇赞叹。唐。白居易〈论严绶状〉:「臣恐制书下后,无不惊叹。」也作「惊叹」。
《國語辭典》:惊叹(驚歎)  拼音:jīng tàn
惊奇赞叹。《晋书。卷三三。王祥传》:「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也作「惊叹」。
《國語辭典》:何等  拼音:hé děng
1.疑问词。什么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不拘何等,有一件,报一件。」《老残游记》第三回:「并且风闻玉守的政声,也要去参考参考,究竟是个何等样人。」
2.感叹词。多么。《红楼梦》第三回:「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國語辭典》:兴嗟(興嗟)  拼音:xīng jiē
发出嗟叹声。南朝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临岐有叹,望水兴嗟。」也作「兴叹」。
分類:感叹
《漢語大詞典》:叹逝(歎逝)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李绅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愴而作也。”
分類:感叹岁月
《国语辞典》:怜春(怜春)  拼音:lián chūn
怜惜春天。通常有感叹春光将逝之意。如:「怜春常叹春早逝。」《红楼梦》第二七回:「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國語辭典》:抚心(撫心)  拼音:fǔ xīn
抚胸以示悲恨。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