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谨记(謹記)  拼音:jǐn jì
1.牢记。如:「谨记教训」。《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听了,谨记在心。」
2.恭敬慎重地写下。清。阮福〈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序〉:「道光二年阮福谨记。」
《漢語大詞典》:择地(擇地)
(1).选择处所。谓行动慎重。《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汉书·冯奉世冯参传赞:“ 宜乡侯 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2).谓退隐。后汉书·第五伦传:“素性懦怯,位尊爵重,拘迫大义,思自策厉;虽遭百死,不敢择地,又况亲遇危言之世哉!”
《國語辭典》:钦恤(欽恤)  拼音:qīn xù
语本《书经。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指对刑戮之事谨慎恤悯。唐。白居易〈许季同可秘书监制〉:「今季同以明慎钦恤理刑狱,以文学博雅掌图籍。」《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州郡狱疑上请,法寺多所举驳,率得不应奏之罪,往往增饰事状,移情就法,失朝廷钦恤之意。」
《漢語大詞典》:慎终
①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也泛指谨慎;慎重:慎终于始|慎终如初。②指居丧能尽礼:慎终追远。
《國語辭典》:低亚(低亞)  拼音:dī yà
低平矮小,低垂。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折:「俺立马踟蹰,具曲坊幽静,那小门低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良夜迢迢,闲庭寂静,花枝低亚。」
《國語辭典》:详审(詳審)  拼音:xiáng shěn
周密且审慎。《书经。蔡仲之命》「详乃视听」句下汉。孔安国。传:「详审汝视听。」汉。王充《论衡。问孔》:「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
《國語辭典》:谨严(謹嚴)  拼音:jǐn yán
谨慎细密。唐。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誇。」《三国演义》第九七回:「内有一将郝超守把,深沟高垒,遍排鹿角,十分谨严。」
《國語辭典》:端详(端詳)  拼音:duān xiáng
详细察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端详这文册,那厮乱纲常当合败。」《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取过来仔细端详过一回,骂了一声:『胡说!』」
《國語辭典》:草率  拼音:cǎo shuài
做事随便,不仔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你为甚么不挑了春盛担子,齐齐整整上坟?却如此草率!」《红楼梦》第七八回:「虽如此,也不可太草率了,也须得衣冠正齐,奠仪周备,方为诚敬。」
《漢語大詞典》:谋始(謀始)
谓开始时慎重考虑。易·讼:“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王弼 注:“无讼在於谋始,谋始在於作制。” 孔颖达 疏:“凡欲兴作其事,必须谋虑其始。”后汉书·邓禹传论:“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
《國語辭典》:轻言(輕言)  拼音:qīng yán
说话草率不谨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脩边幅。」《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戒轻言,曰恐属垣有耳。」
《漢語大詞典》:谨择(謹擇)
慎重选取。荀子·王霸:“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璽綬。” 明 杨士奇 《请开经筵疏》:“盖师友之臣,即他日辅导之臣,不可不谨择。”
《漢語大詞典》:再思
再度思考。表示慎重的意思。《论语·公冶长》:“ 季文子 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邢昺 疏:“不必及三思,但再思之,斯亦可矣。” 唐 白居易 《塞人望归众心策》:“古之天子,口不敢戏言,身不敢妄动;动必三省,言必再思。”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漢語大詞典》:重举(重舉)
谓举动慎重。 三国 魏 曹操 《〈孙子〉序》:“吾观兵书战策多矣, 孙武 所著深矣……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
重新提出;再次列举。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今因大庆,伏乞令有司重举旧章,一皆放免。”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戴震》:“经文每一水,云某水出某郡县,此下不更举水名。注则兼及所纳羣川,故须重举,经云过某县者,统一县而言。”
《國語辭典》:谨慎(謹慎)  拼音:jǐn shèn
小心仔细。《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红楼梦》第五三回:「故于前日一病时,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