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2,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申严
放行
进兵
朝典
准绳
身行
驻节
素行
处死
出车
执宪
职位
缓刑
班次
慢令
《漢語大詞典》:申严(申嚴)
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 景定 元年十月乙未朔,﹞詔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 汉 人军器之禁。”
《國語辭典》:放行  拼音:fàng xíng
准许通过。《宋史。卷四六。度宗本纪》:「以文武官在选,困于部吏,隆寒旅琐可闵,诏吏部长贰、郎官日趣铨注,小有未备,特与放行,违者有刑。」
《國語辭典》:放夜  拼音:fàng yè
唐时长安实行宵禁。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城中不禁夜行,以便观灯赏月,称为「放夜」。宋。周邦彦 解语花。风销焰蜡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國語辭典》:进兵(進兵)  拼音:jìn bīng
军队向前推进。《战国策。东周策一》:「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三国演义》第五回:「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
《漢語大詞典》:朝典
(1).朝廷的礼仪制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华歆 遇子弟甚整,虽閒室之内,严若朝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臣山野人,不识朝典,见陛下合称臣否?”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寿星:“乡人耕凿自安,不諳朝典。”
(2).指与朝廷礼仪制度有关之物。《前汉书平话》卷中:“ 张良 即日将靴笏襴袍官爵於 汉王 面前纳了,拜舞毕:‘上覆我王,老臣年纪高大,不能长治朝纲,故纳三般朝典,辞我王。’”
(3).朝廷的法律。南史·邓琬传:“忠臣殉国,不谋其报,临难以干朝典,岂为下之节。” 宋 苏轼 《举刘景文状》:“如蒙朝庭擢用后,犯入已赃,及不如所举,甘伏朝典。”
(4).指与执行朝廷法律有关之物。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小官奉主公的命,将三般朝典是弓絃、药酒、短刀,赐与駙马 赵朔 ,随他服那一般朝典,取速而亡。”《七国春秋平话》卷中:“今遣 骑劫 代汝回朝,别议官赏。如违詔命,即赐朝典。”
《國語辭典》:准绳(準繩)  拼音:zhǔn shéng
1.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淮南子。说林》:「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2.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
《漢語大詞典》:身行
(1).操行;品行。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脩志意,正身行。” 汉 贾谊 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
(2).亲自执行。《史记·李斯列传》:“昔者 司城子罕 相 宋 ,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朞年遂劫其君。”
(3).只身行走。 宋 苏轼 《龟山》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菴初白头。”《封神演义》第五二回:“ 闻太师 曰:‘吾非不能遁回 朝歌 见天子,再整大兵,以图恢復。只人马累赘,岂可捨此身行?’” 清 翁方纲 《欧阳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國語辭典》:驻节(駐節)  拼音:zhù jié
大官停留在外,或使节驻留于外。
《國語辭典》:素行  拼音:sù xìng
平日的品行。《汉书。卷七六。王尊传》:「素行阴贼,恶口不信,好以刀笔陷人于法。」
《漢語大詞典》:素位
谓现在所处之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颖达 疏:“素,乡也。乡其所居之位而行其所行之事,不愿行在位外之事。”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官常一:“士君子到一处,便思尽一处职业,方为素位而行。”《天雨花》第二五回:“及后兄亡托於我,年交十七嫁伊门,因见你家多清淡,井臼亲操素位行。”
《國語辭典》:处死(處死)  拼音:chǔ sǐ
处以死刑。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奏过圣旨,止不过是一人处死。」《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國語辭典》:出车(出車)  拼音:chū chē
1.出兵、出征。晋。左思〈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锵锵。」唐。杨烱〈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则虽女子之,可以当于丈夫。」
2.发出班车以载人或运货。如:「根据班表,今日轮到我出车。」
3.《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出车,劳还率也。」或以为征猃狁之将佐,归来后自叙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漢語大詞典》:执宪(執憲)
(1).司法,执行法令。汉书·丙吉传:“廷尉 于定国 执宪详平,天下自以不寃。”北史·外戚传·常英:“后 员 与 伯夫 子 禽可 共为飞书,诬谤朝政。事发,有司执宪,刑及五族。” 唐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诗:“十年犹执宪,万里独归春。”
(2).执法者。《文选·曹植〈责躬〉诗》:“违彼执宪,哀予小臣。” 吕向 注:“言天子不忍刑我,暴尸於朝市,故违执法者,哀怜我也。”
《國語辭典》:职位(職位)  拼音:zhí wèi
1.职掌某一事务所居的位置。《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
2.机构编制内的一定员额。如:「这个机关共有六十个职位。」
《國語辭典》:缓刑(緩刑)  拼音:huǎn xíng
1.宽减刑罚。《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贾山》:「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
2.犯罪行为人经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之宣告,依据特定情形,法院认以不执行为适当者,得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之期间,暂缓执行,称为「缓刑」;但其若于缓刑期间因故意犯罪,而受逾六月有期徒刑之宣告确定时,应撤销缓刑,重新执行原宣告之刑。
《國語辭典》:班次  拼音:bān cì
1.朝廷官位的分列次序。《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诏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
2.学校中的班级次序。如:「你的班次比我高,我当然要称呼你为学长。」
3.交通运输工具定时往来的开行次数。如:「为了输运旅客,铁、公路都增加了许多班次。」
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汉。应玚〈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于践土」唐。孔颖达疏:「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
5.执行工作任务的规定时间顺序或次数。如:「排得如此密的班次,工作人员有适当的睡眠吗?」
《漢語大詞典》:慢令
(1).谓下达可缓慢执行的命令。论语·尧曰:“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孔子家语·始诛》:“慢令谨诛,贼也;徵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
(2).轻慢上司的命令。元史·赵孟頫传:“ 至元 钞法滞涩不行,詔遣尚书 刘宣 与 孟頫 驰驛至 江南 ,问行省丞相慢令之罪。”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土官復慢令玩法,无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