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剧任(劇任)
犹重任;要职。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 范廷召 出师於塞门, 向敏中 移节於京兆。斯为剧任,曷在匪人。” 宋 秦观 《贺京西运使启》:“英摽特出,早膺神圣之知;剧任屡更,果见事功之立。”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久处剧任,殊以不能举职为愧。”
分類:重任要职
《漢語大詞典》:要剧(要劇)
(1).重要而繁剧。 唐 白居易 《策林·大官乏人》:“如此则良能之材必足用矣,要剧之职不乏人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侍从官:“如御史中丞、諫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俱要剧,尚不在此数。”
(2).指要职。新唐书·李绛传:“洎 林甫 、 国忠 得君,专引倾邪之人,分总要剧。” 宋 欧阳修 《与刁景纯学士书》:“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軻,数年以来,方履亨涂、任要剧。”
(3).指政务烦剧的重要部门或地区。 宋 陆游 《给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统治要剧,惟刚方不苟可以辨白是非。” 宋 曾巩 《贺台州曾直阁启》:“早践清华,屡当要剧;民依愷悌之政,吏畏道德之威。”
《國語辭典》:津要  拼音:jīn yào
1.水陆冲要之地。《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傅嘏传》:「设令列船津要,坚城据险。」《南史。卷七○。循吏传。杜慧度传》:「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士,闻刺史滕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2.比喻要职。《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史臣曰》:「是以厚赠琼瑰,罕升津要。」《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交关津要,共相唇齿。」
3.比喻事物的关键、要点。南朝梁。江淹 无为论:「宣尼六艺之文,百氏兼该之术,靡不详其津要,而采摭冲玄。」
4.比喻重要的途径。《续资治通鉴。卷五○。仁宗。皇祐元年》:「言三馆职事,文儒之高选,近时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津要。」
《漢語大詞典》:要任
要职;重任。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好酒疎诞,不能斟酌当世,见 刘湛 、 殷景仁 专当要任,意有不平。”
《漢語大詞典》:要秩
要职。 唐 元稹 《薛公神道碑文铭》:“近世诸 薛 羣从伯季,死丧犹相功縗者数十人,迭居中外要秩,皆 邠州 刺史 宝胤 之二世、三世孙。”
分類:要职
《漢語大詞典》:首职(首職)
犹要职。三国志·魏志·和洽传:“臣非敢曲理 玠 以柱大伦也,以 玠 出羣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歷年荷宠,刚直忠公。”
分類:要职
《國語辭典》:秘书(祕書)  拼音:mì shū
1.古代图书集中帝室,如西汉藏于天禄阁,东汉藏于东观,故宫中所藏的图书秘记,称为「秘书」。《文选。班固。答宾戏》:「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
2.管理文书并协助主管管理事务的人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于时有个秘书卫随,最能广识天下奇人。」
《國語辭典》:上台(上臺)  拼音:shàng tái
1.上司。唐。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诗:「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禀明上台,看上台如何批下来,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
2.登上舞台或讲台。《红楼梦》第五四回:「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
3.比喻出任官职或掌权。如:「从他平常的行止看来,一旦上台后定有一番作为。」
《國語辭典》:上台(上檯)  拼音:shàng tái
旧俗嫁女陪送妆奁,用两人肩挑一台,称为「上台」。
《國語辭典》:方面  拼音:fāng miàn
1.事物的某一部分。如:「在音乐上,他对声乐方面特别擅长。」
2.方向。《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3.独当一面的职务。后称封疆大吏为「方面」。《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國語辭典》:重任  拼音:zhòng rèn
1.重大的责任。《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2.重要的任务。如:「这是一项重任,你好好表现吧!」
《國語辭典》:大任  拼音:dà rèn
重大的责任、重要职位。《左传。成公十六年》:「国有大任,焉得专之。」《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玄德曰:『备一身安能当此大任?』」
《國語辭典》:当涂(當塗)  拼音:dāng tú
1.执掌大权,身居要津。《韩非子。五蠹》:「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文选。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2.县名。参见「当涂县」条。
《漢語大詞典》:当途(當途)
见“ 当涂 ”。
分類:当途
《漢語大詞典》:当涂高(當塗高)
汉 代谶书中的隐语。指 三国 魏 。后汉书·袁术传:“﹝ 术 ﹞又少见讖书,言‘代 汉 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 李贤 注:“当涂高者,‘魏’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肃承天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太史丞 许芝 条 魏 代 汉 见讖纬于 魏王 曰:‘……故 白马 令 李云 上事曰:‘ 许 昌气见於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 许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闕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 魏 当‘代 汉 ’。’”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火数四百炎灵销,谁其代者当涂高。”
分類:谶书
《國語辭典》:三纲(三綱)  拼音:sān gāng
1.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三国演义》第四回:「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2.中国佛教寺院中管理僧众的三个职务。分别是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设也,三纲立焉!若网罟之巨纲,提之则正。」
《漢語大詞典》:公望
(1).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南史·谢举传:“上曰:‘ 举 非止歷官已多,亦人伦仪表,久著公望,悵恨未授之。’” 唐 白居易 《除许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某官 许孟容 才志甚大,言论甚高,在臺阁间蔼然公望。”
(2).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张正甫 ﹞久处散地,实非所宜,乞以代臣,以副公望。”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节度﹞治声甚美,公望甚重。”
《國語辭典》:牧民  拼音:mù mín
1.治理人民,管理民事。《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且夫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汉。贾谊〈过秦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2.以畜牧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