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工力  拼音:gōng lì
1.工作所需要的人工。《北史。卷八八。隐逸列传。冯亮》:「宣武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同视嵩山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宋史。卷九五。河渠志五》:「或官为借贷,或自备工力,或从官办集。如能兴修,依格酬奖。」
2.工夫和学力。清。宋曹〈书法约言〉:「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谓离者,务须倍加工力,自然妙生。」清。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陈石遗叙郑苏堪诗》:「然又有刻意求工而不工,不刻意求工而转工,又所谓伫兴而得者欤?二者事理乃相反,则或者其工力之至与不至。」
《漢語大詞典》:一能
某一项专长或技能。《吕氏春秋·知度》:“正性是喜,羣众不周,而务成一能。” 高诱 注:“一能,专一之能。”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一能之士,各贡所长。” 宋 曾巩 《墨池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漢語大詞典》:故行
亦作“ 故步 ”。 原来的步法。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作“又復失其故步”。后多比喻固有的技能。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亡 寿陵 之故步,临 大行 以逡巡。” 宋 叶适 《谢除嵩山崇福宫表》:“哀怜末路,盖欲补其前修;矜恤老穷,不忍失其故步。”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高雨农序:“迄兹十年中间,人事牵率,又添作杂文数十篇,而心计愈粗,故步愈失。”参见“ 邯郸学步 ”。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國語辭典》:本领(本領)  拼音:běn lǐng
1.才学、技能。《老残游记》第七回:「大盗系有头领,有号令,有法律的,大概其中有本领的甚多。」《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谅他几个生童,有多大的本领,敢毁本府的祠宇?」
2.原来、根本。《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一二。传闻杂记》:「吾曾历举佛说与吾儒同处,问伊川先生。曰:『恁地同处虽多,只是本领不是,一齐差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功名二字,是俺本领前程,不索贤卿忧虑。」
《國語辭典》:下工  拼音:xià gōng
1.拙劣的工匠。《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上工以有馀,下工以不足。」
2.工人收工下班。如:「他已下工回家了。」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í
研习、钻研。《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红楼梦》第四八回:「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著买卖,又不准我了。」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i
1.效法。如:「我们应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2.受教研习。如:「我在王老师门下学习。」
《國語辭典》:下子  拼音:xià zǐ
1.播种。宋。范成大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种葵如种麦,隔岁已下子。」
2.下围棋。唐。郑谷 寄棋客诗:「覆图闻夜雨,下子对秋灯。」
3.昆虫产卵。
《國語辭典》:下子  拼音:xià zi
1.表示动作的次数。《红楼梦》第四一回:「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
2.表示极短暂的时间。如:「再等一下子,说不定他就赶来了。」
《國語辭典》:艺术(藝術)  拼音:yì shù
对自然物及科学,凡人所制作之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如诗词歌赋、戏曲、乐谱、绘画、雕刻、建筑等,统称为「艺术」。
《漢語大詞典》:妙斲
精妙的刀斧工。泛指功力精深的技能。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时来未可知,妙斲待 轮扁 。” 宋 陈造 《寄二孙》诗:“良匠有妙斲,惰农无厚收。”
《國語辭典》:下女  拼音:xià nǚ
侍女、女仆。如:「从前富贵人家常有下女帮忙处理家里大小琐事。」
《國語辭典》:曲艺(曲藝)  拼音:qū yì
技能。《礼记。文王世子》:「曲艺皆誓之。」唐。孔颖达。正义:「曲艺为小技能也。」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曲艺争工巧,彫机变组紃。」
《國語辭典》:试题(試題)  拼音:shì tí
考试的题目。如:「请将试题抄在试卷上。」
《漢語大詞典》:同工
(1).同样精巧、精湛。《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 晋 杜预 注:“玉环同工共朴,自共为双。”
(2).同擅长于某种技能。《花城》1981年第2期:“他那两脚同工的表演,使那些刚学会踢‘单边球’的高大对手大为失色。”
(3).同样的工作。参见“ 同工同酬 ”。
《國語辭典》:能手  拼音:néng shǒu
对某事专精熟练的人。《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他那知道刁委员,是个官场中第一把能手。」
《漢語大詞典》:失步
(1).谓该去而没有去成。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实褰期於晚岁,非失步於方春。”
(2).乱了步伐。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忌戒》:“其人比出选门,为众目所视,众口所訐,亦趦趄而失步矣。”
(3).畏避不前。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先鸣 楚 舘,孤峙 齐 宫, 乘 忌 侧目, 应 刘 失步。”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皇甫冉》:“自 晋 、 宋 、 齐 、 梁 、 陈 、 隋 以来,採掇者无数,而补闕独获驪珠,使前贤失步,后辈却立。”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顾司寇 华玉 ,体裁变创,工於发端……足使 文通 变色, 彦昇 失步矣。”
(4).失其故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隋书·王贞传:“适 鄢 郢 而迷涂,入 邯郸 而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