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烦悁(煩悁)
烦闷抑郁。 汉 傅毅 《七激》:“ 雍州 之梨……可以解烦悁、悦心意,子能起而食之乎?”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挹幽气之薰然,释烦悁於中怀。”
分類:烦闷抑郁
《漢語大詞典》:郁怏(鬱怏)
(1).抑郁不乐。北史·卢观传:“﹝ 卢询祖 ﹞自负其才,内怀鬱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 杨愔 。” 唐 高适 《效古赠崔二》诗:“长歌增鬱怏,对酒不能醉。”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灌园婴女》:“闻卜人之言,怀抱鬱怏,然未甚信也。”
(2).谓惆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每适 浣溪 ,日夕长吟,屡题歌诗於其石,寂尔无人,乃鬱怏而返。”
(3).阴晦,幽暗。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艮》:“鬱怏不明,为阴所伤。”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蒙》:“鬱怏不明,阴积无光。”
《漢語大詞典》:悱悱
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论语·述而》“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曰:“ 孔子 与人言,必待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説之。” 唐 颜真卿 《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日月滋深,室宇将坏,而文人嘉客,不得极情于兹,愤愤悱悱者久矣。”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惟其寡与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门,未尝有姓名,亦无达者之车回顾,其疎贱抱道,而无所与论,心常愤愤悱悱,恨不得发也。”
《漢語大詞典》:困抑
(1).困苦抑郁。 明 高攀龙 《刘伯先南征会业序》:“不佞观于古圣贤,当其大任未受之时,所以困抑万状,至近世公卿盖多不然。”
(2).犹压抑。明史·卢象昇传赞:“ 卢象昇 在 庄烈帝 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
《漢語大詞典》:幽闷(幽悶)
抑郁烦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
分類:抑郁烦闷
《漢語大詞典》:委郁(委鬱)
(1).舒卷貌。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鬱於飞飞,龙逶迟於步步。”
(2).抑郁,愁闷。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徒为多委鬱,精魄还自临。” 唐 司空图 《春愁赋》:“何深衷之委鬱,谢圜煦於天地。”
(3).茂盛貌。《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 吴均 《笔格赋》:“幽山之桂树,恒縈风而抱雾。叶委鬱而陆离,根纵横而盘互。”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松扃委鬱,桂幌深沉。”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委鬱贞柏,掩映天榆。”
《漢語大詞典》:愤结(憤結)
愤恨抑郁。北史·韩麒麟传:“ 显宗 既失意,遇信向 洛 ,乃为五言诗赠御史中尉 李彪 ,以申愤结。”
分類:愤恨抑郁
《漢語大詞典》:感郁(感鬱)
感伤抑郁。新唐书·柳宗元传:“既窜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
分類:感伤抑郁
《漢語大詞典》:愤抑(憤抑)
悲愤抑郁。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后述》:“且凡禀精英之气,是或有智谋超出羣辈,一旦愤抑,肆其笔舌,亦犹武人逞怨於锋刃也。”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 朱 甚喜,忽忆《荆州》词,以谓语意愤抑悽惋,殆非龙宫嫻雅出尘态度。”
分類:悲愤抑郁
《漢語大詞典》:恻悱(惻悱)
悱恻。谓忧思抑郁。 清 龚自珍 《辨仙行》:“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惻悱怀义仁。”
分類:忧思抑郁
《漢語大詞典》:愁悒
忧愁抑郁。书·尧典“有鰥在下,曰 虞 舜 ” 唐 孔颖达 疏:“释名云:愁悒不寐,目恒鰥鰥然。”
分類:忧愁抑郁
《漢語大詞典》:隐郁(隱鬱)
(1).葱茏貌。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惟 钟巖 之隐鬱,表皇都而作峻。”
(2).抑郁不平之气。 明 张居正 《答南塘授击土蛮之策》:“察军中如有隐鬱,亟与宣达。”
《漢語大詞典》:顿抑(頓抑)
困顿抑郁。 宋 叶适 《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而干敏强力,老练世故,审动而果,虑远而成,惜不究其伐而顿抑以穷死。”
分類:困顿抑郁
《漢語大詞典》:懑愤(懣憤)
烦闷抑郁。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经术浅末,不晓天官,见其非常,昭昭再见,诚切恠之,诚懣愤。”
分類:烦闷抑郁
《漢語大詞典》:悬悒(懸悒)
谓因挂念而抑郁于怀。 晋 王羲之 《杂帖二》:“比者尚悬悒,得其去月书,省之悲慨也。”
分類:挂念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