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军麾(軍麾)
军中指挥用的旗。引申指担任指挥的人。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军麾命服之序,监督方部之数。” 刘良 注:“军麾,以毛为之,以指麾也。” 唐 杜甫 《遣兴》诗:“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军麾要我赞谋謨,我忠贞怎把英风挫,甘受羈囚任坎坷。”《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三·王壮武公不愧儒将》:“军麾所至,輒以忠义风动其民。”
《國語辭典》:勒兵  拼音:lè bīng
1.使行进中的军队停止。
2.整治、指挥军队。《汉书。卷四。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次日,天明,李克用要勒兵攻杀朱全忠。」
《漢語大詞典》:拂子
(1).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当暑月不挥扇, 镇 侍 邇英阁 ,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隋唐演义》第三回:“左右女婢数人,也有执巾櫛的,也有擎香炉的,也有捧如意的,也有持拂子的,两边侍立。”
(2).用于杂技、歌舞等的指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3).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率妖尼等挺立水面,将拂子一挥,战舰都倒转了,礮火一一自打起来。”参见“ 拂尘 ”。
《國語辭典》:拂尘(拂塵)  拼音:fú chén
1.抖落或拂拭尘垢。唐。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绯衣走。」
2.拂拭尘埃的用具。《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著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3.欢迎的宴会。犹洗尘。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于私宅,聊备蔬酌,与飞卿拂尘。」
《漢語大詞典》:赵括(趙括)
战国 时 赵 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 长平 战役中,被 秦 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知而言之则为圣人;不知而言之而学之,则为 赵括 读父书, 优孟 学 孙叔 ,岂其真乎!” 清 石嶐 《杂诗》:“从来 赵括 易言兵,寇盗於今尽据城。” 柴萼 《梵天庐丛录·醇亲王与神机营》:“募 燕 赵 健儿,成神机一营,督其事者,多半 赵括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 赵括 虚骄而临戎兮, 长平 一夕而卒坑。”参见“ 赵母 ”、“ 纸上谈兵 ”。
《漢語大詞典》:将台(將臺)
将帅的指挥台或阅兵台。《水浒传》第七六回:“枢密使 童贯 在阵中将臺上,定睛看了 梁山泊 兵马,无移时,摆成这个九宫八卦阵势。” 续范亭 《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诗:“万众欢呼精神旺,老帅从容入将臺。”
分類:将帅指挥
《漢語大詞典》:白羽扇
(1).特指古代军中主将用来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裴启 语林:“ 诸葛武侯 与 宣王 ( 司马懿 )在 渭 滨将战, 武侯 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晋书·陈敏传:“ 敏 率万餘人将与 卓 ( 甘卓 )战,未获济, 荣 ( 顾荣 )以白羽扇麾之, 敏 众溃散。” 南朝 梁简文帝 《赋得白羽扇》诗:“可怜白羽扇,却暑復来氛;终无 顾庶子 ( 顾荣 ),谁为一挥军。” 宋 陆游 《秋思》诗:“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緑沉枪。”
(2).泛指白色的羽毛扇。 唐 李白 《夏日山中》诗:“嬾摇白羽扇,躶袒青林中。” 唐 孟郊 《塘下行》:“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
《漢語大詞典》:援枹
亦作“ 援桴 ”。 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吕氏春秋·执一:“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是以援枹秉麾之将,拔距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讎。” 清 冯桂芬 《赠骑都尉世职候选道刘君家传》:“一军喜跃,援桴而前,麾下无不一当十。”
《國語辭典》:兵制  拼音:bīng zhì
泛指国防建军的制度。我国兵制以徵兵制为主,兼有民兵制与志愿兵制的精神。
《漢語大詞典》:特将(特將)
(1).独自统率、指挥军队。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 汉王 。”
(2).独当一面的将领。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阳夏侯 陈豨 ,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 宛胊 ,至 霸上 ,为游击将军,别定 代 ,破 臧荼 。”汉书·霍去病传:“﹝ 卫青 ﹞凡七出击 匈奴 ……其裨将及校尉侯者九人,为特将者十五人。” 颜师古 注:“特将,谓独别为将而出征也。”
《漢語大詞典》:挥羽(揮羽)
(1).鼓翅。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诗:“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
(2).挥动羽扇。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徧问客,必使摘其疵,孙谢不可。客或措一二辞,不契其意,又弗答,然挥羽四视不止。”
(3).谓指挥统率军旅。羽,军旗。 明 王世贞 《赠梅将军》诗:“建牙沧海日,挥羽 蓟门 烟。”
《漢語大詞典》:建鼓
(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 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颜师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 陈氏 乐书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晋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 隋 唐 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言‘应田县鼓’,则 周 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國語辭典》:分队(分隊)  拼音:fēn duì
队伍组织中的支队。如:「警勤分队」、「向导分队」。
《漢語大詞典》:旋回(旋迴)
亦作“ 旋回 ”。
(1).使回旋。喻指挥。 汉 刘向 说苑·尊贤:“令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鋭,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鉞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
(2).回环;盘旋。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沙门 安法开 者,北人也,尝见 吴公 长三尺,自屋堕地,旋回而去。” 唐 孟郊 《峡哀》诗:“谷号相喷激,石怒争旋迴。”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青林鬼话昼唧啾,空廊虎跡宵旋回。”
见“ 旋迴 ”。
《漢語大詞典》:殿帅(殿帥)
宋 代称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为殿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宋守约 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宣和遗事》后集:“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殿帅遣殿司 张山 逐之,徘徊不去。”《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得做太尉,拣选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苏文:“殿帅 姚某 性饕餮,每得 坡公 手帖,輒换得羊肉数斤,故 坡 有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之謔。”
《國語辭典》:衙内(衙內)  拼音:yá nèi
1.官衙之内。《旧唐书。卷一二。德宗本纪上》:「己亥,敕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并于衙内宿。」
2.对贵家子弟、官僚子弟的称呼。元。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一折:「满城百姓尽闻名,唤做有权有势杨衙内。」《水浒传》第七回:「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3.职官名。唐代的禁卫官,唐末宋初藩镇相沿以亲子弟领衙内之职,如衙内都指挥、衙内都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