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暌携(暌攜)
聚散;离合。 唐 颜真卿 耿湋 《送耿湋拾遗联句》:“顾盼情非一,暌携处亦频。 吴兴 贤太守,临水最殷勤。”
分類:聚散离合
《骈字类编》:右携(右携)
云笈七签左盼郁仪右携结璘玉童为使玉女为亲
《漢語大詞典》:携仆(攜僕)
古代帝王的近臣。书·立政:“左右携僕,百司庶府。” 孔 传:“左右携持器物之僕。” 孙星衍 疏:“左右携僕,盖若周礼太僕、射人也…… 王氏 鸣盛 云:‘左右携持器物之僕,谓寺人、内小臣等也。’”
分類:帝王近臣
《漢語大詞典》:携抱(攜抱)
牵挽抱持。梁书·袁昂传:“ 顗 败时, 昂 时年五岁,乳媪携抱,匿於 庐山 。”
分類:牵挽抱持
《漢語大詞典》:携衾(攜衾)
携带被褥。指出嫁。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向为义气而携衾,后因落莫而入道。”
《漢語大詞典》:睽携(睽攜)
乖离;分离。《文选·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即事怨睽携,感物方悽戚。” 李善 注:“周易曰:‘睽,乖也。’ 贾逵 国语注曰:‘携,离也。’” 唐 元稹 《醉行》诗:“秋风方索漠,霜貌足睽携。”
分類:乖离分离
《国语辞典》:携眷(携眷)  拼音:xī juàn
带领亲属家人。《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
《國語辭典》:携带(攜帶)  拼音:xī dài
1.随身带著。《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身边所有银子,不便携带,恐有失所,要寻个寄放的去处。」
2.尊称别人对自己的提携帮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多谢携带。我是清白汉子,不吃这样不义无名之酒。」
《漢語大詞典》:携养(攜養)
古代宦官无子,收养他人为子,谓之“携养”。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曹操 ﹞父 嵩 ,乞匄携养,因贜假位,舆金輦璧,输货权门。”后多用为指斥 曹魏 之词。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必若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愜。” 清 唐孙华 《客有作诗讥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句》之二:“携养当年市国恩,舆金輦璧费攀缘。”
《漢語大詞典》:携叛(攜叛)
亦作“ 携畔 ”。 背叛。三国志·吴志·骆统传:“百姓虚竭……故口腹急,姦心动而携叛多。”新唐书·忠义传下·袁光廷:“ 河西 戍将 袁光廷 为 伊州 刺史,固守歷年,虽游説百绪,终不降,诸下同心无携畔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 元昊 反覆小人,其去就不足为两朝重轻,设或携叛,亦是常事。”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携负(攜負)
亦作“擕负”。 牵挽背负。隶释·汉三山公碑:“遐邇擕负,来若云兮。”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夷:“吏译传风,大 汉 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陜。”三国志·蜀志·张嶷传:“ 嶷 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
分類:牵挽背负
《韵府拾遗 阮韵》:携远(携远)
袁淑议乃者燮定携远阻违授律
《漢語大詞典》:猜携(猜攜)
猜疑而怀有二心。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若夫英图迈俗,义旅如云, 湓垒 猜携,用掩戎略。” 唐 张九龄 《贺奚契丹并自离贰廓清有期状》:“贼数将尽,触绪猜携,边镇勤兵,伺隙而动,诛剪有日,廓清可期。”
分類:猜疑二心
《分类字锦》:瓶携(瓶携)
温庭筠 赠卢郎中诗 一笈负山药,两瓶携涧泉。
分类:
《漢語大詞典》:牵携(牽携)
牵拉携带。《文汇报》1982.11.9:“右臂向后似乎在牵携什么,左手向前似乎在指点什么。”
分類:牵拉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