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攀越  拼音:pān yuè
攀登越过。如:「经过四小时的努力,我们总算攀越了山顶。」
《漢語大詞典》:梯林
攀登山林。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斫谷争收漆,梯林鬭摘椒。”
《漢語大詞典》:青霄步
攀登云霄的步武。喻为掇取高第巍科而攀登。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常言道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既有这上天梯,可怎生不着我这青霄步,我可便望兰堂画阁。”
《漢語大詞典》:膝点心(膝點心)
膝盖接触胸口。描述山高路险,贴身攀登之状。 宋 范成大 《点心山》诗:“入山窘宿雨,上山贺朝霽,跬步便歷险,转盼已呀气。岂惟膝点心,固已头抢地。”
《漢語大詞典》:梯巘
攀登重重山峰。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漢語大詞典》:扶芳
(1).又名滂藤。卫茅科。以气生根攀登的常绿蔓生灌木。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锯齿。茎、叶皆可入药,有活血止血、舒筋散瘀、止泻作用。 隋 杜宝 《大业杂记》:“五年, 吴郡 送扶芳二百树。其树蔓生,缠绕它树,叶圆而厚,凌冬不凋。夏月取其叶,微火炙使香,煮以饮,碧渌色,香甚美,令人不渴。”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扶芳藤﹝集解﹞引 陈藏器 曰:“生 吴郡 ,藤苗小时如络石,蔓延树木。山人取枫树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忌采塚墓间者。 隋 朝 稠禪师 作青饮进 煬帝 止渴者,即此。”
(2).薜荔。桑科。常绿藤本,含乳汁。叶厚革质,椭圆形,下面有凸出的网脉。茎、叶、果皆可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作用。 明 杨慎 《薜荔》:“薜荔,又曰扶芳藤。今京人家假山上种巴山虎是也。”
《漢語大詞典》:跻厉(躋厲)
攀登,跋涉。 明 李东阳 《九日柬敷五》诗:“林壑费躋厉,城市多湫淤。”
分類:攀登跋涉
《漢語大詞典》:缘鹄饰玉(緣鵠飾玉)
《楚辞·天问》:“缘鵠饰玉,后帝是飨。” 王逸 注:“后帝,谓 殷汤 也。言 伊尹 始仕,因缘烹鵠鸟之羹,脩玉鼎,以事於 汤 。 汤 贤之,遂以为相也。”后因以因缘时会而攀登高位为“缘鵠饰玉”。
《漢語大詞典》:猿扳蛇折
极言山路高峻曲折,难以攀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 蜀冈 中东两峯之间,猿扳蛇折,百陟百降,如龙游千里,双角昂霄。”
《漢語大詞典》:陟踵
攀登,升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石隥西陛,陟踵脩上五里餘,崿路中断四五丈,中以木为偏桥,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桥之名矣。”
分類:攀登
《漢語大詞典》:梯峤(梯嶠)
攀登山道。新唐书·刘晏传:“若舟车既通,百货杂集,航海梯嶠,可追 贞观 、 永徽 之盛。”
《国语辞典》:攀山越岭(攀山越岭)  拼音:pān shān yuè lǐng
攀登高口,翻越峻岭。比喻路程的遥远与辛苦。如:「经过了攀山越岭,他们终于到达了那座古刹。」
《国语辞典》:涉海登山  拼音:shè hǎi dēng shān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艰苦遥远。唐。张说〈贺示历书表〉:「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也作「涉水登山」。
《国语辞典》:登山口  拼音:dēng shān kǒu
攀登山麓的起点。如:「这次的登山活动,集合地点在登山口,请大家自行前往。」
《国语辞典》:登山队(登山队)  拼音:dēng shān duì
为攀登山麓而组成的队伍。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特殊技术、装备及优异的判断力,才能克服种种紧急的状况。如:「大学里,常有登山社团组成登山队,攀越各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