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挣扎(掙扎)  拼音:zhēng zhá
1.勉强支撑。《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叫了一回,没人答应,却待挣扎起来,酒尚未醒。不觉又睡了去。」也作「扎挣」、「挣揣」、「挣挫」、「挣䦟」。
2.奋力抵抗。《老残游记》第二○回:「怎禁陶三气力如牛,那里挣扎得动。」
《漢語大詞典》:枝拄
支撑,支持。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子二:“各尊所闻,各行所知,两相枝拄,未有害也。”
分類:支撑支持
《國語辭典》:支架  拼音:zhī jià
1.用来支持物体的架子。
2.支持抵挡。《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人手无兵器,况且寡不敌众,弱不敌强,如何支架得来?」
3.支起、撑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叫些匠人把几枝木头,将屋梁支架起来。」
《漢語大詞典》:桥脚(橋脚)
支撑桥身的桥柱。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船头龙夭矫,桥脚兽睢盱。” 黄朝天 《乌江架桥》:“我们用层层迭起的竹排做桥脚,每对桥脚中间铺上两根枕木。”
分類:支撑
《国语辞典》:地柱  拼音:dì zhù
古代传说中,支撑地底层的柱子。《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引《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
《国语辞典》:花丝(花丝)  拼音:huā sī
被子植物雄蕊支撑花药的丝状或柱状构造,其顶端即著生花药。
《国语辞典》:苦撑(苦撑)  拼音:kǔ chēng
辛苦地支撑。如:「金融风暴时,他苦撑到底,终于度过难关。」
《漢語大詞典》:枝持
支撑,支持。旧题 汉武帝 《柏梁诗》:“蛮夷朝贺常舍其,柱枅薄櫨相枝持。”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四年:“今固守坚城,其势百倍,纵其急攻,犹足枝持。”
分類:支撑支持
《漢語大詞典》:榰柱
支撑,支持。 清 钱谦益 《祖奎赠大中大夫太仆寺卿制》:“今尔孙志节岿然,覃恩之典犹能榰柱末俗,非尔之遗风也与!”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编第一章:“辩论结果,以本党榰柱平民,解除一切限制。”
分類:支撑支持
《漢語大詞典》:盖弓(蓋弓)
车盖弓。古代车上支撑车盖的弓形木架。 清 李赓芸 炳烛编·盖弓:“《攷工记》:‘盖弓二十有八。’此车盖之弓橑,如今之繖骨。”
《國語辭典》:骨子  拼音:gǔ zi
1.物体的支柱。《红楼梦》第三一回:「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
2.要点。《朱子语类。卷八○。纲领》:「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
3.还是、尚自。也作「兀自」。
《國語辭典》:俾倪  拼音:bì nì
1.斜著眼睛看人,表示傲然轻视或瞧不起的意思。《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也作「睥睨」。
2.古代城墙上的矮墙,通常设有射箭用的小孔,可以禦敌或侦查。《墨子。备城门》:「俾倪广三尺,高二尺五寸。」战国。孙膑《孙膑兵法。陈忘问垒》:「发者,所以当俾倪也。」也作「埤堄」、「睥睨」。
《国语辞典》:支桩(支桩)  拼音:zhī zhuāng
1.具有支撑作用的桩柱。如:「H钢支桩」。
2.拖延敷衍。如:「既不能答应,又不好拒绝,只有一个支桩的法子。」
《國語辭典》:挣挫(掙挫)  拼音:zhèng cuò
1.奋力争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有此话,有烦妈妈上覆他,叫他早自挣挫,我自一心一意守他这日罢了。」也作「挣䦟」、「挣揣」。
2.勉强支撑。《水浒传》第一三回:「那汉却待要挣挫,被二十个士兵,一齐向前,把那汉子一条索子绑了。」也作「挣扎」。
《國語辭典》:柱子  拼音:zhù zi
1.建筑物中支撑横梁、桁架、楼板等的直立长条形构件。可用钢筋混凝土、钢材、砖石或木材等制成。
2.瑟、筝等拨弦乐器上的系弦木。木制,桥形,立于瑟、筝等面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