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金石文字记(金石文字记)  拼音:jīn shí wén zì jì
书名。清朝顾炎武撰,六卷。采录金石文三百馀种,各缀以跋。无跋者具列年月姓名。所录多实地探求,足资依据。
《国语辞典》:古埃及文字  拼音:gǔ āi jí wén zì
古埃及所使用的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后来演变成今日的罗马字母。
《国语辞典》:龟甲兽骨文字(龟甲兽骨文字)  拼音:guī jiǎ shòu gǔ wén zì
商周时代占卜吉凶时,在龟甲兽骨上所书刻的文字。河南安阳县的小屯村曾出土大量的材料。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现今可见最古的文字体系。简称为「甲骨文」。
《国语辞典》:玺印文字(玺印文字)  拼音:xǐ yìn wén zì
古代印章上的文字。如:「他摹刻的玺印文字,朴拙有致,耐人玩味。」
分类:印章文字
《国语辞典》:文字传播(文字传播)  拼音:wén zì chuán bò
利用文字符号把一定的意识内容传达给大众。如应用书信、书籍、报纸、杂志等。
《国语辞典》:贞卜文字(贞卜文字)  拼音:zhēn bǔ wén zì
商代人占卜后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国语辞典》:中国文字(中国文字)  拼音:zhōng guó wén zì
一般特指汉字。参见「汉字」条。
分类:汉字
《国语辞典》:音标文字(音标文字)  拼音:yīn biāo wén zì
用符号表音的文字。如罗马字母、我国注音符号、韩国的谚文、日本的假名等。
《国语辞典》:表音文字  拼音:biǎo yīn wén zì
一种文字。利用一组有特定音读的字母所组成的文字,表示各式各类的词。可分为音节文字以及音素文字两类,前者如日文的假名,后者如拉丁字母。另有辅音字母文字一类,如阿拉伯文。
《国语辞典》:表形文字  拼音:biǎo xíng wén zì
模仿物体形状而造成的文字。参见「象形文字」条。
《国语辞典》:钉头文字(钉头文字)  拼音:dīng tóu wén zì
古西亚一带普遍使用的文字。参见「楔形文字」条。
《国语辞典》:文字画(文字画)  拼音:wén zì huà
文字学家称中国初期的文字。因其形状介于图画与象形文字之间,称为「文字画」。
《漢語大詞典》:古文字学
又称“古学”。后世称为小学
研究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等规律及其释义诠注的一门科学
对于古代书写方式(包括碑铭文)的研究;对古代作品的辨认和鉴定(如根据其词源或时期)
《漢語大詞典》:骨甲文字
即甲骨文。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这会引到今文尚书、骨甲文字去,麻烦得很。”参见“ 甲骨文 ”。
分類:甲骨文
《國語辭典》:甲骨文  拼音:jiǎ gǔ wén
商代人占卜时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陆续发现,为中国有实物可證的最早文字。也称为「卜辞」、「龟甲文字」、「契文」、「贞卜文字」、「殷契」、「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墟文字」。
《國語辭典》:不立文字  拼音:bù lì wén zì
中国禅宗认为禅法不是经由语言概念来传授的,不以著述立说为事。所以一般把不立文字看作该宗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