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斋(高齋)
(1).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唐 孟浩然 《宴张别驾新斋》诗:“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 城。”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 天梅居士 侍者:昨岁自 江户 归国,拟于桂花香里,趋叩高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书斋名。 唐 杜甫 《宿江边阁》诗:“暝色延山逕, 高斋 次水门。” 宋 陆游 《东屯高斋记》:“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爱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斋 。质於其诗,曰‘次水门’者, 白帝 城之 高斋 也;曰‘依药饵’者, 瀼西 之 高斋 也;曰‘见一川’者, 东屯 之 高斋 也。故其诗又曰:‘ 高斋 非一处。’”
《韵府拾遗 佳韵》:空斋(空斋)
隋书薛道衡传每至搆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
《漢語大詞典》:斋居(齋居)
(1).斋戒别居。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勅大臣製青词一联,悬于坛门。”
(2).家居;闲居。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纷纷宾从厌粱肉,公也斋居饱饘粥。”
(3).家居的房舍;书房。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吾宗继之,以 颜氏 子得一之义,名其斋居。”
《漢語大詞典》:茅斋(茅齋)
亦作“茆斋”。 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唐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诗:“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遥知置向茆斋里,夜夜虹光贯紫虚。” 清 唐孙华 《抱灌轩杂兴》诗之一:“野岸青芜合,茅斋白日长。”
《漢語大詞典》:清斋(清齋)
(1).谓举行祭祀或典礼前洁身静心以示诚敬。旧唐书·礼仪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斋所具羽仪卤簿,公服引入,亲授祝版,乃赴清斋所。”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籙龙蛇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文王 清斋三日,沐浴圣体。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驾再去求贤。”
(2).谓素食,长斋。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中夜饥肠自雷转,清斋三月常无盐。”
(3).清静之室。 郁达夫 《盐原日记诗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乐,六月清斋午梦凉。”
《漢語大詞典》:郡斋(郡齋)
郡守起居之处。 唐 白居易 《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唐 李商隐 《华州周大夫宴席》诗:“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 清 赵翼 《镇安土俗》诗:“城中屋少惟官廨,墙上山多逼郡斋。”
分類:郡守起居
《國語辭典》:书斋(書齋)  拼音:shū zhāi
书房。唐。王勃 赠李十四诗四首之四:「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刘元普一日正在书斋閒玩古典,只见门上人报道:『外有母子二人,口称西粤人氏,是老爷至亲亲戚,有书拜谒。』」
分類:书斋书房
《漢語大詞典》:山斋(山齋)
山中居室。 南朝 梁 萧统 《晚春》诗:“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陈书·孙瑒传:“常於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明 袁宏道 《和王以明山居韵》:“山斋通夜雨,肠断 子瞻 诗。”《维新梦·入梦》:“阶翻药,窗展蕉,镇日里山斋寂寥。”
分類:山中居室
《國語辭典》:斋心(齋心)  拼音:zhāi xīn
涤虑清心,专一其志。《列子。黄帝》:「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唐。王昌龄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诗:「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漢語大詞典》:斋郎(齋郎)
(1).掌宗庙社稷祭祀的小吏。 魏 始置,属太常。 唐 宋 亦皆置之。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斋郎职奉宗庙社稷之小事,盖士之贱者也。”宋史·选举志四:“ 绍兴 初,尝以兵革经用不足,有司请募民入貲补官,帝难之。参知政事 张守 曰:‘祖宗时,授以斋郎,今之将仕郎是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贼臣摄祭:“ 晋 邸入继大统,告祭太庙之顷,阴风北来,殿上灯烛皆灭……时 全思诚 以国子生充斋郎,目击之。”
(2).古代舞队名。 宋 陆游 《春社》诗之四:“且看参军唤苍鶻,京都新禁舞斋郎。” 钱仲联 校注:“按 周密 武林旧事卷二《舞队》有‘十斋郎’。”
(3).掌宗庙社稷祭祀的小吏。 魏 始置,属太常。 唐 宋 亦皆置之。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斋郎职奉宗庙社稷之小事,盖士之贱者也。”宋史·选举志四:“ 绍兴 初,尝以兵革经用不足,有司请募民入貲补官,帝难之。参知政事 张守 曰:‘祖宗时,授以斋郎,今之将仕郎是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贼臣摄祭:“ 晋 邸入继大统,告祭太庙之顷,阴风北来,殿上灯烛皆灭……时 全思诚 以国子生充斋郎,目击之。”
(4).古代舞队名。 宋 陆游 《春社》诗之四:“且看参军唤苍鶻,京都新禁舞斋郎。” 钱仲联 校注:“按 周密 武林旧事卷二《舞队》有‘十斋郎’。”
《國語辭典》:萧斋(蕭齋)  拼音:xiāo zhāi
梁武帝造寺,命萧子云于寺壁写一个「萧」字。寺毁后,刻字的残壁仍存。至唐李约将壁运归洛阳匾于小亭,以供赏玩,称为「萧斋」。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后以此作为对自己屋舍的谦称,犹言敝寓、寒舍。清。董士锡忆旧游。怅韶华逝水〉词:「萧萧怨离阻,盼旧侣归时,与诉春怀。」
《國語辭典》:斋戒(齋戒)  拼音:zhāi jiè
1.在祭祀或举行重要典礼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夫妻不同房,严守戒律,以示虔诚庄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但凡人要请他写字时,他三日前,就要斋戒一日。」
2.佛教用语。八关斋的简称。参见「八关斋」条。
《國語辭典》:八关斋(八關齋)  拼音:bā guān zhāi
关,禁闭之意,严禁不正当的行为,使之不犯。八关斋是佛教八戒法和斋法的合称。八戒为: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著花鬘璎珞,八、不习歌舞伎乐。斋法指过午不食。合此九条戒律,称为「八关斋」。《增一阿含经》卷一六:「持八关斋,闭塞六情,防制五欲。」也称为「八关斋戒」、「八斋戒」、「斋戒」。
《分类字锦》:小斋(小斋)
赵嘏 客至诗 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
分类:斋观
《漢語大詞典》:西斋(西齋)
指文人的书斋。陈书·蔡凝传:“﹝ 凝 ﹞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 唐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诗:“小隐西斋为客开,翠萝深处遍青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八:“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分類:文人书斋
《漢語大詞典》:斋宫(齋宫)
供斋戒用的宫室、屋舍。国语·周语上:“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 韦昭 注:“所斋之宫也。”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为治斋宫河上,张緹絳帷,女居其中。” 宋 曾巩 《兜率院记》:“其后院主僧某,又治其故而大之。殿舍中严,斋宫、宿庐、庖湢之房,布列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