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灰木  拼音:huī mù
1.比喻意志消沉,毫无生气。宋。范成大 再次韵述怀约子文见过诗:「灰木心形雪满头,鹤凫长短不悲忧。」
2.植物名。灰木科灰木属,落叶小灌木。叶椭圆形,基部圆钝,先端尖锐,深绿色。圆锥花序长四至七公分,开白花,果球形或卵形,熟时黑色。嫩枝、叶及花序上均生有毛。可制做成家具、染料。也称为「白矾」、「华白矾」。
《國語辭典》:隐宫(隱宮)  拼音:yǐn gōng
宫刑。《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
《漢語大詞典》:严枯(嚴枯)
谓因风霜严急而草木无生机。 清 谢文荐 《元日夜坐》诗:“竹柏共严枯,飘萧犹英色。”
《國語辭典》:活死人  拼音:huó sǐ rén
骂人的话。称毫无生气的人。如:「年轻人应该朝气蓬勃,英姿焕发,怎么可以无精打采,像个活死人呢?」
《漢語大詞典》:鼎游
谓鱼游于鼎釜。比喻无生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鱼嗟鼎游,蛟悲涸投。帆归锦水何时又。”参见“ 鼎鱼幕燕 ”。
《漢語大詞典》:鼎鱼幕燕(鼎魚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 注:“ 袁嵩 《后汉书》:‘ 朱穆 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 吴 季札 曰:夫子之在此也,犹鷰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序》:“我师则奉辞伐罪,鸣皷而前,鳞萃翼涉,然犹以之环合,鼎鱼幕燕,孤垒于是卵危。”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漢語大詞典》:无生果(無生果)
佛教语。谓经修持求得涅槃之理,而无生灭之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见此光明相,疑入金刚定,因请菩萨证无生果。”
《國語辭典》:僵冷  拼音:jiāng lěng
身体因寒冷而僵硬。如:「冬夜里寒风飕飕,冻得人全身僵冷。」
《漢語大詞典》:无生乡(無生鄉)
佛教谓无生无灭的境界。 唐 储光羲 《题慎言法师故房》诗:“精庐不住子,自有无生乡。”
《漢語大詞典》:无生之谛(無生之諦)
谓佛教无生无灭之真谛。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情忘衿襘,道悦苾蒭。坚守不字之贞,妙解无生之諦。”
《國語辭典》:死气沉沉(死氣沉沉)  拼音:sǐ qì chén chén
1.气氛沉闷不活泼。如:「这幢老屋看起来死气沉沉的。」
2.意志消沉,毫无生气。如:「自从失恋后,他就消极郁闷,整天死气沉沉的。」
《國語辭典》:天阉(天閹)  拼音:tiān yān
男子生殖器官畸变而无生殖能力的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黄门》:「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谓之天阉,世俗则命之曰黄门。」《聊斋志异。卷二。巧娘》:「生一子,名廉。甚慧,而天阉,十七岁,阴裁如蚕。」也作「天宦」。
《國語辭典》:羊落虎口  拼音:yáng luò hǔ kǒu
羊落入老虎口里。比喻陷入险境,难有生存的希望。明。单本《蕉帕记》第二九出:「太师爷就教龙骧领兵前去策应,定然送死,这是羊落虎口之计,伏乞太师爷尊裁。」也作「羊入虎口」。
分類:险境无生
《漢語大詞典》:学生腔(學生腔)
指词汇贫乏、呆板无生气的言语、文风。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么?”
《國語辭典》:行尸走肉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气,庸碌无为。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谫劣无能,谓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视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國語辭典》:朽木死灰  拼音:xiǔ mù sǐ huī
枯朽的木头,冷却的灰。比喻心志消沉,毫无生气。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分類:无生生机
《國語辭典》:槁木死灰  拼音:gǎo mù sǐ huī
形体寂静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犹如冷灰。形容人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