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无著(無著)  拼音:wú zhuó
1.没有著落。如:「事情无著」。唐。韦庄〈出关〉诗:「危时祇合身无著,白日那堪事有涯。」
2.人名。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立者之一。生于印度三、四世纪间(西元2903~360?)。曾在那烂陀寺住过十二年,后卒于王舍城。无著综合印度三世纪前的大乘教法,成立唯识无境的理论及菩萨道的修行方法。其教法深刻的影响印度、中国、西藏的佛教思想和修行。
3.对世间的苦乐和不苦不乐的经验都没有贪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
4.佛教四果之一。指證悟无我,不再随入生死轮回的圣者境界。《出三藏记集》卷一:「旧经无著果,新经阿罗汉。」
《漢語大詞典》:无着邮件(無着郵件)
由于地址不详或其它原因,既无法投交收件人,又无法退还寄件人的邮件。俗称死信。
《国语辞典》:少吃无著(少吃无著)  拼音:shǎo chī wú zhuó
衣食缺乏,贫困的景况。如:「他三餐不继,少吃无著,景况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