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方巾  拼音:fāng jīn
明代文人所戴的头巾。《金瓶梅》第四二回:「那戴方巾的人,你不认的他?」《儒林外史》第一回:「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
《國語辭典》:表白  拼音:biǎo bái
1.对人说明自己的意见、情感或事情的真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天理自然果报,人多猜不出来,报的更为直捷,事儿更为奇幻,听小子表白来。」《红楼梦,第五五回》:「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
2.念诵。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取出我这笔墨来,……写下四句诗。(做写科云)将写就了,我表白一遍咱。」
3.曲艺上指演员用第三人称以说白方式叙述事物情景和描写人物特色。
《漢語大詞典》:引羊
古代祭祀进少牢(一羊一豕或只一羊)时行于黄旗前的羊。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卷十四:“凡祭进少牢,以黄旗前导,一羊居前,谓之引羊。”
《國語辭典》:作揖  拼音:zuō yī
一种敬礼仪式。执礼人双手抱拳,朝受礼人先高拱,后下拜。《红楼梦》第七回:「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
《國語辭典》:行规(行規)  拼音:háng guī
同业间共同遵守的规约。如:「做一行要懂一行,尤其不要触犯行规!」《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我说:『朋友,你错怪了我了!这同行彼此相救是我们一个行规。况这事云过天空,今日既承下顾,掀过这篇子去,现成儿的酒席,咱们喝酒。』」
《漢語大詞典》:拜位
(1).拜授官职。 汉 焦赣 《易林·坎之井》:“遨游嘉国,拜位逢时。”
(2).祭祀时行礼的位置。《清会典事例·礼部·大祀》:“每届郊坛大祀,必躬亲昭事,用展诚悃,三十七年於兹,未敢稍懈。向来诣坛行礼日,由降輦进至拜位,以迄荐献礼成,中间履蹈升降,仪节最为繁重。”
《国语辞典》:纳袄(纳袄)  拼音:nà ǎo
一种斜襟的夹袄或棉袄。为旧时行军之衣。《三国志平话》卷下:「军行衣甲,纳袄不离身。」
《國語辭典》:赶时髦(趕時髦)  拼音:gǎn shí máo
迎合流行,追求时尚。如:「赶时髦的人往往跟著流行趋势穿著。」
《漢語大詞典》:金灵马(金靈馬)
元 代帝王安葬时行于灵柩前的马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灵马:“丸宫车晏驾……前行用 蒙古 巫媪一人,衣新衣,骑马,牵马一疋,以黄金饰鞍轡,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
《漢語大詞典》: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改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7年改现名。主要由医药卫生界和文教界的知识分子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
《漢語大詞典》:通勤车(通勤車)
工厂、机关等为方便职工上下班而安排的有固定线路并定时行驶的车辆。《人民日报》1960.7.3:“及时解决了实行新作业制所带来的职工吃饭、住宿、坐通勤车等问题。” 王毅 《不该将兄吊起来》:“这天早晨, 马先生 一登上通勤车,先博了个满车的彩声。”亦省称“ 通勤 ”。《人民日报》1981.7.22:“现在职工每天跑通勤,解决了实际困难。”
《漢語大詞典》:押地
旧时行为抵押品的田地。使用权并不转移,只用作偿还债款本息的担保。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五:“光近十来年的押地,也差不多有那么多!”
《漢語大詞典》:孝子爱日(孝子愛日)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汉 扬雄 《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 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李轨 注:“无须臾懈於心。”
《国语辞典》:公门之中好修行(公门之中好修行)  拼音:gōng mén zhī zhōng hǎo xiū xíng
在官府内做事的人,比较方便随时行善助人,修成正果。也作「公门里好修行」、「公门修行」。
《国语辞典》:行车速率(行车速率)  拼音:xíng chē sù lǜ
车辆每小时行驶的距离。通常以公里为单位,为交通流量除以交通密度的商数。有最高速率与最低速率的限制,尤以高速公路的行车为然,以确保交通的安全与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