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普及  拼音:pǔ jí
遍布,遍及于一般。如:「教育普及」。
《国语辞典》:普及教育  拼音:pǔ jí jiào yù
一个国家为实现民主的理想,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以提高人民知识水准为主旨,所实施的基本教育。
《国语辞典》:普及率  拼音:pǔ jí lǜ
普遍于一般大众的概率。
《漢語大詞典》:普及版
指书籍在原有版本外出版发行的用纸较次、开本较小、装订从简、定价较低,因而能大量销售的版本。
《國語辭典》:普及本  拼音:pǔ jí běn
由出版社所发行,在原版外,发行用纸较差、开本较小、装订从简、价格较廉而能大量销售的版本。
《漢語大詞典》:遐宣
远扬;普及。宋书·符瑞志下:“礼乐四达,颂声遐宣。”隋书·文学传·虞绰:“圣德遐宣,息别风与淮雨;休符潜感,表重润以夷波。” 唐 曹松 《送胡中丞使日东》诗:“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上四年兮,帝业遐宣,寰区晏然。”
分類:远扬普及
《漢語大詞典》:遐济(遐濟)
(1).谓渡过广阔的河流。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欲超千里於终朝,必假追影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因艘楫之器。”
(2).普及。 唐 欧阳询 《西林寺碑》:“慧日騫幽,法雨遐济,德畅忍土,是谓能仁。”
《漢語大詞典》:化钧(化鈞)
(1).造化之力;教化之权。语本史记·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骃 集解引 崔浩 曰:“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宋 范成大 《水龙吟·寿留寺》词:“黄扉紫闥,化钧高钞,风霆挥扫。” 明 李东阳 《任贤》诗:“臣心欲効慙无力,勉为吾皇赞化钧。”
(2).教化普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昔在 陶唐 ,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周振甫 注:“化钧;化均,教化普遍,指风俗淳朴,有不教而化的意思。”
《國語辭典》:熙洽  拼音:xī xiá
欢乐和洽。宋。周必大〈题吕希哲岁时杂记后〉:「驩娱熙洽,未尝虚度。」
《漢語大詞典》:道洽
某种学说和教义得到普及。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道洽十方,智周万物。” 宋 张抡 《壶中天慢》词:“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至 周公 作注,道洽政行,民知秉礼而度义也。”
《漢語大詞典》: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漢語大詞典》:化周
谓教化普及。 晋 张协 《杂诗》:“时至万寳成,化周天地復。”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宣德皇后答梁王令》:“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
《國語辭典》:普浃(普浹)  拼音:pǔ jiá
遍及。唐。狄仁杰请曲赦河北诸州疏〉:「由此,恩不普浃,失在机先。」
分類:普及遍及
《漢語大詞典》:被冒
(1).覆盖。 宋 叶适 《毋自欺室铭》:“蔚然千章,被冒洞谷;爱莫能致,投斧太息。”
(2).引申为普及。 宋 苏轼 《南省说书十道·问小雅周之衰》:“之中,唯 周 最备,而 周 之兴废,於为详。盖其道始於闺门父子之间,而施及乎君臣之际,以被冒乎天下者,存乎二《南》。”
分類:覆盖普及
《國語辭典》:讲话(講話)  拼音:jiǎng huà
1.说话、谈话。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2.一种各篇完整独立,但主题相同的著作。通常是某人的演讲稿或授课底稿。如:「文学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