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余方有事,子姑归去
 
哦松庭院
 
为二松千竹题崖壁
 
相伴双松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韩愈十一·蓝田县丞厅壁记〉~5634~2~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偪,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势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丞之设,岂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浤涵演迤,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阙一字)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馀不负丞,而丞负馀。」则尽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埽溉,对树二松,日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站去。」姑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國語辭典》:有事  拼音:yǒu shì
1.帝王巡狩祭天告至。《公羊传。隐公八年》:「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皆从泰山之下。」
2.有事情。《红楼梦》第六四回:「如有事,往林姑娘处来找我。」《文明小史》第四○回:「少爷有事,一会儿就出来。」
3.有隐情、私情。《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当时大孙押司见他冻倒,好个后生,救他活了,教他识字,写文书,不想浑家与他有事。」
《高级汉语词典》:有事为荣
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
《分类字锦》:有事西畴(有事西畴)
陶潜归去来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陶潜归去来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分类:耕穫
《漢語大詞典》:有事之秋
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北史·王罴王轨等传论:“ 王思政 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莫讲把 何玉凤 支使得眼花繚乱,连 张金凤 在 淮安 过门时,正值那有事之秋,也不似者番热闹。”
《国语辞典》:合当有事(合当有事)  拼音:hé dāng yǒu shì
命中注定会发生变故。《文明小史。第三七》:「也是合当有事,偏偏陆制军坐著轿子去拜姬抚台被他看见了,从此就在他住的行台左右伺候。」也作「合该有事」。
《国语辞典》:合该有事(合该有事)  拼音:hé gāi yǒu shì
命中注定会发生变故。如:「大概是我命中合该有事,否则怎会遇上这么倒楣的事!」也作「合当有事」。
《国语辞典》:没事常思有事(没事常思有事)  拼音:méi shì cháng sī yǒu shì
没事的时候要常想到有事情发生。比喻防范未来、未雨绸缪。《红楼梦》第三四回:「俗语说:『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
《國語辭典》:平安  拼音:píng ān
1.平稳而没有危险。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红楼梦》第三回:「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2.平定安靖。《薛仁贵征辽事略》:「赏罚者国之纲纪,不争建功者不赏,枉怨国家不平,海东何日平安。」
《國語辭典》:点缀(點綴)  拼音:diǎn zhuì
衬托装饰。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红楼梦》第四二回:「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著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
《國語辭典》:无状(無狀)  拼音:wú zhuàng
1.不肖、无善状。《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也作「亡状」。
2.无礼。《西游记》第二回:「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个全身远害的君子。」
《國語辭典》:民兵  拼音:mín bīng
由人民组织而成的武装部队。平时将军事教育实施于民间,使国民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及技能,遇战时组织起来编成部队,担任战斗任务,称为「民兵」。《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队』,贼势浩大。」
《国语辞典》:天下事  拼音:tiān xià shì
天底下的事情。指所有事情。《红楼梦》第七六回:「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他一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
分类:有事
《國語辭典》:闲暇(閑暇)  拼音:xián xiá
空闲无事的时候。如:「他常利用闲暇研习书法以修养心性。」
《國語辭典》:閒暇  拼音:xián xiá
1.没有事儿的时候。《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久享大名,书坊敦请不歇,今日因甚閒暇到这祠里来求签?」也作「閒时」。
2.举止安详。《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止于坐隅,貌甚閒暇。」
《漢語大詞典》:留后(留後)
(1).官职名。犹留守、留台。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北齐书·鲜宇世荣传:“﹝ 武平 ﹞七年, 后主 幸 晋阳 ,令 世荣 以本官判尚书右僕射事,贰右 北平王 北宫留后。”北史·齐北平王贞传:“位 司州 牧、京畿大都督、兼尚书令、録尚书事。帝行幸,总留臺事。积年,后主以 贞 长大,渐忌之……令 冯士干 劾,繫 贞 於狱,夺其留后权。”参见“ 留守 ”、“ 留臺 ”。
(2).官职名。 唐 中叶后,藩镇坐大,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叛将推翻统师,自称留后,而后由朝廷补行正式任命者。新唐书·兵志:“兵骄则逐帅,帅彊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於朝。”旧唐书·裴度传:“节度副使 王智兴 自 河北 行营率师还,逐节度使 崔羣 ,自称留后。”
(3). 北宋 以后,名渐废。惟诗文中仍以指称拥兵抗上的权臣。 柳亚子 《诸将》诗之三:“却怜代将纷紜日,留后居然节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