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乱山有无
 
山色有无中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汉江临汎〉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襄阳风日好】,留醉与山翁【留醉与山公】。
典故
渊明粟
 
瓶中储粟,有无能几

相关人物
陶潜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陶潜·归去来兮〉~986~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东坡志林》卷三〈四民·论贫士〉~66~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词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徵。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
《漢語大詞典》:有无(有無)
亦作“ 有亡 ”。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国语辞典》:有无句(有无句)  拼音:yǒu wú jù
凡表明事物有无的句子,称为「有无句」。限用动词「有」、「无」为述词,如「君子有三乐」、「天下无难事」。
《國語辭典》:有无相通(有無相通)  拼音:yǒu wú xiāng tōng
在经济上互相援助。宋。文天祥〈刘定伯墓志铭〉:「朋友有无相通,急难于我乎赴。」」
《漢語大詞典》:通共有无(通共有無)
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俊 振济贫乏,通共有无。”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方其家居,得朋友,通共有无,并坐接席,不知岁月迁改。”亦作“ 通无共有 ”。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 建翁 内事两世母,奉从兄,抚幼弟;外交朋友,接乡里,通无共有。”
《国语辞典》:有无相生(有无相生)  拼音:yǒu wú xiāng shēng
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生。《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分类:无由
《国语辞典》:称家有无(称家有无)  拼音:chèng jiā yǒu wú
办事所需的费用,须与家境相符。语本《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无。』」
《分类字锦》:芳气有无(芳气有无)
朱子 山馆观海棠诗 乱英深浅色,芳气有无中。
分类:海棠
《國語辭典》:互通有无(互通有無)  拼音:hù tōng yǒu wú
相互交换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如:「我们彼此互通有无,合作一定会很愉快。」
《漢語大詞典》:称家之有无(稱家之有無)
谓根据家中财力而行事。《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孔颖达 疏:“称犹随也,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苏轼 《菜羹赋》序:“ 东坡先生 卜居 南山 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我们族里,贫富不同,大家都称家之有无做事便了。”亦省作“ 称家 ”。 唐 杜甫 《牵牛织女》:“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清 朱锡 《幽梦续影》:“施与也要观人,婚嫁也要称家。”
分類:财力
《高级汉语词典》:势不知有无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分类字锦》:善射有无(善射有无)
吴志赵达传达尝过知故知故为之具食食毕谓曰仓卒乏酒又无嘉肴无以叙意如何达因取盘中只箸再三从横之乃言卿东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何以辞无时坐有他宾内得主人情主人惭曰以卿善射有无欲相试耳竟效如此遂出酒酣饮
分类:杂占
《國語辭典》:内省(內省)  拼音:nèi shěng
宫中,皇帝居住之所。《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三国演义》第三回:「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
《國語辭典》:内省(內省)  拼音:nèi xǐng
自我观察与反省。《左传。僖公十九年》:「今君德无乃犹有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也作「内观」。
《漢語大詞典》:神理
(1).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李善 注:“神理,犹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读〈甘露遗事〉》诗:“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怜鼠辈倖元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吾术岂可用来伤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每餉 山涛 ” 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 玄 ( 谢玄 )字 幼度 ,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红楼梦第八四回:“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动笔。”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3).灵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緜緜,不与气运俱尽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