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23,分20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不知有汉
有舌
江鲈有约
泪有鲛人(又作:珠有泪)
冰有夏虫识
刘伶有贤妻
伯有精灵
刃有馀(又作:地有馀 ...)
有雀尚廷尉(又作:罗网门前有 雀有罗)
金有误持
不知门外有园蔬
布地有黄金
中郎有女
有弟住东头
池有草(又作:诗有神助)
典故
不知有汉
 
不知秦
 
不识东西晋
  
问秦人
 
如今不是秦
 
嫌秦
 
寻源
 
山中秦晋
 
晋客入洞
 
桃散武陵霞
   
桃源土
 
桃源境
 
桃源士
   
桃源鸡犬
  
桃花流水
  
桃花白云
 
桃花迷洞口
 
桃花闭洞门
 
武陵
 
武陵事
 
武陵人
  
武陵春
 
武陵桃花
 
武陵水
 
武陵洞
   
武陵趣
 
武陵路
 
洞中人
 
洞犬谢秦人
 
流水桃源
 
源桃
 
源水无路
  
秦世客
 
秦人南避
 
秦人洞天
 
秦人溪
 
秦人迹
 
秦人路
 
秦人鸡犬
   
秦渔
 
秦汉迷
 
闻犬洞
  
迷武陵
  
逃秦人
 
避世桃源
  
避秦人
 
避秦村
 
避秦溪
 
避秦路
 
隐桃花

相关人物
陶潜

参考典故
阮郎


《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荅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閒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刘歆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简释

桃源:后用以指隐居处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


例句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于武陵 赠王道士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于鹄 南溪书斋

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储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储嗣宗 春游望仙谷

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刘商 袁十五远访山门

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刘商 题水洞二首

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刘言史 题茅山仙台药院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 刘长卿 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刘长卿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刘长卿 寻张逸人山居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刘长卿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云母溪

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刘长卿 石围峰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刘长卿 秦系倾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

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 刘长卿 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

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刘长卿 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

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

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刘长卿 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包融 赋得岸花临水发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厉玄 从军行

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图 丁未岁归王官谷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司空图 春山

雨台谁属楚,花洞不知秦。 吴融 倒次元韵

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吴融 偶书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吴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吴融 花村六韵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唐彦谦 绯桃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乔侃 人日登高

桃源若远近,渔子棹轻舟。 奚贾 寻许山人亭子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孟浩然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母校书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孟郊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崔涂 江雨望花

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崔涂 王逸人隐居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张仲方 赠毛仙翁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张南史 寄静虚上人云门

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张说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

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张说 翻著葛巾呈赵尹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张贲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戎昱 寄梁淑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 戎昱 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

桃源宁异此,犹恐世人闻。 戴叔伦 晚春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戴叔伦 桂阳北岭隅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霄汉九重辞凤阙,云山何处访桃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戴叔伦 赠韩道士

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戴叔伦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戴叔伦 过友人隐居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方干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施肩吾 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 曲信陵 移居洞庭

玉皇赐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朱湾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韦司直西行

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李嘉祐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 李峤 送司马先生

洞天应不夜,源树秪如春。 李德裕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呈迹今重赋此诗兼寄题黄先生旧馆

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李白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李白 拟古十二首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李益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李端 归山居寄钱起

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 李端 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

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李端 送郭参军赴绛州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李端 送马尊师

武陵洞里寻春客,已被桃花迷不归。 李群玉 恼从兄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金谷园无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赠花

锦洞桃花远,青山竹叶深。 李群玉 送秦炼师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李质 宿日观东房诗

此花不逐溪流出,晋客无因入洞来。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杜甫 不寐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杜甫 北征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

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杜甫 寄从孙崇简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沣朗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杨凭 千叶桃花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杨发 南溪书院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满枝。 欧阳衮 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春斋夜雨忆郭通微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殷遥 友人山亭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汪遵 东海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间便是武陵溪。 汪遵 短歌吟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 沈佺期 入少密溪

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法振 月夜泛舟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独孤及 伤春怀归

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 独孤及 送别荆南张判官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链师院三首

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 田园乐七首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王绩 游仙四首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王绩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王绩 田家三首之二

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 白行简 赠毛仙翁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 皇甫冉 春早

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皇甫冉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

应向秦时武陵路,花间寂历一人行。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卢照邻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祖咏 题韩少府水亭

如今非是秦时世,更隐桃花亦笑人。 秦系 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

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 秦系 春日闲居三首

向此隐来经几载,如今已是汉家朝。 秦系 题章野人山居

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誇。 窦群 假日寻花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綦毋潜 若耶溪逢孔九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罗虬 比红儿诗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

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胡曾 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萧颖士 蒙山作

常恐便随巫峡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薛涛 牡丹

闻说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月不逢人。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裴迪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何妨将我去,一看武陵春。 贯休 江边道士

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贾岛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无云秦汉隔,别访武陵花。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

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钱起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

宛谓武陵洞,潜鹰造化移。 钱起 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

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 钱起 岁暇题茅茨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钱起 洞仙谣

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钱起 石井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钱起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钱起 题嵩阳焦道士石壁

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陆希声 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韦庄 江上别李秀才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韦处厚 桃坞

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韩偓 六言三首

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韩偓 无题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以同寻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 同窦书寻刘尊师不遇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桂水遥相忆,花源暗有期。 韩翃 寄武陵李少府

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

典故 
仪舌在
 
吾舌在
 
存舌
 
张仪
  
张仪舌在
 
恒视舌
 
有舌
 
璧非真盗
 
留舌
 
留舌示妻
 
疑璧
 
盗璧
 
纵横舌
 
舌问妻孥
 
舌在
 
舌在何忧
 
舌存
 
诬张仪
 
韫璧

相关人物
张仪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简释

仪舌:喻指安身进取之本,或指能言善辩。唐元稹《献荣阳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疑璧:指不白之冤。唐骆宾王《幽絷书情简知己》:“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例句

一行万里纤尘静,可要张仪更入秦。 司空图 寄王赞学

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李峤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李白 笑歌行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李白 赠崔侍郎

祗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那惭跨下羞。 李群玉 献王中丞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一作递)呈苏涣侍御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温会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

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人生贵适意
 
人生适意
 
吴中菰菜
 
因鲈鱼
 
季鹰
 
季鹰在洛
 
季鹰归
 
季鹰归思
 
季鹰舟
 
季鹰船
 
季鹰高致
 
季鹰高兴
  
季鹰鲈鲙
 
官许季鹰抛
 
张掾秋风
 
张翰
 
张翰命驾
 
张翰思归
 
张翰悲秋
 
张翰忆江东
 
张翰归
 
张翰浮誇
 
张翰知机
 
张翰知终
 
张翰辞东府
 
张翰鲙
  
思归待秋风
 
思菰米
  
忆脍
   
恋鲈鱼
 
扁舟为鲈鱼
 
故乡鱼美
 
故乡鲈鲙
 
东归不为鲈
 
步兵兴
 
步兵鲈
 
江东鲙
 
江鲙美
 
江鲈有约
 
为莼
 
为鲈鱼
 
知机早
 
秋风张翰
 
秋风忆故乡
 
秋风归去
 
秋风鲈鲙
 
羡季鹰
 
脍鲈
  
菰菜鲈鱼
    
莼鲈
 
西风动我归
 
西风忆鲈鱼
 
西风归计
 
负鲈鱼
 
还吴张
 
鲙美菰香
   
鲈香
 
鲈鱼
 
鲈鱼堪鲙
 
鲈鱼正美
 
鲈鱼为后期
  
鲈鱼风起

相关人物
张翰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393~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张翰〉~2384~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文多不载。俄而囧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

简释

忆鲈鱼: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唐杜甫《洗兵马》:“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例句

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储嗣宗 得越中书

木叶萧萧动归思,西风画角汉东城。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

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刘长卿 早春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刘长卿 送许拾遗还京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吴融 即事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吴融 晚泊松江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吴融 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 唐彦谦 客中感怀

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 唐彦谦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孟浩然 岘潭作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孟浩然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孟浩然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孙逖 淮阴夜宿二首

鲈鲙剩堪忆,莼羹殊可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崔颢 维扬送友还苏州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张南史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翰思归何太切,扁舟不住又东归。 张祜 汴上送客

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 曹邺 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

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 秋下荆门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李白 送张舍人之江东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李群玉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 李群玉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李郢 立秋后自京归家

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李频 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

交游话我凭君道,除却鲈鱼更不闻。 杜牧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彩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杜牧 送刘秀才归江陵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杜甫 洗兵马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 温庭筠 溪上行

东门烟水梦,非独为鲈鱼。 温庭筠 赠卢长史

江雨潇潇帆一片,此行谁道为鲈鱼。 温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 温庭筠 题友人居

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

往来未若奇张翰,欲鲙霜鲸碧海东。 王初 书秋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

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罗邺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

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长剑一寻歌一奏,此心争肯为鲈鱼。 罗隐 新安投所知

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罗隐 杜陵秋思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罗隐 东归别常修

高道乍为张翰侣,使君兼是世龙孙。 罗隐 送程尊师之晋陵

留取馀杯待张翰,明年归棹一从容。 罗隐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鲈鱼非不恋,共有客程催。 许棠 江上遇友人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许浑 再游姑苏玉芝观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鲈鲙涉穷秋。 许浑 别张秀才

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 许浑 夜归驿楼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张安岁暮

楚客病时无鵩鸟,越乡归处有鲈鱼。 许浑 赠萧兵曹先辈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赵嘏 江亭晚望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 长安晚秋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郎士元 赠万生下第还吴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郎士元 送张光归吴

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郑谷 漂泊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 郑谷 舟行

唯有明公赏新句,秋风不敢忆鲈鱼。 郑谷 送大京兆薛常侍能

芦笋鲈鱼抛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郑谷 送张逸人

橘花低客舍,莼菜绕归舟。 钱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韦庄 同旧韵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韦庄 江行西望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韦庄 江边吟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韦庄 桐庐县作

刀尺不亏绳墨在,莫疑张翰恋鲈鱼。 韩偓 闲居

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韩翃 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

从来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韩翃 送客之江宁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高适 秦中送李九赴越

典故
冰绡清泪
 
泉客泣
 
泉客泪
  
波泪
 
泣珠人
 
泣珠报恩
 
海上得绡
 
泪作珠
 
泪有鲛人
  
洒泪成珠
 
玉盘进泪
 
珠有泪
  
珠进泪
 
绡夺烟雾
 
蛟人珠
    
鲛人泪
 
鲛人珠
 
鲛人织绡
 
鲛人雨泣
 
鲛宫物
    
鲛盘千点
 
鲛帘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25~
其荒陬谲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陵鲤若兽,浮石若桴。双则比目,片则王馀。穷陆饮木,极沈水居。泉室潜织而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开北户以向日,齐南冥于幽都。晋·刘逵注:「水居,鲛人水底居也。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绡者,竹孚俞也。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
《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宝玉部下·珠〉~437~
《搜神记》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缉绩,其人能泣珠。
《述异记》
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宝部二·珠下〉
《博物志》曰:「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简释

鲛人:喻海滨之人。唐刘禹锡《伤秦妹行》:“冯夷翩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例句

兴来下笔到奇景,瑶盘迸洒蛟人珠。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湘灵悲鼓瑟,泉客泣酬恩。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孟浩然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鲛人远泛渔舟水,鵩鸟閒飞露里天。 张署 赠韩退之

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恩。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之一

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 施肩吾 贫客吟

应缘水府龙神睡,偷得蛟人五色绡。 施肩吾 酬周秀才

龙竹裁轻策,鲛绡熨下裳。 李商隐 玄微先生

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志士书频照,鲛人杼正催。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鲛人献微绡,曾祝沉豪牛。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杜甫 客从

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杜甫 渼陂西南台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 雨四首之四

最宜全幅碧鲛绡,自襞春罗等舞腰。 段成式 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之二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长眉老僧同佛力,咒使鲛人往求得。 卢纶 慈恩寺石磬歌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鲛人织绡采藕丝,翻江倒海倾吴蜀。 顾况 龙宫操

几回入市鲛绡女,终岁啼花山鹧鸪。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镜湖女儿嫁鲛人,鲛绡逼肖也不分。 鲍溶 采葛行

典故
井底观天
 
以虫疑冰
 
休遣夏虫知
 
冰有夏虫识
 
夏虫不可语冰
  
虫语那知冰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63~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例句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唐彦谦 中秋夜玩月

典故
一斗消醒
 
五斗消酲
 
五斗解醒
 
五斗醒
 
伯伦妇
 
伯伦从劝
 
刘伶五斗
 
刘伶妇
 
刘伶有贤妻
 
刘伶病醒
 
刘伶酒为名
 
刘妻叹谏
 
咒酒卮
 
妇人笑刘伶
 
谏伯伦

相关人物
刘伶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9~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晋书》卷四十九〈刘伶列传〉~375~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八]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裴子语林》~6~
刘灵字伯伦,饮酒一石,至酲复饮五斗。妻责之,灵曰:「卿可致酒五斗,吾当断之。」妻如其言。灵咒曰:「天生刘灵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莫可听。」

简释

刘伶妇:喻劝戒酒之人。宋苏拭《小儿》:“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典故
伯有精灵

相关人物
子产
 
良霄(伯有)


《春秋左传·昭公七年》
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及子产适晋,赵景子问焉,曰:「伯有犹能为鬼乎?」子产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淫厉。况良霄我先君穆公之冑,子良之孙,子耳之子,敝邑之卿,从政三世矣。郑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冯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

例句

莫道精灵无伯有,寻闻任侠报爰丝。 吴融 偶题

典故
丁解牛
 
不目全
 
不见全牛
 
中肯綮
 
刀解牛
 
刃有馀
 
刃游馀地
  
地有馀
 
宰牛
  
庖丁下刀
 
庖丁投刃
  
庖刀
 
投刃
 
投虚刃
 
有馀地
    
牛刀投隙
     
解全牛
 
解牛
 
释牛刀
 
馀刃

相关人物
庖丁


《庄子集释》卷二上〈内篇·养生主〉~7~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简释

中肯綮:喻正中要害、关键之处。明杨基《皂角滩》:“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棱。”

庖丁解牛:喻指技能高超纯熟。宋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豨知民心。”


例句

逢时将骋骥,临事无全牛。 刘长卿 送裴四判官处河西军试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 李咸用 长歌行

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雅韵凭开匣,雄铓待发硎。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印组萦光马,锋铓看解牛。 杜牧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暮罢府周岁公宰昭应牧在淮南縻职叙旧成二十二韵用以投寄

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议论有馀地,公侯来未迟。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清文动哀玉,见道发新硎。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杜甫 秦州见敕(一作除)目薛三璩(一作据)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轮辕无匠石,刀几有庖丁。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畴昔切玉刃,应如新发硎。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 独孤及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知玄 答僧澈

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时子权知岳州事)

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 邵谒 送徐群宰望江

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着鞭驱驷马,操刃解全牛。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典故
一贵一贱
 
不署门
 
交态存
 
交态薄
 
廷尉张罗
 
廷尉门
 
张罗门
 
有雀尚廷尉
 
无雀可罗
 
无雀张罗
 
生死论交
 
空门雀罗
 
穷巷张罗
 
置雀罗
 
署门书
 
罗伤翟廷尉
 
罗网门前有
  
罗雀门冷
 
罗雀门庭
 
罗雀闲门
 
翟公冷落
 
翟公悟
 
翟公罗
 
翟公门
 
翟公门外雀罗稀
 
翟市悲
  
设罗门
 
贵贱交情
 
门前张罗雀
 
门前雀
 
门前雀栖
   
闲门任张罗
 
闲门罗雀
 
雀有罗
  
雀罗廷尉
 
雀罗张
 
相关人物
翟公


《艺文类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帝禹夏后氏〉~28~
《鬻子》曰:禹投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禹当朝廷,门可以罗雀。
《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33~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简释

雀罗门:喻指门庭冷落或世态炎凉。唐刘禹锡《有感》:“昨宵凤弛客,今日雀罗门。”


例句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刘长卿 同姜浚题裴式微余干东斋

萧索庭槐空闭閤,旧人谁到翟公门。 刘长卿 钱王相公出牧括州

旧游多不见,师在翟公门。 严维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未妨溪上泛渔艇,又为门前张雀罗。 方干 偶作

居处绝人事,门前雀罗施。 曹邺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 李群玉 吾道

半夜剑吹牛斗动,二年门掩雀罗愁。 李群玉 献王中丞

雀罗争去翟,鹤氅竞寻王。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王适 蜀中言怀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卢照邻 长安古意

世间荣辱半相和,昨日权门今雀罗。 罗邺 伤侯第

君看西汉翟丞相,凤沼朝辞暮雀罗。 翁绶 行路难

翟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钱起 窃秋对雨

雄剑委尘匣,空门垂雀罗。 陶翰 燕歌行

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骆宾王 帝京篇

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不偷金
 
不疑诬金
  
偷金枉
  
同舍子
 
直氏偷金枉
 
误持金
 
金有误持

相关人物
直不疑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直不疑〉~2770~
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简释

偷金枉:喻指蒙受不白之冤。唐刘长卿《按履后归睦州赠苗待御》:“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同舍子:喻指同居郎官的人。唐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例句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刘长卿 按履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饯七赤藤杖歌

典故
三年不窥园树
  
下帷人
 
下书帷
 
不知门外有园蔬
 
仲舒不窥园
 
仲舒园
 
仲舒帷
   
绝窥园
 
舒帷
 
董子帷
  
董生下帷
 
董生帷
 
相关人物
董仲舒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唐·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简释

下帷:喻指专心读书。唐李白《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例句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刘言史 放萤怨

对景嗟移晷,窥园讵改阴。 孟简 惜分阴

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 朱湾 咏玉

久闭先生户,高褰太守车。 李峤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李白 行行游且猎篇

男儿称意须及时,闭门下帷人不知。 权德舆 放歌行

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牟融 题朱庆余闲居四首之四

故园高枕度三春,永日垂帷绝四邻。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下帷长日尽,虚馆早凉生。 阎宽 秋怀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 秋萤

典故
园主布金
 
地布金
 
布地有黄金
 
布地金
 
布金
  
祇园布金
   
长者金先布


《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园〉~60~
《法显记》曰:宿卫精舍东北六百里,毗舍祛母作精舍,请佛及借此处,故在秖洹舍大园落,有二门。一门东向,一北向,此园即须达长者布金钱买地处也。精舍当中央,佛住此处最久。说法度人,经行坐处,亦尽起塔,皆有名字。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899~2~
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闻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世尊命舍利子随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园地爽垲。寻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戏言金遍乃卖。善施闻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随言布地。有少未满。太子请留曰。佛诚良田。宜植善种。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业。自今已去应谓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
《汉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谓帝曰:『七月七日我当暂来。』帝至日,埽宫内,然九华灯。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洒扫以待之。』上乃施帷帐,烧兜末香,香,兜渠国所献也,香如大豆,涂宫门,闻数百里;关中尝大疫,死者相系,烧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色。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履玄琼凤文之?,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乌,夹侍母旁。
典故
中郎有女
 
文姬
  
蔡女没胡
 
蔡女胡笳
 
蔡文姬
 
蔡琰
 
魏公嫁文姬

相关人物
蔡琰
 
蔡邕
 
曹操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董祀妻〉~2800~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笳〉~795~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先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汉末大乱,为胡骑所获,在左贤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

例句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刘长卿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二妃烟尘外,凄凉转战归。胡笳悲蔡琰,汉使泣明妃。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李益 塞下曲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楚妃波浪天南远,蔡女烟沙漠北深。 杨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温庭筠 达摩支曲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白居易 吾雏

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馀尘。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 卢仝 听萧君姬人弹琴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卢照邻 明月引

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舒元舆 赠李翱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陈子昂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清词好个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 陆贞洞 和三乡诗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

典故
三间屋
 
三间瓦屋
 
三间老屋
 
参佐廨中陆士龙
 
屋三间
 
有弟住东头
 
东头老屋
 
瓦屋三间
 
老屋高眠
 
茅三间
 
茅屋著机会
 
相关人物
陆机
 
陆云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43~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馀,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例句

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典故
梦中芳草
 
梦惠连
 
梦春池
 
梦春草
 
梦芳草池塘
 
梦草池塘
 
梦谢塘
 
梦通谢惠
 
梦阿连
 
好句池塘
 
庭草
 
惠连梦
 
忆惠连
 
春塘草
 
春草句
 
春草吟笔
 
春草梦
 
春草池塘
 
残梦芳草
 
池塘句
 
池塘梦
 
池塘春草
 
池塘春草句
 
池塘生春草
 
池塘草
 
池塘草绿
 
池有草
 
池草
 
满塘春草
 
生池草
  
芳草梦
 
芳草池塘
 
草池春晓
 
草绿池塘
 
诗塘春草
 
诗有神助
 
谢堂神语
 
谢客池塘
 
谢家春草
   
谢池吟
  
谢池诗
 
谢郎梦
 
高树变鸣禽

相关人物
谢惠连
 
谢灵运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五十五〈钟嵘·诗品中〉~3278~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诗,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
《南史》卷十九《谢惠连传》
「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本州辟主簿,不就。」

简释

梦惠连:指创作诗文有神来之笔。唐李白《书情寄从弟邢州长史昭》:“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


例句

惯识江南春早处,长惊蓟北梦回时。谢家园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诗。 吴融

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 唐彦谦 春草

秪应宵梦里,诗兴属池塘。 严维 送舍弟

宋玉谩誇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二

梦得春草句,将非惠连谁。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 李白 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

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李白 送舍弟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李白 游谢氏山亭

到日池塘春草绿,谢公应梦惠连来。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惠连忽赠池塘句,又遣羸师破胆惊。 李逢吉 奉酬忠武李相公见寄

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杜甫 游修觉寺

如何北楼望,不得共池塘。 武元衡 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

城郭悲歌旧,池塘丽句新。 武元衡 和李中丞题故将军林亭

靡草知节换,含葩向新阳。不嫌三径深,为我生池塘。 独孤及 山中春思

池塘草绿无佳句,虚卧春窗梦阿怜。 白居易 梦行简

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 韩愈 醉赠张秘书

《國語辭典》: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神仙居住的地方。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太上曰七十二福地,……第四东仙源,……第五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
2.晋朝陶渊明描写的理想境界桃花源。唐。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國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晋朝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文中描述武陵渔人遇见一群因避秦乱世,而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原是陶渊明理想中的居住国度。后用以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宋。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亦用以比喻仙境。《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剑客所集,乌得有城郭署哉!」也称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漢語大詞典》:桃源人
借指隐士。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诗:“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歷,笑谢桃源人,花红復来覿。” 唐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诗:“侧闻郡守至,偶乘黄犊出。不别桃源人,一见经累日。”一本作“ 桃园人 ”。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桃源客
(1).指隐者。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2).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参见“ 桃花源 ”。
分類:隐者渔人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 松子 家。” 宋 辛弃疾 《水龙吟·题雨岩》词:“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清 纳兰性德 《海棠春》词:“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雀飞处。”参见“ 桃花源 ”。白雪遗音·南词·乌啼花落:“临别订期赠肺腑,缘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觅桃源路,许久全无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儿报花无心赏。”参见“ 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挑灯夜半自嘆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隐居之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復几春!”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2).传说 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参阅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3). 四川省 长寿县 有桃花洞,以出产棺木板料而著称,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 尚举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举人 父亲,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用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墻磕底盖堵头俱全。”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武陵客
指避世隐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风景未应殊。”参见“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武陵溪
见“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源花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春草封归恨, 源花 费独寻。” 萧涤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潜 有《桃花源记》,相传即在 湖南 。”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秦客
(1).指从 秦 地来的人。国语·晋语五:“有 秦 客廋辞於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2).指 秦 时避乱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隐居之士。 唐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诗:“ 秦 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萧史 。 唐 李商隐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西施 因网得, 秦 客被花迷。” 冯浩 笺注引 朱鹤龄 曰:“列仙传水经注俱云 萧史 吹簫,能致白鹤、孔雀,自是用 秦楼 萧史 事。” 叶葱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萧史 ,这里借来指 孙 韦 。”
《漢語大詞典》:秦洞
指 桃源洞 。 宋 杨亿 《樱桃》诗:“石髓凝 秦 洞,珠胎剖 汉 津。”亦称“ 秦人洞 ”。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桃花已满 秦 人洞,杏树犹存 董奉祠 。”
《漢語大詞典》: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称。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迴谿碧流寂无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窥 花源 。” 宋 梅尧臣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用叙单悃》诗:“何须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孙枝蔚 《为农》诗之四:“生年当 万历 ,临老忆京师。劝诫尤难忘, 花源 去莫迟。”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逃秦
犹避 秦 。避乱。 唐 曲信陵 《移居洞庭》诗:“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 秦 。” 宋 叶适 《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初如别逃 秦 ,疏附耻独贤。”
分類:避乱
《國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比喻逃离暴政的迫害。元。无名氏〈梧叶儿。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漢語大詞典》:仪舌(儀舌)
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 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 曰:‘足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 宋 张矩 《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國語辭典》:张仪舌(張儀舌)  拼音:zhāng yí shé
张仪与楚相饮酒,后楚相遗失璧玉,怀疑张仪所偷,因而鞭打他数百次,仍不承认,后释回。其妻笑以学游说遂招此祸。张仪却问他舌头是否仍在?盖舌头仍在即可继续游说。见《史记。卷七○。张仪传》。后以张仪舌指虽未发迹,但仍有发展的潜能。五代。刘兼 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分類:善辩口才
《漢語大詞典》:季鹰鱼(季鷹魚)
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 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 前蜀 韦庄 《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 严子 瀨,緑蓑人钓 季鹰鱼 。”
《漢語大詞典》:思归张翰(思歸張翰)
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元 赵孟俯 《至元壬辰由集贤出知济南暂还吴兴赋诗书怀》之二:“多病 相如 已倦游,思归 张翰 况逢秋。”参见“ 思鱸蒓 ”。
《漢語大詞典》:思鲈莼(思鱸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鱸蒓”喻思乡归隐。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郑谷 《舟行》:“ 季鹰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时自古难。”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昔人思蒓鱸而归隐,鱸鱼乃隐逸之兆,这等看来,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分類:归隐
《國語辭典》:思鲈(思鱸)  拼音:sī lú
晋张翰因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吴地所产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等,有所感触而辞官归乡。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后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乡归隐。宋。陆游 枕上作诗:「采若未能浮楚泽,思鲈犹欲钓吴松。」也作「思莼」。
《漢語大詞典》:忆鲙(憶鱠)
犹忆莼鲈。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五:“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鱠言词小 季鹰 。”
分類:忆莼鲈
《漢語大詞典》:忆鲈鱼(憶鱸魚)
犹忆莼鲈。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东走无復忆鱸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分類:忆莼鲈
《漢語大詞典》:菜羹
用蔬菜煮的羹。礼记·玉藻:“子卯,稷食菜羹。” 孔颖达 疏:“以稷穀为饭,以菜为羹而食之。”论语·乡党:“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后汉书·崔瑗传:“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乃用瓦盆盛粟米饭,瓦罐盛菜羹。”
分類:菜羹蔬菜
《國語辭典》:莼羹鲈脍(蓴羹鱸膾)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有归隐故里之思。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比喻归隐之思。宋。辛弃疾沁园春。三径初成〉词:「意倦须还,身閒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也作「莼鲈」。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莼菜(蓴菜)
即莼菜。又名凫葵。多年生水草。叶片椭圆形,浮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红色,嫩叶可做汤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薄采其茆:“茆与荇叶相似,南人谓之蓴菜。”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诗:“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蓴菜。” 清 冯延年 《秋月庵春暮》诗:“时光忽忆蓴菜滑,采摘不厌轻舟劳。”
《漢語大詞典》:鲈脍(鱸膾)
亦作“ 鱸鱠 ”。 鲈鱼脍。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 元 朱希晦 《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明 王世贞 《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鱸鱼膾 ”。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鲈乡(鱸鄉)
产鲈鱼之乡。泛指 江 南水乡。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之一:“欲与众生共安隐,秋来梦不到鱸乡。”《扫迷帚》第二四回:“前读手函,知足下运 龙门 手笔,补鱸乡纪闻。”
分類:鲈鱼水乡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泉客珠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 南海 外有鮫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后因以“泉客珠”泛指珍珠。 唐 杜甫 《客从》诗:“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唐 施肩吾 《贫客吟》:“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
分類:珍珠
《漢語大詞典》:泪绡(淚綃)
即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帝女飞衔石,鮫人卖泪綃。”
分類:鲛绡鲛人
《國語辭典》:珠泪(珠淚)  拼音:zhū lèi
泪滴如珠。唐。李白〈学古思边〉诗:「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红楼梦》第七三回:「不料这几句话更提起黛玉初来时和宝玉的旧事来,一发珠泪连绵起来。」
《漢語大詞典》:蛟女绢(蛟女絹)
指 唐 时 岭 南所贡的生丝织物。蛟女,借指 岭 南妇女。蛟,通“ 鮫 ”。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贡兼蛟女绢,俗重语儿巾。”参见“ 蛟綃纱 ”。
分類:生丝织物
《漢語大詞典》:蛟绡纱(蛟綃紗)
传说鲛人所织的丝织品。蛟,通“ 鮫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南海出蛟綃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餘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國語辭典》:鲛人(鮫人)  拼音:jiāo rén
传说居住在南海中的人鱼。善织绢纱。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漢語大詞典》:鲛人泣珠(鮫人泣珠)
典出洞冥记:“﹝ 吠勒国 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於鮫人之舍,得泪珠,则鮫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后以“鮫人泣珠”谓神话传说中的鲛人能流出泪珠化作珍珠。镜花缘第二十回:“此地既无城郭,这些妇人都以桑林为居,以桑为食,又能吐丝,倒像鮫人泣珠光景。”
《漢語大詞典》:鲛工(鮫工)
传说中织制鲛绡的鲛人。 唐 皮日休 《奉酬鲁望见答鱼笺之什》诗:“轻如隐起腻如飴,除却鮫工解製稀。”参见“ 鮫人 ”。
分類:鲛绡鲛人
《國語辭典》:鲛人(鮫人)  拼音:jiāo rén
传说居住在南海中的人鱼。善织绢纱。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漢語大詞典》:鲛泪(鮫淚)
(1).犹眼泪。 明 王世贞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满掬挥鮫泪,轻裘渍酒绵。”参见“ 鮫珠 ”。
(2).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分類:龙眼眼泪
《漢語大詞典》:鲛珠(鮫珠)
(1).神话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 清 刘大櫆 《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酌》诗:“日落沉鮫珠,月昇荐 和 璧。”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漢語大詞典》:鲛珠(鮫珠)
(1).神话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 清 刘大櫆 《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酌》诗:“日落沉鮫珠,月昇荐 和 璧。”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漢語大詞典》:鲛丝(鮫絲)
鲛绡。 唐 李商隐 《玄微先生》诗:“龙竹裁轻策,鮫丝熨下裳。”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鮫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清 毛奇龄 《诏观西洋国所进狮子敬制长句纪事》:“鱼眼看波射水红,鮫丝织浪翻云紫。”
分類:鲛绡
《國語辭典》:鲛绡(鮫綃)  拼音:jiāo xiāo
1.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绢、薄纱。唐。李峤 诗:「妙夺鲛绡色,光腾月扇辉。」唐。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歌〉:「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2.丝制手帕、手绢。唐。唐彦谦 无题诗一○首之一○:「云色鲛绡拭泪颜,一帘春雨杏花寒。」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漢語大詞典》:夏虫疑冰(夏蟲疑冰)
见“ 夏虫语冰 ”。
《漢語大詞典》:夏虫语冰(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 清 王韬 《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鷄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李善 注:“言浅近小智,同乎夏虫,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矫也。” 张铣 注:“夏虫不知冬有寒冰,亦犹小智不识高道,故笑之。”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类夏虫疑。”
《漢語大詞典》:善刀
拭刀。《庄子·养生主》:“善刀而藏之。” 陆德明 释文:“善,犹拭也。”后用以指事前的准备。 明 李贽 《与友朋书》:“ 周 善藏,非万全不发,故人但见其巧於善刀,而不见其能於游刃。 顾 善发,然发而人不见,故人但见其能於游刃,而不见其巧於善刀。”
分類:事前准备
《國語辭典》:庖丁  拼音:páo dīng
厨师。《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明。马中锡《中山狼传》:「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西游记》第二三回:「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
分類:庖丁厨师
《國語辭典》:庖丁解牛  拼音:páo dīng jiě niú
梁惠王时有位厨师善宰牛,且技巧极为熟练。典出《庄子。养生主》。后比喻对事物瞭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这件专案自从由他接手后,便如同庖丁解牛,一切问题皆迎刃而解。」
《漢語大詞典》:游刃(遊刃)
(1).运刀自如。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南朝 梁 沈约 《牷雅》诗:“庖丁游刃, 葛卢 验声。”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 羿 之注矢,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何独至於为政者而疑之哉!” 明 徐渭 《自浦城进延平》诗:“以知庖丁者,游刃有餘歷。”
(2).比喻做事从容自如,轻松利落。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兴寧 中,沙门 竺法义 ,山居好学,住在 始寧 保山 ,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间以餘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驰乎四裔之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阮亭 謁选得 扬州 推官,游刃行之,与诸士游讌无虚日。”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司马迁 在写过一个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谈他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在若即若离之间,游刃于褒贬爱憎之外。”参见“ 游刃有餘 ”。
典出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技艺精熟,受到称赞, 庖丁 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后以“游刃”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法义:“ 深 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於是栖志法门,从 深 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唐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无生之法。” 明 李贽 《与友朋书》:“ 周 善藏,非万全不发,故人但见其巧於善刀,而不见其能於游刃。”
《國語辭典》:游刃有馀(游刃有餘)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比喻對於事情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參見「遊刃有餘」條。如:「這件工作對他而言,絕對是游刃有餘的。」
《国语辞典》:游刃有馀(游刃有馀)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比喻对于事情能胜任愉快,从容不迫。参见「游刃有馀」条。如:「这件工作对他而言,绝对是游刃有馀的。」
《漢語大詞典》:无全牛(無全牛)
谓眼里没有完整的牛。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 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 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以“无全牛”比喻技艺精纯的境界,或谓专注于某一事物达到极点。 唐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 长桑 晚洞视,五藏无全牛。” 清 黄鷟来 《咏怀》:“少壮喜谈兵,目中无全牛。”
《國語辭典》:发硎(發硎)  拼音:fā xíng
硎,磨刀石。发硎指刀子刚从磨刀石上离开,表示磨利。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诗:「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國語辭典》:目无全牛(目無全牛)  拼音:mù wú quán niú
庖丁初次宰牛时,所见的是牛的身体,几年后技术纯熟,宰牛时,已不注意牛的外形。典出《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比喻技艺纯熟高超。唐。杨承和〈邠国公功德铭〉:「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刍豢悦口。」也作「目牛无全」。
《漢語大詞典》:綮肯
犹肯綮。筋骨结合处。比喻要害或关键。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祗忧非綮肯,未觉有膻腥。”金史·后妃传上·景祖昭肃皇后:“ 景祖 与客饮,后专听之。翌日,枚数其人所为,无一不中其綮肯。”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翻书房:“其翻《西厢记》《金瓶梅》诸书,疏櫛字句,咸中綮肯,人皆争诵焉。”
《國語辭典》:肯綮  拼音:kěn qìng
1.骨头和筋肉结合的部位。宋。黄庭坚〈送李德素归舒城〉诗:「婆娑万物表,藏刃避肯綮。」宋。陆游 倚筇诗:「未免解牛逢肯綮,岂能相马造精微。」
2.比喻事理的扼要处。如:「他说话深中肯綮。」
《漢語大詞典》:罗雀(羅雀)
(1).形容门庭寂静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宾客》诗:“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 宋 刘克庄 《凤凰阁》词:“安用羡伊结駟,叹儂罗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月餘,试毕贾归,地可罗雀矣。”参见“ 门可罗雀 ”。
(2).喻用尽办法搜刮财物。 梁启超 《岁暮感怀》诗:“近闻诛歛空罗雀,儻肯哀鸣念泽鸿。”参见“罗雀掘鼠”。
《國語辭典》:门可罗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汉朝翟公官居廷尉时宾客盈门,失官后门前冷落,可张网捕雀。见《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后用来形容做官的人从拥有权势到离开政治中心后门庭冷落、宾客稀少的景况。也作「门可罗爵」、「门可张罗」、「门前雀罗」。
《國語辭典》:罗雀掘鼠(羅雀掘鼠)  拼音:luó què jué shǔ
唐朝睢阳城守将张巡、许远,因安禄山叛变,被围困粮绝,至网罗鸟雀、挖掘鼠类以充饥。典出《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传。张巡传》。后形容财物缺乏时,用尽一切方法筹措款项。
《漢語大詞典》:翟门(翟門)
史记·汲郑列传论:“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 復为廷尉,宾客欲往, 翟公 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后因以“翟门”为门庭盛衰之典实。 唐 钱起 《穷秋对雨》诗:“ 翟 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氏 祖子孙三世矣,州里之间, 欒公 之社, 翟公 之门,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國語辭典》:门可罗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汉朝翟公官居廷尉时宾客盈门,失官后门前冷落,可张网捕雀。见《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后用来形容做官的人从拥有权势到离开政治中心后门庭冷落、宾客稀少的景况。也作「门可罗爵」、「门可张罗」、「门前雀罗」。
《漢語大詞典》:门堪罗雀(門堪羅雀)
见“ 门可罗雀 ”。
《國語辭典》:门可罗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汉朝翟公官居廷尉时宾客盈门,失官后门前冷落,可张网捕雀。见《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后用来形容做官的人从拥有权势到离开政治中心后门庭冷落、宾客稀少的景况。也作「门可罗爵」、「门可张罗」、「门前雀罗」。
《國語辭典》:雀罗(雀羅)  拼音:què luó
捕鸟雀的网子。《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漢語大詞典》:雀罗门(雀羅門)
史记·汲郑列传:“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以“雀罗门”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 唐 刘禹锡 《有感》诗:“昨宵 凤池 客,今日雀罗门。”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罗门。” 明 唐顺之 《宪副饶湖田见过陈渡草堂赋此为赠》:“岂知綉斧客,还过雀罗门。”
《漢語大詞典》:雀罗门(雀羅門)
史记·汲郑列传:“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以“雀罗门”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 唐 刘禹锡 《有感》诗:“昨宵 凤池 客,今日雀罗门。”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罗门。” 明 唐顺之 《宪副饶湖田见过陈渡草堂赋此为赠》:“岂知綉斧客,还过雀罗门。”
《漢語大詞典》:偷金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塞侯 直不疑 者, 南阳 人也。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指被诬不辩,久而得白为“偷金”。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仇兆鳌 注:“此言 裴君 以清节受诬。”
分類:后指
《漢語大詞典》:同舍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 。”
(2).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予在馆中时,盛暑中 傅崧卿 给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國語辭典》:下帷  拼音:xià wéi
本指放下帷幕,开课授业。《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后比喻深居专心苦读,不与闻外事。《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
《漢語大詞典》:垂帷
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借指专心读书或写作。语出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晋 束晳 《读书赋》:“垂帷帐以隐几,披紈素而读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唐 王维 《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诗:“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漢語大詞典》:窥园(窺園,闚園)
观赏园景。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颜师古 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追下帷之绩者,不以窥园涓目。” 清 蒋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诗:“下帷絶窥园,精心究典謨。”参见“ 目不窥园 ”。
闚園: 指到园中嬉戏。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董仲舒 三年不闚园,谓勤苦不游嬉也。馆中著庭有园,每会饭罢,輒相语曰:‘今日闚园乎?’”  
《國語辭典》:目不窥园(目不窺園)  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比喻治学刻苦专心。参见「三年不窥园」条。《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那公子却也真个足不出户,目不窥园,日就月将,功夫大进。」
《漢語大詞典》:董帷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因以“董帷”指授课之处。 明 高启 《送殷孝章赴咸阳教谕》诗:“独抱遗经出 董 帷,秋风送骑入关迟。”
分類:指授授课
《漢語大詞典》:闭户(閉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漢語大詞典》:祇园(祇園)
“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的意译。 印度 佛教圣地之一。相传 释迦牟尼 成道后, 憍萨罗国 的 给孤独长者 用大量黄金购置 舍卫城 南 祇陀太子 园地,建筑精舍,请 释迦 说法。 祇陀太子 也奉献了园内的树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 玄奘 去 印度 时, 祇园 已毁。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祇园兴板荡之悲,沙界积沦胥之痛。” 唐 白居易 《题东武丘寺六韵》:“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游则王国,还则祇园。”
《漢語大詞典》:给孤园(給孤園)
“ 给孤独园 ”的省称。亦用作佛寺的代称。 唐 杜甫 《望兜率寺》诗:“时应清盥罢,随喜 给孤园 。” 明 唐寅 《承沉徵德顾翰学置酌禅寺见招作此奉谢》诗:“今日 给孤园 共醉,古来文学士皆贫。”
《漢語大詞典》:金园(金園)
寺中园圃。 唐 李峤 《为朝集使等上尊号表》:“攀玉署鸿鸳之议,杂金园龙象之谋。”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 王琦 注:“金园,寺中园圃也。 须达长者 欲买 祇陀 太子园为佛住处。太子戏言:‘得金布满地中,即当卖与。’ 须达 遂出金饼布地,周满园中,厚及五寸,广惟十里,买此园地,奉施 如来 ,起立精舍。后人用‘金园’事,本此。”
分類:园圃
《漢語大詞典》:蔡女
(1). 蔡 国的女子。《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蔡 女黜而出帷兮,戎妇入而綵绣服。” 王逸 注:“ 蔡女 , 蔡 国贤女也。”
(2).泛指中原地区的女子。 唐 上官仪 《咏画障》:“ 蔡 女菱歌移锦缆, 燕 姬春望上琼鉤。”
(3).指 东汉 才女 蔡文姬 。 唐 陈子昂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诗:“ 明妃 失 汉 宠, 蔡女 没 胡 尘。”《剪灯新话·联芳楼记》:“由是名播远邇,咸以为 班姬 、 蔡女 復出, 易安 、 淑真 而下不论也。”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微吟风引,薄 蔡女 之言才;妙解天成,过 宓妃 之受教。”
《漢語大詞典》:陆家老屋(陸家老屋)
陆机 兄弟入 洛 后,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 士龙 住东头, 士衡 住西头。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清 钱谦益 《移居》诗之六:“ 杜氏 草堂元两地, 陆 家老屋总三间。”
分類:陆机兄弟
《國語辭典》:神功  拼音:shén gōng
神奇的功夫。如:「武侠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主角习得神功的传奇情节。」
《漢語大詞典》:谢家池(謝家池)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 谢 家池。” 明 宋濂 《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 谢 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亦省称“ 谢池 ”。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晚红初减 谢 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元 钱抱素 《台城路》词:“念 贾 阁香空, 谢 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参见“ 谢池草 ”。
《漢語大詞典》:谢池草(謝池草)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
分類:怀念弟弟
《漢語大詞典》:谢池(謝池)
见“ 谢家池 ”。
《漢語大詞典》:谢家池(謝家池)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 谢 家池。” 明 宋濂 《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 谢 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亦省称“ 谢池 ”。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晚红初减 谢 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元 钱抱素 《台城路》词:“念 贾 阁香空, 谢 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参见“ 谢池草 ”。
《漢語大詞典》:谢池草(謝池草)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
分類:怀念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