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72,分459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挚(别称 李延陵 )
李直方
李绅(公垂 世称 短李、三俊 文肃 行第 二十 别称 李二十 赵郡公、赵国公 )
李虞仲(见之 )
李行敏
李诉(符直 西平王、凉国公 忠武、武 )
李上公
李愬(元直 凉国公 武 )
李渤(浚之 白鹿先生 行第 十 )
李宪
李文通( 晋昌郡王 )
李秘
李翱(习之 行第 七 )
李谅(复言 行第 六 )
李白孙女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 约于德宗贞元初任延陵令,十二年(796)中博学宏词科。生平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四、《唐诗纪事》卷五〇。《全唐诗》存诗2句。《全唐诗》又误以李延陵另立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后裔。德宗贞元元年登制科。十一年,官监察御史、使黔中推按。历左司员外郎,出为韶州刺史。顺宗永贞中,移赣州刺史。宪宗元和四年,为司勋郎中,迁中书舍人。历大理、太常少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不详。德宗贞元元年(785)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贞元间官左司员外郎,先后至湖州、越州、处州、台州等地。二十一年自韶州刺史移赣州刺史。宪宗元和四年(809)任司勋郎中,十三年任太常少卿。事迹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登科记考》卷一二。《舆地纪胜》卷八二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直方。德宗朝官左司员外郎。历中书舍人。试太常卿。贞元二十一年自韶州刺史移赣州刺史。迁司勋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唐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李敬玄曾孙。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绅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次年锜谋反,绅不从命,被囚,锜诛乃免。历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文宗大和二年(828)迁滁州刺史,四年转寿州刺史。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开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绅年谱》。绅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绅实为倡导者。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明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浙西节度使李锜辟掌书记。锜反,迫令草檄,不从,几遇害。锜败,复佐浙西李元素幕。入为校书郎,迁国子助教,又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判官。元和末,自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家迁中书舍人。长庆二年,改御史中丞。四年,为李逢吉陷,自户部侍郎贬端州司马。宝历中,量移江州长史,滁、寿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大和七年,出为浙东观察使。开成中,历河南尹、宣武军节度使。武宗即位,为淮南节度使。会昌中,拜相,复出缜淮南,卒。绅工诗,早年多反映现实之作。元和中所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继作,对新乐府创作有开启作用,已佚。开成中,曾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平生所游历,今存。《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元和初进士。穆宗朝拜户部侍郎。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守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卒。赠太尉。谥文肃。

作品评论

《新唐节•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唐诗纪事
乐天赠绅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注云:……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唐诗纪事
元微之《和乐天东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诗,同多咏物之作。
唐诗纪事
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唐音癸签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按指追昔游集
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
《四库全书总目》
,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36 【介绍】: 唐赵郡人。字见之。父李端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登进士第,又以制策登科授弘文校书。累官至吏部侍郎。简俭寡欲,立性方雅,时望归重。工诗。卒赠吏部尚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36 字见之,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端之子。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又中制科,授校书郎。三年为荆南节度从事,七年任太常博士。穆宗长庆元年(821)为西川节度判官,二年征为兵部员外郎。敬宗宝历元年(825)以兵部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四年(830)拜华州刺史,累历左散骑常侍,尚书左丞,兵部、吏部二侍郎。开成元年(836)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虞仲字见之。赵郡人。元和初进士。又擢宏词。累拜中书舍人。大和中累迁兵部侍郎。改吏部。开成四年卒。年六十五。赠吏部尚书。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左谏议大夫叔度子,与文宗、武宗朝宰相李德裕为再从兄弟,德宗贞元十二年(796)中博学宏词科。事迹据《唐摭言》卷四。《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
行敏。龙朔中官右崇掖卫长史。

人物简介

全唐诗续补遗
诉,字符直,临潭人。父晟,德宗时平朱泚,收复京师,以功累官至司徒,封西平王,卒谥忠武。诉有筹略,善骑射。元和中以讨吴元济,为唐邓节度使。居半岁,雪夜入蔡州,擒元济,淮西平。历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以破李师道,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太子少保,卒谥武。晟十五子,愿、宪、诉最有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人。李揆侄。历官金部郎中。德宗贞元十七年,官左庶子,奉诏持节册赠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为太师。宪宗元和元年,自司农卿出为陕虢观察使。官至秘书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21 【介绍】: 唐陇右临洮人,字元直。李晟子。有筹略,善骑射。以父荫起家。元和中兵讨吴元济,沉勇长算,推诚待士,能用其卑弱之势,雪夜入蔡州,生擒元济。诏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封凉国公。后破李师道,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太子少保。卒赠太尉,谥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21 字元直,陇右临洮(今青海乐都)人。以父晟荫补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德宗贞元十一年(795)授右庶子。宪宗元和中出任坊、晋二州刺史,累迁宫苑闲厩使。十一年(816)拜唐邓节度使,率军讨吴元济。十二年袭破蔡州,擒吴元济,以功迁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累历徐州、昭义、魏博三节度。穆宗长庆元年(821)以疾改太子少保,十月卒,谥武。生平事迹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31 【介绍】: 唐洛阳人,字浚之。励志所学,不从科举,隐于嵩山。宪宗元和九年,应著作郎征。岁余,迁右补阙。峭直敢谏,数上章忤旨。穆宗长庆、敬宗宝历中,渤不顾患难,章疏论列,帝虽昏纵,亦为之感悟。转给事中。出为桂管观察使。文宗大和中,拜太子宾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31 字浚之,号白鹿先生,排行十。洛阳(今属河南)人。德宗贞元中与兄涉偕隐庐山白鹿洞,十九年(803)移居嵩山。宪宗元和八年(813)以左拾遗征,不至,移家洛阳。九年上书,拜著作郎。十一年迁右补阙,累历考功员外郎。穆宗长庆元年(821)贬虔州刺史,历江州刺史,累迁给事中。敬宗宝历元年(825)出为桂管观察使,二年以疾罢归。文宗大和五年(831)征为太子宾客,七月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渤字浚之。洛阳人。励志不仕。隐嵩山。元和初以山人徵为左拾遗。不赴。九年召为著作郎。穆宗朝累迁谏议大夫。敬宗立。转给事中。出为桂管观察使。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徵。卒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
李宪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4—829 【介绍】: 唐洮州临潭人。李晟子。性仁孝,喜儒术,以礼法自励。初仕太原府参军醴泉县尉。后累迁至岭南节度使。历有政绩,治民明恕,精律学,详决冤狱活数百人,以此显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德宗贞元中,为洺州将,与守将元绪率兵奔田绪。宪宗元和中,为左金吾大将军。寿州刺史令狐通与淮西兵战数败,诏文通宣慰,即使代通。数败淮西兵,克获甚众。淮西平,加散骑常侍,封晋昌郡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唐宗室之后。生活于贞元、元和年间,仕历不详。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四八。《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郡人,或作成纪人,字习之。凉武昭王之后。登进士第。始授校书郎,累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性刚急,议论无所避,常谓史官记事不实。执政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故久不迁。后授考功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历山南东道节度使。卒谥文。始从韩愈为文章,辞致浑厚,见推当时,有《李文公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4—836 字习之,排行七,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十六年为义成军观察判官。宪宗元和元年(806)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分司东都,荐孟郊于河南尹郑馀庆。屡任幕职。十五年自考功员外郎出刺朗州,筑堰蓄水,溉田千顷,人称“考功堰”。文宗大和三年(829)拜中书舍人。累迁至户部侍郎。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所,谥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李翱从韩愈学古文,为中唐著名古文家。不长于诗。《全唐诗》存诗7首,判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一说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授校书郎。贞元、元和中,累佐滑州李元素、岭南杨于陵、浙东李逊幕。元和十四年入为国子博士,迁考功员外郎,并兼史职。出为朗州刺史,迁舒州刺史。长庆三年,入为礼部郎中,又出为庐州刺史。大和元年,召为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又出为郑、桂、潭等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卒,谥文。翱为韩愈弟子,其文论和创作对推动古文运动起了积极作用。有《李翱集》十卷。今有《李文公集》十八卷行世。《全唐诗》存诗七首。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翱字习之。凉武昭王之后。贞元十四年进士。元和末累官庐州刺使。大和时历刑户二部侍郎。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中卒。谥曰文。

作品评论

石林诗话
人之材力,信自有限,李翱、皇甫湜皆韩退之高弟,而二人独不传其诗,不应散亡无一篇存者,计是非其所长,故不多作耳。退之集中有《题湜公安园池诗后》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又有“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意若讥其徒为无益,而劝之使不作者。翱见于远游联句,惟“前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一出之后,遂不复见,亦可知矣。然二人以非所工而不作,愈于不能而强为之,亦可谓善用其短矣。
归田诗话
湜与李翱皆从公学文,翱得公之正,湜得公之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唐苏州人,郡望陇西,字复言。德宗贞元中进士。顺宗永贞中,王叔文荐为度支盐铁巡官。宪宗元和二年,以交游猥杂,自左拾遗贬澄城令,转彭城令。历仓部、度支郎中。出为泗州刺史,未赴,改寿州。又历苏、汝二州刺史。文宗大和三年,自大理卿迁京兆尹。出为桂管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能诗,在苏州任与元稹、白居易多有酬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33 字复言,排行六,郡望陇西(今甘肃临洮),苏州(今属江苏)人。德宗贞元年间登进士第。二十一年(805)王叔文荐为度支盐铁巡官。宪宗元和二年(807),“以交游猥杂”,由左拾遗贬澄城县令,转彭城县令。历仓部、度支郎中及寿、苏、汝等州刺史。文宗大和三年(829)由大理卿迁京兆尹。次年出为桂管观察使,转岭南节度使,卒。生平事迹散见柳宗元《为王户部荐李谅表》、白居易《李谅授寿州刺史制》、《册府元龟》卷四八一等。世传《续玄怪录》4卷,署为李复言撰,或说即李谅所著。《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各存其诗1首。
全唐诗补逸
李谅字复言,长庆间牧苏州,大和中移守桂州,终京兆尹。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李白晚年居当涂,子伯禽卒于贞元八年。伯禽有一子二女,子出游不知所终,二女嫁为民妻,元和间观察使范传正访得之,见二女进止仍有风范,劝使更嫁士族,二女皆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