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3,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根茎
根干
根刷
木根
岩根
根脚
穷根
宿根
根下
崖根
萍根
天地根
老根
上根
利根
《國語辭典》:根茎(根莖)  拼音:gēn jīng
1.根状的地下茎。外形像根,有节,没有根冠而有顶芽。也称为「根状茎」。
2.植物的根和茎。汉。王充《论衡。超奇》:「根茎众多,则华叶繁茂。」
3.本源、基础。《抱朴子。内篇。对俗》:「况于神仙之道,旨意深远,求其根茎,良未易也。」
《漢語大詞典》:根状茎(根狀莖)
多年生植物的地下茎。外形像根,有节与节间之分,没有根冠而有顶芽。根状茎可供食用的,如藕、姜等;可供药用的,如大黄、缬草等。
《漢語大詞典》:根干(根幹)
树木的根与干。比喻事物的主体部分。韩非子·扬权:“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三辅黄图·汉宫:“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诗·小雅·白华序“以妾为妻,以孽代宗” 唐 孔颖达 疏:“以适子比根干,庶子比支孽,故孽支庶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但假如仅因枝节的后添或移接,而否定根干的不古,那却未免太早计了。”
《國語辭典》:根刷  拼音:gēn shuā
澈底查核、查究。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二:「祖宗开国以来,西北兵革既定,故宽其赋役,……政和间谋利之臣建议,以为彼处减匿税赋,乃创置一司,号西城所,内侍李彦主治之,尽行根刷拘催,专供御前支用。」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孝宗圣政》:「旧法,未经任人,不许堂差,时相欲示私恩,则取部阙而堂除之,上知其故,遂令根刷姓名进呈。」
《漢語大詞典》:木根
树根。 唐 孟郊 《审交》诗:“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宋史·五行志三:“﹝ 政和 三年﹞十月, 武义县 木根有‘万 宋 年岁’四字。”
分類:木根树根
《漢語大詞典》:岩根(巖根)
山麓。 唐 皮日休 《忆洞庭湖观步十韵》:“巖根瘦似殻,杉破腹如腔。”
分類:山麓
《國語辭典》:根脚(根腳)  拼音:gēn jiǎo
1.植物或建筑物根基。唐。李咸用〈小松歌〉:「庭閒土瘦根脚狞,风摇雨拂精神醒。」
2.事物的基础。《朱子语类。卷一二一。训门人九》:「须尽记得诸家说,方有个衬簟处,这义理根脚方牢,这心也有杀泊处。」也作「根基」。
3.详情、底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惠与李彪见他出去外面歇宿,只说是在花柳人家,也不查他根脚。」也作「跟脚」。
4.家世、出身。元。睢景臣〈哨遍。社长排门套〉:「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
《漢語大詞典》:穷根(窮根)
穷困的根子。《中国歌谣资料·红军到穷人笑》:“贴对子,迎 朱 毛 ,千年穷根要拔掉。” 任志浩 等《潞安县中苏友好集体农庄的成长》:“若要翻身,挖掉偷懒病这个穷根。”
分類:穷困
《國語辭典》:宿根  拼音:sù gēn
1.草本植物茎叶虽枯死,但根存泥中,次年再出新芽的根。如芍药、菊等。
2.佛教谓由于前世的修行,所造就的悟道潜能。《法华文句记。卷四中》:「现惑厚薄,须知由宿根。」
《漢語大詞典》:根下
物体的根基附近。红楼梦第五二回:“到那窗户根下,听听説些什么。”
分類:根基附近
《骈字类编》:崖根
虞集东皋赋见岑隅下
《骈字类编》:萍根
宋 陆游 摩诃池 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
《漢語大詞典》:天地根
谓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漢語大詞典》:老根
内情;底细。 李之华 《反“翻把”斗争》:“你要说那难听的话呀,我把老根儿给你挖出来,一条地壠也不给你留。”
分類:内情底细
《漢語大詞典》:上根
(1).佛家语。上等根器。指对佛法的领悟程度属于上等。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 大颠 与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发,皆迥絶言议之表,所谓为上根者説大乘法因果报应,文字语言固不论也。”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二出:“下方有个 金婴 ,虽在尘世,却有上根,他妻子 钟氏 ,原是 灵山 上一个比丘尼。”
(2).指具有上等根器的人。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就三周而论,为上根説法,授上根记,初善也。”
《漢語大詞典》:利根
佛教语。犹言慧性。谓易于悟解的根器。后理学家亦用之。《法华经·妙音菩萨品》:“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 摩罗 聪慧利根,学穷释氏。”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善习表於儿戏,利根发於童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