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3,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留根
古根
鬓根
玄根
眼根
露根
莲根
根种
咬菜根
慧根
夙根
排根
根元
爱根
根寻
《国语辞典》:留根  拼音:liú gēn
做事留退路,不做绝。如:「凡事多留根,免得不好收场。」《西游记》第三八回:「八戒道:『哥呀!你但干事,便要留根。』」《西游记》第七二回:「师兄,你凡干事,只要留根。既见妖精,如何不打杀他,却就去解师父?」
分类:做事退路
《分类字锦》:古根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分类:
《漢語大詞典》:鬓根(鬢根)
鬓脚。 唐 周贺 《赠神遘上人》诗:“道情淡薄閒愁尽,霜色何因入鬢根。” 宋 李昴英 《摸鱼儿》词:“千林溼翠须臾遍,难緑鬢根霜缕。”
《國語辭典》:玄根  拼音:xuán gēn
道家称道的根本为「玄根」。《文选。卢谌。赠刘琨诗》:「处其玄根,廓焉靡结。」
《漢語大詞典》:眼根
佛教语。六根之一。指眼睛因接触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视觉和认识。《圆觉经》:“心清浄,故见尘清浄;见清浄,故眼根清浄。” 五代 齐己 《游道林寺四绝亭观宋杜诗版》诗:“高僧眼根静,应见客吟神。” 宋 陈师道 《次韵寄答晁无咎》:“眼根清浄尘不留,登伽过尽不回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他一样有眼根,却从来不解五色六章,何为好看,何为不好看。”
《漢語大詞典》:露根
指百姓流离失所,暴露于野。根,国之根本,指人民。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人事·露根:“史云:国无一年之积,则有露根之渐。露,暴露也;根,民根也。国以民为本,故国无积蓄,则民渐至於流离暴露也。”
《漢語大詞典》:莲根(蓮根)
即藕。 元 袁桷 《次韵瑾子过梁山泊》:“莲根涨新圩,蒲芽护荒坻。” 元 周霆震 《冰盘藕雪》诗:“文园近日真消渴,莫种莲根引恨长。”
分類:
《漢語大詞典》:根种(根種)
(1).植物的根茎。魏书·崔光传:“有物出于太极之西序,敕以示臣,臣按其形,即庄子所谓‘蒸成菌’者也……皆指言蒸气鬱长,非有根种,柔脆之质,凋殞速易,不延旬月,无拟斧斤。”
(2).泛指根本。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所取既未必公,即公亦出大争,坏人心术,侵入根种,此大不可。”
《國語辭典》:咬菜根  拼音:yǎo cài gēn
比喻过贫苦、清寒的生活。《朱子语类。卷一三。力行》:「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分類:清苦生活
《國語辭典》:慧根  拼音:huì gēn
1.佛教以智慧对破除烦恼,引入圣道有促进作用,故称为「慧根」,为五根之一。后多指人对佛法信悟的潜力。唐。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2.天生的才华。如:「他在数理方面慧根不错,可以好好栽窨。」
《國語辭典》:五根  拼音:wǔ gēn
佛教用语:(1)指能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作用的感官。《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言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2)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力量的意思,指进入圣道,调伏烦恼的力量。信根是对三宝生起清净的信心。精进根是努力的长善除恶。念根是对当下每个念头、感觉都清清楚楚。定根指修习四禅。慧根指如实知四圣谛。《杂阿含经》卷二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漢語大詞典》:夙根
(1).谓前生的灵根。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 蓬莱仙主 ,责妾荒淫嫉妬,迷却夙根,酿乱召灾,自作罪业,罚作仙都下使。”
(2).谓本源。《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凡父母吸烟,子孙亦必吃烟,是有夙根,所谓遗传性。”
分類:前生本源
《漢語大詞典》:排根
排斥。汉书·灌夫传:“ 夫 家居,卿相侍中宾客益衰。及 竇婴 失势,亦欲倚 夫 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根者,根格,引绳以弹排摈根格之也。’ 师古 曰: 孟 説近之。根音下恩反。格音下各反。言 婴 与 夫 共相提挈,有人生平慕 婴 夫 ,后见其失职而颇慢弛,如此者,共排退之,不復与交。譬如相对挽绳而根格之也。今 吴 楚 俗犹谓牵引前却为根格也。”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又不幸早尝与游者,居权衡之地,十荐贤幸乃一售,不得者譸张排拫,僕可出而辩之哉!”新唐书·张说传论:“中为姦人排拫,几不免。” 宋 岳珂 《桯史·王卢溪送胡忠简》:“ 王廷珪 粹然耆儒,凛有直节,顷以言语文字,牴牾权臣,流落排根,殆踰二纪。”
分類:排斥
《漢語大詞典》:根元
根源;根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 五代 齐己 《言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説时惹的风声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谓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荣华。”
分類:根源根本
《漢語大詞典》:爱根(愛根)
(1).爱欲。佛教以爱欲为烦恼之根本,故称。大乘同性经卷上:“无明爱根。”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木工子》:“此道士于慾海横流,势不可遏,竟毅然一决,以楚毒断絶爱根,可谓地狱刼中证天堂果矣。”
(2). 金 俗妻以之称夫。 宋 宇文懋昭 《金志·婚姻》:“夫谓妻为蕯蕯,妻谓夫为爱根。”
《国语辞典》:根寻(根寻)  拼音:gēn xún
1.寻找。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雇觅人力》:「如有逃闪,将带东西,有元地脚保识人前去跟寻。」也作「跟寻」。
2.公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李彪、张善,一为根寻,一为店主。」
3.追根究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