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陀罗尼(陀羅尼)  拼音:tuó luó ní
一串帮助记忆的语言或声音。为梵语dhāraṇī的音译。意译为总持。一般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使持诵者获得功德和对佛法不忘的作用。在汉、藏佛经中,陀罗尼皆采音译。其篇幅长短不一。
《國語辭典》:药叉(藥叉)  拼音:yào chā
佛教用语。八部众之一。梵语yakṣa的音译。佛教指会伤害人的鬼。《大乘掌珍论。卷上》:「如世有一无智画师,画作可畏药叉鬼像,或女人像,眩目乱意,谓为实有。」也作「夜叉」。
《國語辭典》:共命鸟(共命鳥)  拼音:gòng mìng niǎo
1.一种佛教《耆婆迦经》中所记载的双头鸟,两个头各有神识。
2.命运相同的鸟。常用以比喻夫妻。清。蒋士铨〈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词:「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也作「命命鸟」、「同命鸟」、「生生鸟」。
分類:梵语
《漢語大詞典》:练若(練若)
佛教语。即阿兰若。梵语的音译。意为寂静处。原指僧侣修行处,后指佛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汝於先身,在此林中为练若苾芻而精勤不懈,承兹福力,为此王子。” 五代 齐己 《渚宫莫问诗》之八:“旧峯呵练若,松径接 匡庐 。”
《國語辭典》:曼陀罗(曼陀羅)  拼音:màn tuó luó
植物名。茄科曼陀罗属,一至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广卵形,先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波状分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单生于枝分叉间或叶腋间,具短柄,白色。蒴果表面多刺,成熟时由深绿色变为淡褐色,规则四瓣裂。有毒,可作麻醉剂、镇静剂。也称为「风茄儿」、「恶客」。
《漢語大詞典》:迦罗(迦羅)
(1).佛祖诞生地“ 迦维罗卫 ”的省称。 明沈受先《三元记·赏花》:“玉杯盛露冷,琼树带清香,似西方 迦罗国 梵王觉悟深颜色相。”
(2).梵语音译。微量名,一毛的百分之一;事物最小的部分。
(3).梵语音译。实时,世间之时。佛教二时之一。
《漢語大詞典》:应器(應器)
(1).佛教语。梵语patra的意译,音译钵多罗。即钵,比丘量腹而食的乞食器。 晋 道恒 《释驳论》:“盖圣人设教,应器投法,受量有限。故化之渐録善心於毫端,忘鄙吝於丘壑。”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下病人於地,卧单席上,以应器置腹上,紵布覆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大阿罗汉 马胜 执持应器,入城乞食。”翻译名义集·犍椎道具:“鉢多罗:此云应器。《发軫》云:应法之器也。”
(2).合乎才器。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举材应器,与士无私。”
《國語辭典》:信女  拼音:xìn nǚ
在家的女性佛教徒。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信女百味之初,诸天四钵之状。」《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贾门信女巫氏,情愿亲诵白衣观音经卷,专保早生贵子,吉祥如意!」
《漢語大詞典》:兰阇(蘭闍)
亦作“ 兰奢 ”。 梵语或伊朗语译音。为褒赞之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丞相 拜 扬州 ,宾客数百人竝加霑接,人人有説色。唯有 临海 一客姓 任 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 任 边云:‘君出, 临海 便无復人。’ 任 大喜説。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闍,兰闍。’羣胡同笑,四坐竝懽。”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谓胡僧曰:‘兰奢,兰奢。’乃胡语之藵誉者也。”一说,即兰若。见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后人亦间有用之者。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四章:“盖今之沙门,虽身在兰闍,而情趣缨茀者,固如是耳。”参见“ 兰若 ”。
《國語辭典》:兰若(蘭若)  拼音:lán rě
寺院或空净闲静的地方。梵语「阿兰若」的略称。唐。杜甫 谒真谛寺襌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偶涉一兰若,殿宇襌舍,俱不甚弘敞。」
《漢語大詞典》:到彼岸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佛教谓修大行而超脱生死,到达涅槃之境界为“到彼岸”。《维摩经·佛国品》:“稽首已到於彼岸。”
《漢語大詞典》:准提(準提)
佛教菩萨名。梵语的音译。意为“清净”。密宗列为莲华部六 观音 之一。其形相作三目十八臂。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而酷嗜佛法。仲於内室供 準提 画像,凌晨必焚香诵咒,跪而礼之。”
《漢語大詞典》:转轮王(轉輪王)
梵语的意译。 印度 古代神话中的国王,此王即位时,自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威伏四方。佛教也采用其说,说世界到一定时期,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先后出现,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二洲,铁轮王统治一洲。他们各御宝轮,转游治境,故名。亦泛指有威德的国王。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打破鬼例:“﹝ 李 曰:﹞‘若人生天地间,阴阳鼓荡,自灭自生,自食其力。造化那有工夫管此閒帐耶?’鬼曰:‘闻 转轮王 实管此帐。’”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至竟非天魔眷属,麤衣膜拜 转轮王 。”
《漢語大詞典》:阎浮提(閻浮提)
梵语,即 南赡部洲 。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 阎浮提 。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晋 法显 佛国记:“吾却后七日,当下阎浮提。”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有一僧﹞自作祭文云:‘唯灵生在阎浮提,不贪不妬。’” 清 钱谦益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抑岂知其夙受付嘱,开华严法界於阎浮提,其为云龙风虎,又有大焉者乎?”
分類:梵语树名
《漢語大詞典》:觉树(覺樹)
菩提树。梵语“菩提”(Bodhi)的意译为觉。 前蜀 贯休 《问岳禅师疾》诗:“觉树垂实,魔辈刺疾,病也不问,终不皴膝。”参阅《翻译名义集·林木》“菩提树”条。
《漢語大詞典》:马鹿(馬鹿)
(1).马和鹿。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马鹿之异形,众人所知也。” 唐 古之奇 《秦人谣》:“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新唐书·元稹传:“彼 赵高 ,刑餘之人,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日恣睢,天下之人未尽愚,而 亥 不能分马鹿矣。”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 东北 、 内蒙 、 西藏 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葯。 沈凯 《古玛河春晓》第五章:“离他不到二十步远的水边,站着一头肥壮的马鹿,摇晃着一对美的盘杈大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教者马鹿,学者亦马鹿。” 瞿秋白 《乱弹·小白龙》:“如此之爱国主义,如此之国家主义,如此之马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马鹿!’留一撮撮小胡子的 森田 ,也踱出来,站在一边,瞪着眼睛,帮着 韩老六 斥骂 郭全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