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概可
大略可以。
分類:大略
《國語辭典》:风概(風概)  拼音:fēng gài
风度气概。《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始救生人,终明风概。」《宋书。卷五七。蔡廓传》:「幼立风概,家行尤谨。」
《漢語大詞典》:英概
亦作“英槩”。 英雄气概。旧唐书·程务挺传论:“ 务挺 勇力驍果,固有父风,英概辅时,克继洪烈。”
《漢語大詞典》:感概
亦作“感槩”。
(1).谓情感愤激而有节概。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 彦国 感概请奉使,誓将摧折其锋鋩。”
(2).感触;感叹。 宋 王安石 《舟夜即事》诗:“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國語辭典》:概论(概論)  拼音:gài lùn
总括其意旨而论其大要。如:「国学概论」、「文学概论」。
分類:概括论述
《漢語大詞典》:概量
(1).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
(2).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 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
《漢語大詞典》:概量
用量器来确定谷物的多少。《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
《漢語大詞典》:概云(概雲)
犹凌云。 南朝 陈 顾野王 《虎丘山序》:“若兹山者,高不概云,深无藏影。”
分類:凌云
《高级汉语词典》:景概
景观
《漢語大詞典》:忠概
亦作“忠槩”。 谓忠贞有节概。南史·刘善明传:“与 崔祖思 友善, 祖思 出为 青 冀 二州, 善明 遗书敍旧,因相勗以忠概。”
《韵府拾遗 队韵》:忠槩
宋书庐陵王义真传诏曰故吉阳令张约之抗疏矢言至诚慷慨遂事屈群丑殒命遐疆志节不申感焉兼至考其忠槩宜加旌显式扬义烈
《漢語大詞典》:概视(概視)
一律看待。
分類:一律看待
《漢語大詞典》:概然
(1).感触哀伤。概,通“ 慨 ”。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 曰:“感也。” 陈鼓应 注:“概,即慨,感触哀伤。”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薄於所有观念,则国土之得丧,种族之盛衰,固未尝概然於胸中。”
(2).一概如此。
《國語辭典》:概观(概觀)  拼音:gài guān
大略的省察。如:「概观全局」。
分類:概况概括
《漢語大詞典》:概用
谓不加区别,一概使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字异而意同者,不可概用之,宜分乎彼此。”
分類:区别一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