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如一  拼音:rú yī
1.相同。如:「表里如一」。晋。潘岳〈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
2.不变。如:「始终如一」。
《國語辭典》:一例  拼音:yī lì
1.地位或等级相同。《史记。卷二三。礼书》:「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水浒传》第五回:「师父休要怪,庄家们不省得师父是活佛去处来的,他作繁华一例相看,老汉从来敬重佛天三宝。」
2.一律、一概。唐。白居易 论孟元阳状:「今以无能者一例除改,无所旌别,臣恐今日已后,无以劝人。」《红楼梦》第一四回:「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3.循例。如:「这事前两天他还说一例处理,怎么现在又有例外的说法呢?」
4.一个例證。如:「自古忠臣出孝子之门,像岳飞就是一例。」
《漢語大詞典》: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國語辭典》:一致  拼音:yī zhì
趋向合一,没有不同。如:「步调一致」、「言行一致」、「一致同意」。汉。班固〈幽通赋〉:「三仁殊于一致兮,夷惠舛而齐声。」
《國語辭典》:画一(畫一)  拼音:huà yī
1.整齐、一致。《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军法严肃,号令画一,以是出战皆捷。」也作「划一」。
2.逐一条列。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谨条其事,画一如左。」
《國語辭典》:不贰(不貳)  拼音:bù èr
忠诚不怀二心。《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文选。张衡。思玄赋》:「恭夙夜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
《國語辭典》:不贰过(不貳過)  拼音:bù èr guò
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漢語大詞典》:一皆
一律;全部。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其计莫若尽驱 巴西 、 梓潼 民内 涪水 以西,其仓廩野穀,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梁孝元 前在 荆州 ,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 孝元 书记,一皆使之。”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卢晋公 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倖至多,此辈优一资半级,何足问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故专制之国,无论上下贵贱,一皆以变诈倾巧相遇,盖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
分類:一律全部
《國語辭典》:一概  拼音:yī gài
1.概,为古代平斗斛的木条。「一概」引申为同一标准。《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二首之一:「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2.相同、一律。《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其轻薄奸轨既陷罪法,怨毒之家冀其辜戮,以解畜愤,而反一概悉蒙赦释,令恶人高会而誇吒。」唐。杜甫 秦州杂诗二○首之四:「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3.一端、一面。《淮南子。诠言》:「自乐于内,无急于外,虽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一概。」《新唐书。卷一七七。列传。韦表微》:「尤好春秋。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
4.全部。《红楼梦》第一六回:「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学监是顶要紧的差使,学生饮食起居,一概都要老兄照料。」
《韻府拾遺 隊韻》:一槩
越絶書周公貴一槩不求備於一人
《國語辭典》:划一不二(劃一不二)  拼音:huà yī bù èr
1.不二价、照定价不打折扣。如:「这家商店标榜物价划一不二,童叟无欺。」
2.比喻人言行一致。《官场现形记》第九回:「魏老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托仔俚事体,俚总归搭耐办到格。」
《國語辭典》:一切  拼音:yī qiè
1.一例、一律。《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閒于秦耳,请一切逐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此等虚文,宜一切革罢。」
2.全部、所有。为总括之词。如:「一切开销」。《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红楼梦》第六四回:「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
《國語辭典》:一体(一體)  拼音:yī tǐ
1.关系密切如一整体。《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一肢。比喻微小的一部分。《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
3.全体。如:「一体遵照」。《西游记》第四回:「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4.一律、一同。《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列传》:「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三国演义》第三○回:「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國語辭典》:黄钟(黃鐘)  拼音:huáng zhōng
乐律名。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阳律的第一律。亦为六律、六吕的基本音。也作「黄钟」。
《國語辭典》:黄钟毁弃(黃鐘毀棄)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却遭到毁坏抛弃。语出《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后比喻贤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亲小人,远贤才,鼠辈猖狂而黄钟毁弃,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也作「黄钟长弃」。
分類:贤才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國語辭典》:一齐(一齊)  拼音:yī qí
1.一律、同样。《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2.一同、同时。如:「一齐下手」。《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众人在旁,一齐赞叹。」《红楼梦》第八二回:「说著,二人一齐进来。」
3.统一平治。《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
4.一切、完全。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六出:「情到不堪回首处,一齐分付与东风。」
《漢語大詞典》:用均
谓所施公平一律。管子·四时:“土德实辅四时入出……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 尹知章 注:“土无不载,无不生,故和而用均也。”
《漢語大詞典》:壹是
一概,一律。《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朱熹 集注:“壹是,一切也。”
分類:一概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