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9,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遗诗
取水
安息
宴息
小祥
抚恤
追尊
挽歌
遗绪
冥福
容车
含珠
学堂
表墓
在亡
《漢語大詞典》:遗诗(遺詩)
(1).指死者留下的诗歌。 宋 陆游 《〈梅圣俞别集〉序》:“ 宛陵先生 遗诗及文若干首,实某官 李兼 孟达 所编辑也。” 清 恽敬 《答董牧唐》之二:“令兄 春江 孝廉遗诗,格正气和,可想见其为人,何以中道淹忽” 钱基博 《吴禄贞传》:“及其死, 廉泉 为蒐所存,付 廉夫人 吴芝瑛 ,写定 吴烈士 遗诗上下二卷。”
(2).指前代佚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余急令其具餐,将携砚载笔往録 宝圭洞 中遗诗。”
《國語辭典》:取水  拼音:qǔ shuǐ
拿水。《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纵令军民出城打柴取水,大开城门,放人出入。」
《國語辭典》:安息  拼音:ān xí
1.安处閒逸。《诗经。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2.安歇、休息。《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老残游记》第六回:「旱路劳顿,天时不早了,安息罢!」
3.表示死亡或悼念死者的宛转用语。如:「他已经安息了!」、「我会继承您的遗志,您放心安息吧!」
4.国名。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到安息,后遂有往来。与中国交通颇早,佛教兴盛,有高僧安清等多人入中国传教。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也称为「帕提亚」。
《國語辭典》:宴息  拼音:yàn xí
宴游与休息。《红楼梦》第五八回:「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东周列国志》第七○回:「灵王自谓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于章华之台,欲遣使至周,求其九鼎,以为楚国之镇。」
《國語辭典》:小祥  拼音:xiǎo xiáng
父母丧礼周年的祭祀。《礼记。间传》:「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况且孝未期年,于礼有碍。便要成亲,且待小祥之后再议。」
《國語辭典》:大祥  拼音:dà xiáng
1.父母之丧满二年时,所举行的祭礼。《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
2.天象中变异的徵兆。《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
《國語辭典》:抚恤(撫卹)  拼音:fǔ xù
对于因公受伤或残废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也作「抚恤」。
《國語辭典》:抚恤(撫恤)  拼音:fǔ xù
安慰救济。《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传》:「忍良等以麻奴兄弟烧当世嫡,而贤抚恤不至,常有怨心。」也作「抚恤」。
《漢語大詞典》:追尊
为死者追加尊号。史记·外戚世家:“於是乃追尊 薄 父为 灵文侯 。”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渊:“大赦天下,追尊 刘禪 为 孝怀皇帝 。”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太武 是陵庙中玉册定, 神尧 乃母后追尊。”
《國語辭典》:挽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挽歌(輓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晋书。卷二○。礼志中》:「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也作「挽歌」。
《漢語大詞典》:遗绪(遺緒)
(1).前人留下来的功业。书·君牙:“惟予小子,嗣守 文 武 成 康 遗绪。”《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老爷太太原为是要你成人,接续祖宗遗绪,你只是执迷不悟,如何是好?”
(2).死者留下的产业。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戴氏宅》:“汝曹素不立,必不能善守遗绪。”
《漢語大詞典》:冥福
迷信谓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魏书·崔挺传:“ 光州 故吏闻凶问,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像於城东 广因寺 ,起八关斋,追奉冥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夫人临行,尽出房中釵釧衣饰之类,及所藏寳玩约数千金,布施各庵院寺观,打醮焚音,以资亡儿 王雱 冥福。” 清 冯桂芬 《孝妇单孺人传》:“遂矢志长斋,日诵《金刚经》,资母冥福。”
《國語辭典》:容车(容車)  拼音:róng jū
1.送葬时,载运死者生前衣冠、画像的车。《史记。卷五。秦本纪》:「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后汉书。卷二○。祭遵传》:「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谥曰成侯。」
2.旧时妇女所乘坐的小车。车盖有帷裳,以遮蔽容貌。见汉。刘熙《释名。释车》。
《漢語大詞典》:含珠
(1).口中衔珠。《庄子·外物》:“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2).喻怀才。 宋 梅尧臣 《哀国子黄助教》诗:“儒者务欲博,诵説穷冬秋。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
死者口中所含之珠。吕氏春秋·节丧:“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夫﹞玩好货宝,钟鼎壶滥,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 高诱 注:“含珠,口实也。” 章炳麟 《信史下》:“古之葬者,含珠鳞施。鳞施者,玉柙是也。”参见“ 含 ”。
分類:死者怀才
《國語辭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
《漢語大詞典》:表墓
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 明 何景明 《上作篇》:“兴劝赏之法,致式閭之敬,施表墓之恩,故立激励之方。” 郭沫若 《孔雀胆》《资料汇辑》:“至若立碑表墓之事,则纵有心人亦不敢付诸行动也。”
分類:死者刻石
《漢語大詞典》:在亡
(1).谓在家而假托不在。汉书·爰盎传:“夫一旦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在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 颜师古 注:“或实在家,而辞云不在。”
(2).犹存殁。指生者和死者。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