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毒药(毒藥)  拼音:dú yào
含有毒性,能危害生物生理机能的药。《三国演义》第九○回:「箭头上皆用毒药,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烂。」《文明小史》第二七回:「除非他菜里头有毒药,便吃不得。」
《国语辞典》:票房毒药(票房毒药)  拼音:piào fáng dú yào
指会使票房收入不佳的因素或人物。如:「由他主演的电影都卖座不佳,是片商眼中的票房毒药。」
《国语辞典》:毒药苦口利于病(毒药苦口利于病)  拼音:dú yào kǔ kǒu lì yú bìng
(谚语)攻毒治病的药物,往往非常苦而难以下咽,却极具疗效。比喻正直忠诚的批评,往往人不喜欢听,但能使人改正缺失。《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国语辞典》:武大郎吃毒药(武大郎吃毒药)  拼音:wǔ da láng chī dú yào
(歇后语)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比喻无可奈何。如:「他吸烟成瘾,难以戒除,无异是武大郎吃毒药──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
《国语辞典》:毒药苦口(毒药苦口)  拼音:dú yào kǔ kǒu
毒药,攻毒治病的药。指苦而难以下咽的药物却有治病的功效。比喻正直深刻的批评,虽使人难受,却能让人改正缺失。《汉书。卷四四。淮南厉王刘长传》:「毒药苦口利病,忠言逆耳利行。」
《国语辞典》:消毒药(消毒药)  拼音:xiāo dú yào
参见「消毒剂」条。
分类:消毒药
《國語辭典》:鸩毒(鴆毒)  拼音:zhèn dú
1.毒药。《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赞曰》:「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也作「酖毒」。
2.毒害、迫害。《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单超传》:「冀自诛太尉李固、杜乔等,骄横益甚,皇后乘埶忌恣,多所鸩毒,上下钳口,莫有言者。」《隋书。卷一。高祖纪上》:「蚕食郡县,鸩毒华夷,闻有王师,自投南裔。」
《國語辭典》:鸩媒(鴆媒)  拼音:zhèn méi
鸩羽有毒,置于酒中而饮,可致人于死地。语本《楚辞。屈原。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汉。王逸。注:「鸩,运日也。羽有毒,可杀人。以喻谗佞贼害人也。」后比喻谗佞害人。
《國語辭典》:蛊毒(蠱毒)  拼音:gǔ dú
1.以毒物害人。《左传。昭公元年》唐。孔颖达。正义:「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
2.害人的毒饵。
《漢語大詞典》:闹药(鬧藥)
毒药。《人民文学》1980年第7期:“你是不敢吃,怕我在包谷粑里放了闹药,要闹死你。”
分類:毒药
《國語辭典》:仰药(仰藥)  拼音:yǎng yào
服毒自杀。如:「仰药自尽」。《聊斋志异。卷一○。葛巾》:「与其相思而病,不如仰药而死!」也作「仰毒」。
分類:服毒毒药
《國語辭典》:鹤顶红(鶴頂紅)  拼音:hè dǐng hóng
1.鹤的顶冠,其色艳红,故称为「鹤顶红」。相传有剧毒,食之能致命。
2.杨梅科「杨梅」的别名。参见「杨梅」条。
《國語辭典》:月石  拼音:yuè shí
1.硼砂的别名。参见「硼砂」条。
2.月长石的简称。参见「月长石」条。
《國語辭典》:毒箭  拼音:dú jiàn
1.箭镞上涂有毒药的箭。如:「他身中毒箭而倒地昏迷。」《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
2.比喻害人的计谋。如:「他常以毒箭害人,终不得好下场!」
《国语辞典》:药杀(药杀)  拼音:yào shā
用毒药致人于死。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赚的我去取盐醋,他就闇地里下了毒药,实指望药杀俺婆婆,要强逼我成亲。」也作「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