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16,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僧修睦(号 楚湘 赵 )
刘日新(字 继平 号 金华大师、正和先生 )
张令问(号 天国山人 字 博夫 )
张直(号 逍遥先生 )
胡幽贞(号 无生居士 )
蓝采和(号 蓝采和 )
谬独一(号 兰陵子 )
冯道(字 可道 号 长乐老 燕国公、瀛王、始平郡公 文懿 )
梁震(号 荆台隐士 名 霭 震 )
释岩俊( 廉 号 净戒 )
刘氏
曹氏( 贞简 )
杨勋(号 杨仆射 )
僧匡仁(别称 光仁 世称 疏山和尚 号 禅窟 )
其它辞典(续上)
僧契此(世称 布袋和尚 契此 定应大师 号 长汀子 )僧修睦(号 楚湘 赵 )
刘日新(字 继平 号 金华大师、正和先生 )
张令问(号 天国山人 字 博夫 )
张直(号 逍遥先生 )
胡幽贞(号 无生居士 )
蓝采和(号 蓝采和 )
谬独一(号 兰陵子 )
冯道(字 可道 号 长乐老 燕国公、瀛王、始平郡公 文懿 )
梁震(号 荆台隐士 名 霭 震 )
释岩俊( 廉 号 净戒 )
刘氏
曹氏( 贞简 )
杨勋(号 杨仆射 )
僧匡仁(别称 光仁 世称 疏山和尚 号 禅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明州奉化县。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中贮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许入囊,人称布袋和尚。昭宗天复中卒。江浙间多画其像。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 【介绍】: 五代时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琐,额蹙腹皤,出语无状。常以杖荷一布袋尽实供身之具。言人祸福往往应验。后梁末帝贞明中卒。宋徽宗崇宁中赐号定应大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 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见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许投袋中。随处寝卧,形若疯癫。世称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凶,多有应验。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宋高僧传》谓昭宗天复中化去。江浙间人谓其为弥勒显化,争相图画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弥勒,相传即为其造像。《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宋高僧传》卷二一有传。《景德传灯录》、《宗镜录》、《鸡肋编》、《庆应大师别传》、《明州岳林寺志》等书中存其诗偈2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详氏族。天复初。见之明州奉化县。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语嘿出处。无常时。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随所遇。辄乞得醯酱𦵔炙诸可食物。必分少许入袋。馀以投诸口。然过门则所货倍售。故市肆之人。争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鹤林寺。晨起曳高齿木屐竖股。卧大桥上。则是日虽雨而晴。系草屦疾走。则是日虽晴而雨。或以此候察之。屡验。一日独立稠众中。或问和尚在此作么。答曰。我待个人子。曰我聻。师探怀中出一橘。其僧拟接。师缩手曰。你不是者个人。或于市井中。成一厕。师立于其前。唱曰。募缘造到。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师从后。抚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师展手曰。乞我一文钱。僧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放下布袋。叉手立。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荷布袋便行。既灭。或遇于他州。因书偈托之以寄。其辞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都不识。由是知为慈氏降迹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腲鮾蹙頞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又于大桥上立。或问和尚在此何为。曰我在此觅人。常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 唐邺都开元寺智𮗿传 释智𮗿。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凡诸经论一听入神。其所讲宣也音辩浏亮。每临台座自谓超绝。所患者听众无几。虞其以水传器。器器不空繄我独无。乃辜佛意。遂负箱帙遍历名山以询智者。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尝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况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𮗿疑其名岳之内车辙原中罗汉混凡曾何可测。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傥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𮗿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𮗿。今有几赀粮耶。𮗿曰。自北徂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饼油食之调。𮗿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垌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蚃莫徵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𮗿由是精进道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比。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已来。其老者无二三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变定难移。今世所修必招当果。今智𮗿依异僧之教。令二十年后待听徒。一如其言。如此则当生修当生果。故弗诬矣。诗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知永寿之人河清屡见矣。神僧传·卷第九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形裁腲(乃罪切)鮾(乌罪切)蹙额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又尝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画其像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 【介绍】: 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8 俗姓赵。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虚中、齐己、处默、栖隐及李咸用等为诗友。后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天祐十五年(918)死于朱瑾之难。事迹略见《唐才子传》卷三。著有《东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已佚。其诗以近体为多,以写僧居生活及寺院景致为主,亦有与当时诗僧赠寄之作。《全唐诗》存诗27首。另《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庐山记》卷四、《舆地纪胜》卷三〇、《永乐大典》卷八七八二引《九江府志》等,尚存诗4首、断句1,《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唐诗汇评
修睦(?-918),号楚湘,唐末五代诗僧。与齐己、贯休、虚中、李咸用同时,有诗赠答。曾经行长安、扬州、岳阳等地。昭宗时,居庐山东林寺,为洪州僧正。后赴吴辟命。天祐十五年,朱瑾杀徐知训,为府兵所攻,瑾自刭,修睦亦及于祸。有《东林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二十七首。全唐诗补逸
修睦,与贯休同时。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李咸用《读修睦上人歌篇》
李白亡,李贺死,陈陶赵睦相寻次。须知代不乏骚人,贯休之后唯修睦而已矣。睦公睦公真可畏,开口向人无所忌。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轶佞则指。意下纷纷造化机,笔头滴滴文章髓。明年清风三十年,被君驱使如奴婢。《东目馆诗见》
齐己殊艰涩,栖蟾、修睦较可,亚栖佐以书法,馀可朋,以下尤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8—953 【介绍】: 五代时福州侯官人,字继平。唐昭宗中和四年,年七岁,举童子擢第。释褐京兆府文学。振衣南归,受师于问政山聂尊师。南唐时,居金陵紫极宫,号金华大师、正和先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濮州人。唐末动乱,躬耕海滨,号逍遥先生。工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濮州(今山东鄄城)人,自号逍遥先生。唐末王师范为平卢节度使时,曾辟其为幕吏。《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号兰陵子,常州(今属江苏)人。唐末处士,与贯休为友,贯休有《怀谬独一》诗。诸葛觉(即淡然)卒,有诗哭之。事迹据曹汛《淡然考》(刊《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一辑)。《禅月集》卷九引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2—954 【介绍】: 五代时瀛州景城人,字可道。好学能文。唐末,事刘守光。守光败,事河东监军张承业。承业重其文章,后梁时,荐于李存勖(后唐庄宗),为太原掌书记。后唐建立,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即位,拜端明殿学士,官至宰相。入后晋,仍为宰相。契丹灭后晋,道事契丹为太傅。后汉、后周时均为太师。道历事四朝与契丹,未尝谏诤。自号长乐老,有《长乐老叙》。后唐至后周间,曾主持校定《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监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2—954 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东)人。唐末为刘守光幽州掾。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天成元年(926),拜端明殿学士,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改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尚书左仆射。末帝立,出为同州节度使,入为司空。后晋时,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少帝时,进封燕国公。后又历仕契丹、后汉、后周。广顺初,拜太师兼中书令。显德元年(954)卒。追封瀛王,谥文懿。道历事四朝,在相位20余年,生平见新、旧《五代史》本传。道好学能文,暇时唯以披诵吟讽为事。《旧五代史》谓其文“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吴处厚称其“诗虽浅近而多谙理”(《青箱杂记》卷七)。《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冯道集》6卷、《河间集》5卷、《诗集》10卷,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及断句若干,《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1。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天祐中事刘守光为幽州掾。历晋王从事。后唐同光中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入洛。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始平郡公。末帝嗣位。出为同州节度使。拜司空。晋灭唐。又事晋。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进鲁国公。少帝朝加太尉。进燕国公。罢为匡国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又事契丹。为太傅。汉祖立。又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又事周。广顺初拜太师中书令。显德元年卒。年七十三。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谥文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邛州依政人,号荆台隐士。唐末进士。后梁太祖开平初,荆南高季兴欲奏为判官,震自以唐臣,不受辟。自称前进士。季兴朝后唐,震谏不听,几不免。高从诲立,尤见委任,以兄礼事之。后退居监利。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初名霭,后改名震,邛州依政(今四川邛崃)人。有才略,唐末登进士第,流寓京师。后梁开平二年(908),归蜀途中过江陵,高季兴爱其才,挽留之,欲奏为判官。震自以唐臣,耻为强藩属吏,辞不受辟,乃以前进士为宾客。后季兴卒,复佐其子从诲。晚年退居监利,自称“荆台隐士”,优游以终。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四、《三楚新录》卷三、《太平广记》卷二二三、《十国春秋》本传。震好篇咏,与僧齐己唱酬尤多。有《梁震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又著录《梁震表状》1卷,皆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廉氏。荆州人。幼入空门。长圆戒德。乃复遍游衡庐。以探禅指。尝偕一友至凤林。迷道入深谷中。见满地弃掷。皆金银物。其友遽色动。顾谓曰。此间幸无他人在。可攫也。且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君其柰何不屑意哉。俊行未即应。友固请。俊曰。昔管宁锄园遇金。视同瓦砾。吾辈出家者流。尤宜慎守贪戒。而有愧古人可乎。然吾兹一身。衣食有馀。得之亦复奚用。他日待吾把茅盖头。第当取以供众也。竟舍去。寻谒舒州投子山同和尚。投子问曰。昨在何处。曰在不动道场。曰既是不动。何由至此。曰至此岂是动耶。曰元来宿不著处。因许入室。受记莂。久之辞还。路出汴京。为陇西公梁资所留。而捐所居宅。为伽蓝。以处俊。 会周受汉禅。宠遇优渥。盖高祖世宗。皆于俊寔布衣旧。异日相见。每施拜跪。及是赐赉故加厚云。乾德四年三月。疾笃。弟子使医进药。噤不受。垂戒嘱后事。合掌怡颜而灭。享寿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四月八日。葬全身于东郊之丰台村。寺额观音。一门三院。东西二堂。众常不减数百。五十年间。率饭僧万百千计。诚京城第一禅林也。赐紫袈裟。号净戒。皆周命。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岩俊。姓廉氏。邢台人也。诞育之来蔚繁神异。挺身去缚誓入空门。从捧戒珠终身圆莹。乃持杯锡言遍参寻。陟彼衡庐登乎岷蜀。尝至凤林。欻逢深谷。见一区之晃耀。原七宝之纵横。时同侣相顾曰。奇哉可俯拾乎。俊曰。古人锄园触黄金若瓦砾耳。苟欲怀之自速祸也。徯吾野菅覆顶须此供四方僧。言讫舍去。造谒舒州投子山主问之曰。客来昨宿何处。俊曰。在不动道场。曰既言不动曷由至此。对曰。至此岂是动耶。曰元来宿不著处。然山主默认许之。迨思还赵。路出陈留。抵今东京。属乎梁少保陇西公资。即河阳节度使赠中书令芝之昆也。虽居贵仕酷信空门。接俊谈玄。若刘遗民之奉贾远也。相与议舍第宅俾建仁祠。俊弗让违以安形性。既考禅室而行祖风。慕道穷玄堂宇盈塞。周高祖世宗二帝潜隐地。与俊布衣之交。每登方丈必施跪礼。及其即位延迟优渥。至乎朝达见必稽颡。高谈虚论若至宝山焉。以乾德丙寅三月示身有疾。弥留弟子求医奉药。瞋目噤唇不食。垂诫门人后已。当怡颜俨肃合掌诀众而灭。享龄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初俊被朝恩赐紫袈裟也。受而不服锡净戒师号也。有而不称。属其策杖清羸。周祖敕侍者辈勿令大师一中食。俾其日昃更进祛阇尼矣。俊诺而难遵。慈柔被物。暨乎自狭而广实三院一门也。二堂东西恒不减数百众。五十年间计供僧万百千数。京城禅林居其甲矣。以其年四月八日。归葬于东郊丰台村。白塔存焉。于日神都寺院。各率幡幢吹贝鸣铙相继二三里。道俗送殡者万数。知制诰王著为碑昭懋厥德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 【介绍】: 五代后唐太祖李克用正室。代北人。封秦国夫人。为人明敏多智略,颇习兵机,常教其侍妾骑射,以佐克用。无子,与克用次妃曹氏甚相得。庄宗立,册封为皇太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 【介绍】: 唐末五代时太原人。李克用次妃。生李存勖。封晋国夫人。性谦退而明辨。克用性严急,峻于谴罚,曹氏常从容救谏,即为解颜。存勖建后唐,尊为皇太后。卒谥贞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吉州新淦人。初投本州元證禅师出家。辞师赴东都,复至江西参洞山良价,为其法嗣。又历参大沩安和尚、明招德谦诸僧,曾与香严智闲、岩头全豁、镜清道怤等僧论道。晚住抚州疏山,世称疏山和尚。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后梁时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宋高僧传》避宋太祖讳作光仁。约为晚唐时人,禅宗僧侣,嗣洞山良价。曾参大安和尚,又尝与香严智闲、镜清道怤等论道。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宋高僧传》卷一三、《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后二书录存匡仁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不知何许人。丛林号矮师叔。以其形质矬陋也。然气槩精爽。其说法。且不以杖拂为用。时时扪抚木蛇。或问焉。则曰。曹家女也。机办宏峻。四方学者所严惮。盖洞山门下之雄杰士也。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仁云尺五头巾。又问。如何是尺五头巾。仁云圆中取不得。 仁一日举香严旨重不得全话。问镜清云。怤道者作么生会。镜清云全归旨重。仁云作么生不得全。清云个中无旨路。仁云始惬病僧意。 冬至上堂。僧问如何是冬来意。仁云京师出大黄。 仁迁化时有偈曰。我路碧空外。白云闲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又著四大等颂。李长者华严论略。行世。既入龛。有白鹿。屈膝龛前。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光仁。不知何许人也。其形矬而么么。幼则气槩凌物。精爽殆与常不同。早参洞山深入玄奥。其辩给又多于人也。尝问香严禅师。答微有偏负。曰某累茧重胝而至。得无劳乎。唾地而去。后居临川疏。山。毳客趋请颇有言辞。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行于世。终入龛中。已有白鹿至灵前屈膝而起。时众谓为作吊焉。次筠州白水院释本仁。不知何许人也。得心于洞山法席。仁罕谈道。而四方之人若影之附形。却之还至。乃徇丹阳人请住。无几时。天复中至洪井高安白水院聚徒。垂欲入灭。先触处告违。乃集众焚香曰。至香烟尽处是某涅槃时。如其言端坐而化。次龙牙山释居遁。姓郭氏。临川南城人也。年殆十四警世无常。而守恬。淡白亲往求出家于庐陵满田寺。于嵩山受具戒。已思其择木。乃参翠微禅会。迷复未归莫知投诣。闻洞上言玄格峻。而躬造之。遁少进问曰。何谓祖意。答曰。若洞水逆流即当为说。而于言下体解玄微。隐众栖息。七八年间孜孜戢曜。时不我知。久则通矣。天策府楚王马氏素藉芳音。奉之若孝悌之门禀毗长矣。乃请居龙牙山妙济禅院。侁侁徒侣常聚半千。爰奏举诏。赐紫袈裟。并师号證空焉。则梁贞明初也方岳之下。号为禅窟。窥其室得其门者亦相继矣。至龙德三年癸未岁八月。遘疾弥留。九月十三日归寂。遁出世近四十馀龄。语详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