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千水
三千里水面。 宋 林逋 《寄太白李山人》诗:“鯤鹏懒击三千水,龙虎闲封六一泥。”参见“ 三千九万 ”。
分類:三千水面
《漢語大詞典》:三千九万(三千九萬)
极言高远。喻飞黄腾达。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唐 黄滔 《寓题》诗:“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鯢犹在有青萍。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説北溟。”
《國語辭典》:水泡  拼音:shuǐ pào
水因流动或外物影响而形成的小泡沫。如:「雨打在湖面上,激起无数的水花和小水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无罪无福之人,听其游行于墟墓,馀气未尽则存,馀气渐消则灭,如露珠水泡,倏有倏无。」
《國語辭典》:水疱  拼音:shuǐ pào
浆液积聚于皮肤表层下,致突起而形成半球状的疱。
《漢語大詞典》:水沤(水漚)
水面浮泡。 宋 杨万里 《水沤》:“淡日轻云雨点疏,水沤随雨起清渠。”
分類:水面
《漢語大詞典》:沆瀁
(1).水广阔貌。 晋 左思 《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测其深,莫究其广。”文选·郭璞〈江赋〉:“极望数百,沆瀁皛溔。” 李善 注:“沆瀁,广大之貌。”亦指广阔的水面。 清 钱谦益 《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铭》:“譬彼骄人, 天吴 罔象,鼓舞相磓,不越沆瀁。”
(2).犹荡漾。飘荡起伏。《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飘飘可终年,沆瀁安是非?” 李善 注:“庄子曰:‘飘飘蒿下,沆瀁海上,逍遥一也。’”
(3).犹荡漾。水波微动。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老人﹞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沆瀁,鱼鳖跳喷。”
(4).犹荡漾。随风摆动。 宋 朱熹 《秋怀》诗之二:“寂歷候虫悲,沆瀁碧草露。”
《國語辭典》:浮漂  拼音:fú piāo
不踏实。《文选。陆机。文赋》:「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
《國語辭典》:涨潮(漲潮)  拼音:zhǎng cháo
在潮汐中,海面水位上升,或该时段的通称。主要因太阳、月亮的引力作用而形成。
《漢語大詞典》:鱼鸣(魚鳴)
谓鱼浮在水面,啜水发声。是变天预兆。 明 高启 《郊墅杂赋》诗之四:“鱼鸣风欲起,牛饭月初生。”
《國語辭典》:高潮  拼音:gāo cháo
1.潮汐当中,水位到达最高时,称为「高潮」。
2.比喻事情最紧张热烈之处。如:「这场球赛,真是高潮不断。」
3.小说或戏剧中,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之处。如:「报上的连载小说,总在高潮处收笔,真是吊人胃口。」
《國語辭典》:水位  拼音:shuǐ wèi
江、河、湖泊、海洋、水库等水面的高度。
《漢語大詞典》:流泊
(1).在水面漂流。南史·陈纪上·武帝:“秋七月,有樟木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流泊 陶家后渚 。”
(2).漂泊,流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光泉策士二:“ 龙川 陈亮 ,奏书 阜陵 ,几至大用,阨于卿相,流泊有年。”
《漢語大詞典》:阳波(陽波)
指波纹。波纹在水面、故称。汉书·礼乐志:“扬金光,横泰河,莽若云,增阳波。徧臚驩,腾天歌。”
分類:波纹水面
《漢語大詞典》:水尺
(1).律尺名。调校五音律吕的仪器。隋书·艺术传·万宝常:“ 宝常 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隋书·律历志上:“ 开皇 十年, 万宝常 所造律吕水尺……其黄鐘律当铁尺南吕倍声。南吕,黄鐘羽也,故谓之水尺律。”按,汉书·律历志上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配土、金、木、火、水五行;水尺的命名本此。
(2).设在一定处所并在一定时间系统地测定水面高程的装置。
《漢語大詞典》:跳鳞(跳鱗)
指跳出水面的鱼。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漢語大詞典》:流梗
飘浮在水面上的桃梗。比喻飘泊不定的人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参见“ 浮梗 ”。
《國語辭典》:浮梗  拼音:fú gěng
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唐。徐夤 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水浒传》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国语辞典》:暗滩(暗滩)  拼音:àn tān
暗藏于水面之下的石滩或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