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沉著  拼音:chén zhuó
1.沉稳著实而不轻浮。宋。范成大〈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诗:「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沉著。」
2.镇静而不慌乱。如:「性情稳重的人,做事沉著,绝不急躁。」
《漢語大詞典》:沉着
从容镇静;不慌不忙。例如:一个好的沉着的球手。
《漢語大詞典》:沈着(沈著)
亦作“沉著”。亦作“沉着”。
(1).谓着实而不轻浮。 唐 元稹 《法曲》:“ 明皇 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沈著。” 宋 范成大 《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沈著。”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僕始读 杜子 七言诗歌,爱其陈事切实,布辞沈著,鄙心窃效之。”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引作“沈着”。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七:“﹝ 永叔 ﹞於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自信者常沈著,而骄傲者常浮扬。”
(2).犹沈溺。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七:“况沈著於爱欲之中,而可以语学道乎!”
(3).不慌不忙;镇静。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杨朔 《海天苍苍》:“你想不到一个孩子会在战斗里有多么沉着。”
(4).医学用语。非细胞性的物质(色素、钙质等)沉积在有机体的组织中。
见“ 沉著 ”。
《國語辭典》:沉著  拼音:chén zhuó
1.沉穩著實而不輕浮。宋。范成大〈讀白傅洛中老病後詩戲書〉詩:「陶寫賴歌酒,意象頗沉著。」
2.鎮靜而不慌亂。如:「性情穩重的人,做事沉著,絕不急躁。」
《国语辞典》:石棉沉著病  拼音:shí mián chén zhuó bìng
病名。因长期吸入石棉纤维所引起的一种肺尘埃沉著病。多发生于石棉加工业、防火纤维、水泥制品等工人身上。症状为呼吸短促、乾咳,最后因肺纤维化使心脏负荷增加,继而引发心脏病。另外,石棉沉著病亦可能导致肺癌。也称为「石棉症」。
《国语辞典》:银质沉著(银质沉著)  拼音:yín zhí chén zhuó
病理上指长期服用银盐,银变作不溶性粒状蛋白银,沉著于各处,以黏合质最多,如在皮肤或黏膜则变为灰色,它不会引起任何障碍,但一朝沉著下来,则永不褪色。
《国语辞典》:沉著痛快  拼音:chén zhuó tòng kuài
著实不轻浮,流畅而明快。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著痛快。」
《漢語大詞典》:沈着脸(沈着臉)
亦作“沉着脸”。 谓面部表情不愉快。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玉圃 恼了,沉着脸道:‘你原来是上不的臺盘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只见他沉着脸,垂着眼皮儿,闭着嘴,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她奇怪地回过头去一看, 朱瑞芳 沉着脸,冷冰冰地问道:‘到啥地方去?’”
《漢語大詞典》:沈着痛快(沈著痛快)
亦作“ 沈着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吴 人 皇象 能草,世称沈著痛快。”说郛卷六九引 宋高宗 《翰墨志》:“ 芾 ( 米芾 )於真、楷、隶、篆不甚工,惟於行草,诚入能品,以 芾 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沈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沈著痛快。”著,一本作“ 着 ”。
沈著痛快
《漢語大詞典》:沈深
亦作“沉深”。
(1).深沉;沉着。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后汉书·邓禹传:“﹝ 光武 ﹞以 禹 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畧。” 郭沫若 《今昔集·〈娜拉〉的答案》:“她的革命行动却有沉深的理性以为领导。”
(2).极深。周书·杨忠传:“状貌瓌伟,武艺絶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惟君禀沉深之智,流慈廉之化。”
(3).犹精深;深邃。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考盐梅之醎酸,不知大羹之不致;明飘颻之细巧,蔽於沉深之弘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4).指深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君亦沉深於此道者;然命笔时,无求必得之念,而尚有冀倖得之心,即此,已落下乘。”
(5).指深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6).色泽深暗,深黑。《西游补》第十四回:“ 沙和尚 妖精,容貌沉深,杂识未断,非吾徒也。”
《國語辭典》:压抑(壓抑)  拼音:yā yì
对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加以抑止或限制。如:「情绪应适当的宣泄,不宜过分压抑。」
《國語辭典》:拿稳(拿穩)  拼音:ná wěn
1.把持稳固。如:「书很重,拿稳了别掉下来。」
2.断定、肯定。《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是拿稳他不敢不答应的,忙道:『既然如此,我静候东翁吩咐便了。』」
《漢語大詞典》:深沈
亦作“ 深沉 ”。
(1).深刻周密。汉书·王嘉传:“相 (梁相) 计谋深沉, 谭 ( 鞫谭 )颇知雅文。” 老舍 《且说屋里》:“ 方文玉 把烟灰弹在地毯上,而后用左手捏了鼻子两下,似乎是极深沉地搜索妙策。”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造物者的意旨,何等的深沉呵!”
(2).沉着持重。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光禄大夫 周举 、待中 杜乔 ,深沉正直,当世名臣。” 宋 曾巩 《张久中墓志铭》:“君为人,深沉有大度。”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当他的眼珠定住的时候,他好像是很深沉,个性很强似的。”
(3).形容极深。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夏侯湛 《江上泛歌》:“凌波兮愿济,舟檝不具兮江水深沉。”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清 陈维嵩 《花发沁园春·月夜布席》词:“夜深沉,我醉休扶,和月和花同宿。” 阿章 《寒夜的别离》:“她那双跟妈妈一模一样的眼睛里,含着一眶泪水,就像潭水那么深沉。”
(4).重;沉重。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瞻九犗而深沉,望密蔚而曾逝。”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一:“但等工作一完毕,又静了下来,苦闷却更加深沉了。”
(5).深邃隐蔽。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宋 梅尧臣 《邃隐堂》诗:“华宇何深沉,但闻列图籍。” 许地山 《空山灵雨·处女底恐怖》:“深沉院落,静到极地。”
(6).低沉。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以上诸篇,或豪宕悲壮,或深沉感慨,有无穷义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时作者,深沉鬱于泉渊,逸嚮振于金石。” 华山 《山中海路》:“一声深沉的叹息,声音更缓慢了。”
《國語辭典》:镇定(鎮定)  拼音:zhèn dìng
1.使安定、平静。《国语。晋语七》:「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二来现在谣言虽定,人心不免狐疑,大帅去走一趟,也可以镇定镇定人心。」
2.沉著稳定,临事不乱。如:「出了这么多状况,他还是非常镇定,按部就班,照原定计画进行。」
《國語辭典》:轻佻(輕佻)  拼音:qīng tiāo
举止不庄重。《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也作「轻窕」、「轻脱」。
《國語辭典》:慌张(慌張)  拼音:huāng zhāng
因慌忙而张惶失措。《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一进了门,见那几个长随不胜慌张。」《红楼梦》第三一回:「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