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1,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云浮
浮空
浮丘
浮沤
香浮
浮动
光浮
浮玉
浮槎
浮天
沉浮
浮华
浮烟
浮光
烟浮
《漢語大詞典》:云浮(雲浮)
(1).如云之飘散。形容短暂易逝。 晋 刘琨 《重赠卢谌》:“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宋 陆游 《夜坐》诗之二:“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后名。”
(2).比喻盛多。《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南朝 宋 王僧达 《释奠诗》:“异人鳞萃,淑美云浮。”
(3).喻仕进。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思子整羽翮,及时当云浮。”
《国语辞典》:浮空  拼音:fú kōng
浮出于天空。宋。苏轼〈虔州八境图〉诗:「烟云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
《漢語大詞典》: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國語辭典》:浮沤(浮漚)  拼音:fú ōu
1.水上之浮泡。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清。文廷式鹧鸪天。万感中年不自由〉词:「诗漫与,酒新刍,醉来世事一浮沤。」
2.比喻生命短暂或世事无常。唐。李远〈题僧院〉诗:「百年如过鸟,万事尽浮沤。」《西游记》第一一回:「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
《骈字类编》:香浮
南北朝 张正见 芳树 香浮佳气里,叶映彩云前。
南北朝 岑之敬 对酒 色映临池竹,香浮满砌兰。
《國語辭典》:浮动(浮動)  拼音:fú dòng
1.漂动。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二首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浮躁不定。《北史。卷二五。薛彪子传》:「然天性险忌,情义不笃,外若方格,内实浮动。」
《分类字锦》:光浮
郑遥初月赋天清晕灭露白光浮
分类:
《漢語大詞典》:浮玉
见“ 浮玉山 ”。
《漢語大詞典》:浮玉山
亦省称“ 浮玉 ”。 1.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又云构 浮玉 ,宛与 崑 閬 匹。”原注:“ 太湖 乃仙家 浮玉 之北常。”
(2).指今 江苏省 镇江市 的 金山 、 焦山 。 宋 苏轼 《甘露寺弹筝》:“白浪翻空动 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镇江府金山》:“ 焦山 大江环遶,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 南朝 谓之 浮玉山 。” 清 王士禛 《海门歌》:“中流一岛号 浮玉 ,登高眺远何茫茫。”
《國語辭典》:浮槎  拼音:fú chá
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国语辞典》:浮天  拼音:fú tiān
海水将天幕浮漂在上。比喻声势盛大。唐。钱起〈送僧归日本〉诗:「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國語辭典》:沉浮  拼音:chén fú
1.随波起伏。唐。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2.盛衰、消长。《淮南子。原道》:「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唐。储光羲〈渔父词〉:「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沉浮。」
3.比喻随俗变迁、随波逐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抱朴子。外篇。正郭》:「无故沉浮于波涛之间,倒屣于埃尘之中。」
4.众多。汉。扬雄 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國語辭典》:浮华(浮華)  拼音:fú huá
虚浮华靡。《晋书。卷五○。庾峻传》:「疾世浮华,不求名实,著论以非之。」《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爽门下有客五百人,内有五人以浮华相尚。」
《漢語大詞典》:浮烟(浮煙)
亦作“浮烟”。 飘动的烟气或云雾。 晋 左思 《吴都赋》:“飞爓浮烟,载霞载阴。” 唐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明 高启 《赠醉樵》诗:“世间万事如浮烟,看棋何必逢神仙。”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余荣未光,弃若浮烟。” 姚雪垠 《长夜》五:“童年的生活想起空幻得像水上的浮烟。”
《漢語大詞典》:浮光
(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明 文徵明 《岁暮雪晴山斋小诗》之九:“朝日照盂盎,浮光上虚楹。”
(2).指浮动的目光。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他的带烟气的脸上露出青筋,离离光光的眼睛放出一些浮光。”
《骈字类编》:烟浮(烟浮)
唐 苏味道 咏雾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唐 储光羲 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 欢声殷河岳,涵荡非烟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