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淡 → 澹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虚无恬淡(虚無恬淡)
亦作“虚无恬惔”。 清虚淡泊,无所企求。庄子·刻意:“虚无恬惔,乃合天德。” 郭沫若 《屈原研究·屈原身世及其作品》:“最可注意的,他虽是南人,而于道家的虚无恬淡,寂寞无为的学说却毫没有沾染。”
《漢語大詞典》:玄淡
清高淡泊。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玄淡之化废,而邪俗之党繁。”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君之为诗,不求名闻……玄淡之中,自抒芳韵。”
《国语辞典》:不为米折腰(不为米折腰)  拼音:bù wèi mǐ zhé yāo
比喻人品清高淡泊。参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条。《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不为米折腰,陶渊明不拜吏胥。」
《国语辞典》:恬淡寡欲  拼音:tián dàn guǎ yù
心境安然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也作「恬淡无欲」。
《国语辞典》:恬淡无欲(恬淡无欲)  拼音:tián dàn wú yù
心境安然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汉。王充《论衡。道虚》:「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初真十戒》:「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也作「恬淡寡欲」。
《国语辞典》:超然自得  拼音:chāo rán zì dé
旷达淡泊,自在满足。《五灯会元。卷一。二祖慧可大祖禅师》:「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漢語大詞典》:冲俭(沖儉)
淡泊俭约。晋书·刘琨传:“父 蕃 ,清高冲俭,位至光禄大夫。”《旧唐书·代宗纪》:“朕自临宸极,比属艰难,尝欲阐淳朴之风,守冲俭之道,每念黎庶,思致和平。”
分類:淡泊俭约
《漢語大詞典》:冲鬯(沖鬯)
淡泊闲旷。 明 宋濂 《故三槐隐士王府君墓志铭》:“一日,至 洞庭 之 君山 ,遇异人……授以《龙虎金碧丹经》。君受而行之,气志益冲鬯。”
分類:淡泊
《漢語大詞典》:醇淡
纯正淡泊。 汉 徐干 中论·务本:“夫小事者味甘,而大道者醇淡,近物者易验,而远数者难效,非大明君子则不能兼通者也。”
分類:纯正淡泊
《漢語大詞典》:栖冲业简(棲沖業簡)
亦作“ 栖冲业简 ”。 见“ 栖冲业简 ”。
谓安于淡泊简朴的生活。 南朝 宋 袁粲 《妙德先生传》:“有 妙德先生 , 陈国 人也。气志渊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 舜 之遗风。”按,《宋书·袁粲传》作“栖冲业简”。
分類:淡泊简朴
《漢語大詞典》:清微淡远(清微淡遠)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红楼梦第八二回:“小时跟着你们 雨村先生 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陶篁村:“两公共砚,凝思论题,举笔成文,皆清微淡远之音。”
《漢語大詞典》:扩淡
宽广淡泊。
分類:宽广淡泊
《漢語大詞典》:扩澹(擴澹)
宽广淡泊。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操行之贞端;襟灵之扩澹……皆布在章句中,开卷而尽可知也。”
分類:宽广淡泊
《漢語大詞典》:净泊
恬静淡泊。 汉 班固 《变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
分類:恬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邈处欿视(邈處欿視)
谓处世淡泊,视事谦逊。 明 李东阳 《翰林伦封君墓表》:“监牧守令,庭分抗礼,非復曩昔比,君亦邈处欿视,若韦布然,于是益以见君之贤云。”